上窯馓子,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面食,寒食節(jié)節(jié)日食品,安徽淮南的上窯古稱秦墟,歷來就有經(jīng)商之習(xí),是三縣一市重鎮(zhèn),商賈云集,騷客多集此地,故民風(fēng)盛行。當(dāng)?shù)厝嗣糠陚鹘y(tǒng)節(jié)曰和走親訪友時,多有拎上集市的一種看似金黃澄澄、一反反整齊如梭地捆扎在一起的"點(diǎn)心",大家都把它稱"馓子",也有稱"油果"、"油面條"等的。這種食品由來已久,據(jù)相傳和考證:"馓子"很可能是在明末清初就傳入上窯一帶,解放前多有人食用,據(jù)老人回憶,上窯街上的"馓子"做的最地道的有兩家,就是"楊氏炸馓鋪"和"蔡氏炸馓鋪"。
上窯馓子配料
上窯馓子配料一般是面粉、明礬、精鹽、白糖等。
上窯馓子做法
上窯"馓子"和其它地方的"馓子"相比,有所不同。原因是它一直保持傳統(tǒng)工藝,用面粉、明礬、精鹽、白糖等和成油面,經(jīng)過餳制過程,制馓藝人用其高超、熟練的技術(shù)把油面盤擰成網(wǎng)被形,下入六成以上的油鍋中浸炸定形,成品后有乳白色、淡黃色、金黃色,軟、脆、焦、酥、香、鮮、咸、微甜等特點(diǎn)。它可直接食用,也可燴、涮、淡季制餒,可做主料、輔料。由于其食用方便,價廉質(zhì)優(yōu),頗受當(dāng)?shù)剜l(xiāng)鄰和外地客人喜愛。
在安徽上窯,一大早就能看到很多炸馓子的的早餐攤,還沒有走到就能聞到香味了,瞬間勾起人們的食欲,來一份馓子配牛肉湯,這就再爽不過了。其實(shí)安徽上窯的馓子有兩種,一種是常見的麻花馓子,扭成麻花形下鍋油炸至金黃酥脆,吃起來咸酥適口,越嚼越香,另一種是口感松軟的軟條,只需要下鍋炸幾秒,面粉熟透就可以撈出來了,看起來有點(diǎn)像的油條。相當(dāng)于香酥的馓子,當(dāng)?shù)厝烁鼝蹞苌⒌能洍l,吃起來更松軟可口。
至于這軟條的吃法,除了泡在牛肉湯里吃之外,還可以用一張豆皮或者水?dāng)傦瀬砭碇?,在里面還要放上土豆絲、牛肉片、蘿卜丁、雪里蕻莧菜等等,再抹一層辣椒油,卷起來就是當(dāng)?shù)厝俗類鄣木礅?,早餐吃這一條就足夠了,一口咬下特別滿足,剛出鍋的軟條就是香,讓人吃完還想吃。
接下來這兩種馓子吃法就更特別了,紅燜雞搭配馓子,在出鍋之前放入馓子,讓馓子吸滿紅燜雞的湯汁,一分鐘就能出鍋,吃起來既有紅燜雞的香味,又有馓子松軟韌勁,實(shí)在是美味。而番茄雞蛋炒馓子也是安徽的一大特色吃法,同樣是利用馓子吸汁得特點(diǎn),讓馓子吃起來更有味。不得不說,安徽人可真會吃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