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料:
1、主料:母雞(1500克)豬網(wǎng)油(400克)。
2、輔料:豬肉(100克)雞肫(50克)蝦仁(50克)香菇(鮮叫化雞)(25克)火腿(25克)。
3、調(diào)料:大蔥(50克)香油(50克)姜(10克)醬油(250克)小蔥(25克)丁香(5克)黃酒(50克)鹽(5克)肉豆蔻(1克)白砂糖(20克)甜面醬(50克)八角(3克)豬油(煉制)(50克)。
做法:
1、豬瘦肉洗凈,切成??;姜洗凈,切末;蔥去根須,洗凈,切成蔥花;香菇去蒂,洗凈,切成丁;熟火腿切成??;肉豆蔻切成末;蝦仁洗凈,瀝干水分;雞肫洗凈,切成丁。
2、將雞煺毛、斬去腳,在左腋下開長約3厘米左右的小口,挖去內(nèi)臟,抽出氣管和食管,洗凈血污,晾干水分。
3、用刀背敲斷雞翅骨、腿骨、頸骨,放入缽中,加醬油、黃酒、精鹽,腌1小時取出。
4、將丁香、八角料各適量一并碾成末,加肉豆蔻末和勻,擦抹雞身。
5、將鍋置旺火上燒熱,舀入熟豬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蔥花姜末、八角叫化雞煸炒。
6、接著放入蝦仁、豬肉丁、雞肫丁、火腿丁顛炒,烹入黃酒,加醬油、白糖,炒至斷生,即為餡料。
7、待晾涼后,將餡料從雞腋下刀口處填入雞腹,將雞頭塞入刀口中,兩腋各放丁香夾住,用豬網(wǎng)油緊包雞身。
8、先用1張香茅草包裹,再用玻璃紙,外面再包1層荷葉,用細麻繩扎成長圓形。
9、將酒壇泥碾成粉,加清水拌和,將泥裹在雞上約1.5厘米厚,再用包裝紙包裹。
10、將裹好泥的雞放入烤箱,用旺火烤40分鐘,視泥干裂,補泥裂縫。
11、再用旺火烤30分鐘后,改用小火烤1小時20分鐘,最后用微火烤1小時30分鐘。
12、取出敲掉泥,解去繩,揭去香茅草、荷葉、玻璃紙,淋上香油即成。
傳說清朝年間乾隆皇帝微服出訪,不小心弄得破衣濫衫流落街頭。其中一個叫化子看他可憐便把僅有的一只雞拿來,準(zhǔn)備給他燒吃,增加營養(yǎng)??墒?,當(dāng)時沒有燒制工具。有人急中生智,用爛泥把雞包起來,把泥團放入火中燒烤。待敲開泥團不僅雞毛粘在烤干的泥團上隨之脫落了,而且出乎意外,雞烤得特別好,香味四溢,乾隆困餓交加,當(dāng)然覺得這雞異常好吃,急問其名,叫化頭稱此雞為叫化雞所以相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