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qū)綜述
香溪堡風景區(qū)位于惠州市龍門縣沙逕鎮(zhèn),總面積5平方公里。旅游區(qū)以“神秘的古堡風情,秀麗的田園風光”為主題,以“竹筏漂流、古堡探幽、竹林樂園”等項目為特色,是融自然風光文化古韻于一體,集知識性、娛樂性、趣味性、參與性于一身的新型旅游區(qū)。濃郁的古堡風情,獨具嶺南建筑藝術遺風的古碼頭、五宅古圍、正街和廖氏宗祠等古建筑群,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沉淀,給人留下時光倒流的回味和聯(lián)想空間。到香溪河乘竹筏漂流,飽覽沿河兩岸的異景奇觀,觀賞或參考“河中拋網(wǎng)捕魚”、“竹籠取寶”等饒有趣味的活動,令您耳目一新,心曠神怡。在竹林樂園中,設有竹林餐廳、竹林別墅,還有垂釣、沙灘泳場、竹車兜風和烘烤露營等活動項目,可以盡情享受“竹中游、竹中玩、竹中飲、竹中樂”的幽野情趣。
主要景點
香溪河
香溪河位于增江河上游, 全長22公里,彎曲延伸,就象一條絢麗多彩的帶子,緊緊系住沙逕的整個綠色生態(tài)球。這里的河水清澈無污染,水面平緩,碧波如鏡,比桂林漓江景色更有其獨到之處。
從河中遠看群山環(huán)抱,良田蔥翠,一派田園風光;近看沿河兩岸竹林、芭蕉林、果林以及美麗的沙灘,清澈的溪流,自然景色,令人賞心悅目,嘆為觀止。
河上有座大橋。"大橋晨曦"便是香溪河美景之一。它橫跨香溪河,全長218米,寬9米,共有5個大拱,30個小拱圈。清晨,朝霞映照在波光如鏡的河面上。形成美麗的倒影,大橋、綠竹、亭榭、河水、朝霞,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有"朝霞綠竹彩虹跨"的詩句。
五宅第
五宅第是一個保存尚好的具有廣府文化特色的清代民居,叫"五宅"。至于五宅的由來,因是功武村廖氏四世祖廖蘭窗之五子云谷(明代秀才)在此開居,故取圍名為"五宅"。清代,五宅人才輩出,順治十八年 (1661年) ,十四世祖廖觀高中進士,為五宅增添了光彩。 清康熙六年(1667年),五宅后裔大興土木,修祠建屋筑墻。圍內(nèi)的四合院均采用南北中軸線,左右對稱、主次分明的建筑格局。建筑占地面積約9200平方米。沿中軸線上的五進五開間的進士第(俗稱官廳),通面闊23.6米。通進深56米。頭進面闊五開間,紅砂巖石墻基,水磨青磚墻面,人字風火山墻,,屋頂獅子、博古圖案作飾,屋檐墻壁置磚雕、灰塑。左右為廊通二進,中間為天井。二進名曰:菑畬堂。堂前有四條檐柱,覆盆八角柱礎。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十三架用三柱后墻承重,后金柱間有木屏風,堂中懸掛一塊木質(zhì)"菑畬堂"橫匾(菑,讀"資";菑,讀"余";菑畬,即告老歸田務耕之意)。三進為祖堂,中為祭祖廳,廳中有木雕神臺,邊框以木透雕掛落。左、右置房。四、五進為住宅房屋。四進設有宜休書室。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官廳左右青云小巷口的三棟房屋先后遭日本飛機轟炸,后由村民修復?,F(xiàn)官廳(進士第)頭進明間右側的檐墻仍有當年被日本飛機轟炸的裂痕。
五宅第中鄉(xiāng)士文化氣息也十分濃厚,你們看,這是"三反五反"時的宣傳欄;這是人民公社時工分出勤公布欄,還有一些寫在墻壁上的標語口號。大家再往這邊看,這是反映當?shù)卮迕裆钌a(chǎn)習俗的衣柜、座凳、床、衣物,以及農(nóng)耕用具,代表著一個時代濃郁的鄉(xiāng)土農(nóng)耕文化氣息,給現(xiàn)代人,特別是城里的年輕人無限追思與啟迪。
正街
正街是功武村的一條巷街--之所以稱它為巷街,因為它在城市里,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條小巷;可是,在功武,當?shù)厝藚s稱它為正街--這是一條長約一里,寬卻不足一丈的小街,正街青磚鋪地,街中心青磚橫直相間,猶如龍脊,故又稱"龍街"。
現(xiàn)街中的一段仍有古色古香的房屋建筑,只是通往河邊的那一段已成空曠,只有地面青磚依舊。
古話說,"城以路興,為商盛",功武當時的繁榮使該村成為富甲一方之地,據(jù)老人們回憶,從清末到民國年間,該村的"大戶人家"有12戶,其他家道殷實之家也有幾十戶。直到如今,該村仍然處處是青磚大瓦房,碉樓巍巍,庭院深深。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街中仍存的幾間店鋪中,有一間名為 "暢記"的小店,其木板店門、曲尺柜臺以及近店門而砌的"鋪踏頭",有點似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嚼著茴香豆站著喝酒的"咸亨酒店"的風韻,那斑跡的鋪門、光亮平滑的柜臺,顯露出飽經(jīng)滄桑的痕跡。在"暢記",有兩個用木架支撐的黃蠟石石凳,有200多年歷史。因為歷史長,坐的人多,石塊光滑宜人。據(jù)說,坐過此石凳的人能有病治病、無病防病。大家不妨坐一坐,一定會身體健康、精神百倍。正街現(xiàn)存有杏春書室、璞軒書室,杏春書室的窗花、璞軒書室的屋頂龍船正脊和木門上的銅質(zhì)門環(huán),古色古香、人見人愛?,F(xiàn)在,旅游區(qū)正計劃恢復正街的原樣,并成為商業(yè)街,滿足游客購物的需要。
竹林樂園
香溪河左邊有一片竹林,也叫沙灘綠洲,面積達千畝。它的形成主要是香溪河年長月久水土沖積,種上白眉竹、勒竹、單竹等十幾個竹種,數(shù)十年后,這沙灘竹海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現(xiàn)在這片沙灘綠洲已開僻成為"竹林氏園",已開發(fā)的項目有;(一)沙灘泳場。你可盡情地在沙灘邊的河中暢泳和戲水;(二)竹林垂釣。在竹林深處,有一個釣魚池,你可以享受釣魚的樂趣;(三)竹車兜風,你可以乘坐本旅游區(qū)特有的"竹 車"在竹林幽徑上兜風,你一邊稍作休息,一邊欣賞竹林風景,令你樂趣無窮。悠哉悠哉。(四)燒烤露營。你可約三五知己或集體活動,或情侶雙雙在此燒烤場內(nèi)野炊或露營,陣陣撲面的河風,串串香噴噴的烤制食品,令你野趣無窮;(五)竹林餐廳。竹林餐廳面向香溪河,背靠竹林,真是餐飲可口,秀色可餐。(六)竹林別墅。竹林深處,情趣別致,還有一種本旅游區(qū)獨創(chuàng)的河中竹屋,可令你的度假生活別具情調(diào)。
五宅古堡
有近四百年歷史的墻,此墻說不上雄偉,但它獨特的造型與建筑藝術令人嘆為觀止。圍墻內(nèi)一座四層的古堡,面闊 24米,深 11.7米,高四層,約 20米,東西兩側為鍋耳狀風火山墻, 這就是聞名遐邇的"五宅古堡"。
古代戰(zhàn)亂時,古堡用作瞭望和抵抗敢于來犯者,衛(wèi)村護民。今天,它以莊重、淳樸、厚實而又神秘的姿態(tài),迎接游人的到訪,斑駁陸離的碉樓磚墻,訴說著不平凡的歷史。我們進入古堡里面,無須"更上一層樓",就可窮極整樓;你看它無樓板阻隔,也無梯可登,這是因為 1954年,前蘇聯(lián)專家?guī)椭藿ㄔ鼋畮?,當時計劃拆除此古堡,村民們?yōu)榱吮Wo古堡免遭拆除,將里面樓梯鋸掉,保護了這一極具價值的古建筑。
據(jù)專家考證此古堡。是我省較罕有、歷史較悠久、規(guī)模較大的碉樓,雖經(jīng)滄桑仍不失原來風韻,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旅游價值。各位游客在領略和觀賞古建筑的同時,都能體會到濃濃的文化韻味。后來,時世清平,古堡便成了"女樓"(又稱"紅樓"),過去村中初嫁姑娘要在樓上同結伴姐妹住一個月方出嫁。那是為了同親人逐漸疏遠感情,開始過離家的生活,以適應做人媳婦的艱難,并訴說出嫁后的孤獨境況。
古碼頭
位于功武村,是清代時開始修建的,古代來往的船只就在此停泊和開航。五百年前,功武曾是一個交通便利的小商埠,古碼頭邊舟檣林立,是廣州到龍門水路客商往來的必經(jīng)之處,歷史上曾經(jīng)興旺一時。
碼頭上陳舊的石階、搖曳的古樹,似仍在向我們述說當年的境況。古碼頭上的大樹旁邊,懸掛著一口青銅紋龍古鐘,叫"許愿鐘"。相傳此鐘非常靈驗,心地善良的人擊鐘三下,愿望終會實現(xiàn)。
沿著碼頭古道往前走,首先看到的是"萬里龍關"石匾。原來,功武村四面環(huán)山。古時,風水先生視此處山形地勢有利,龍關蜿蜒。龍關,俗稱為龍脈。清朝康熙年間,曾建牌坊,題"萬里龍關",以鎮(zhèn)風水?,F(xiàn)存"萬里龍關"石匾,系清乾隆丙子年(1756年)重修牌坊時所刻,四個楷體大字,剛勁秀麗。
廖氏宗祠
功武村東隅的廖氏宗祠是該村最引人注目的古建筑,廖氏宗祠歷經(jīng)百年風雨仍古韻猶存。從外表看廖氏宗祠,是一座四進五開間的清代建筑,待進入里面,才知道四進中和第二進原來是一個院子,雖非特定意義上的“進”但卻有廊、亭、飾雕及花草樹木,這是一般宗祠所沒有的。這座宗祠古樸典雅,古色古香,與蘇州拙政園有異曲同工之妙。
功武村民姓廖,廖姓在龍門縣為一大姓,據(jù)說廖姓人家古代曾經(jīng)占了龍門縣人口的一半,因此曾有“廖半縣”之說。龍門廖姓始祖廖堅,原籍江西贛州寧都縣官朝村。宋慶元三年(1197年)廖堅任廣州府南??ぴ龀强h縣令,歷九載,后立籍西林都丫髻山前逕口村(原增城縣屬, 1496年劃增城縣東北部的西林、平康、金牛三都及博羅縣西北的一小落分置龍門縣)。自廖堅后,五世祖廖剩甫于元至治元年(1321年)任江西瑞州路同知。原住菱角塘。明洪武元年(1368年)遷居新址,因祖先以武功文德起家,遂賦新址為功武村。廖剩甫則為功武村之開居祖,其子廖明義,曾任廣東左副都元帥,有“廖半仙”之稱。
功武村廖氏宗祠,始建于該村的后龍山(土名)。后人于1909年遷建在原祠堂之西側,現(xiàn)存廖氏宗祠座東北向西南,外觀為四進五開間(外側左右各一間屋脊及瓦面比主體三開間略低),總面寬19.6米,總進深52.3米。一、三、四進均為硬山屋頂,封火式山墻,龍船屋脊置人物花草鰲魚等灰雕,垂脊還有綠色瓷質(zhì)獅子作飾。一進正門上額置“廖氏宗祠”陽刻楷書4個大字。木門,門內(nèi)正中為廳,兩側為房間。廳設木屏風一座。屏柱刻有姜太公訪功吉、八仙過海、穆桂英掛帥及花草等浮雕。地面鋪邊長37厘米之紅色方磚。二進為院子,青磚鋪地。院子兩邊廊,廓檐飾以雕工精細的木飾板;廊的中段置有風火式山墻;中間為一座四柱歇山頂香亭,亭頂瓦脊飾以麒麟花鳥灰雕。院內(nèi)四角種有花木,頗有江南園林特色。三進為正堂,疊梁式木構架,后金柱間設木屏風,繞屏風兩側可步入四進。四進正中為祖堂,左右兩側各設住房兩間。近百年來,廖氏宗祠保存尚屬完好。1926年以來,曾用作小學學校,到20世紀90年代末,學校新遷校舍,廖氏宗祠作為古建筑,2002年7月17日,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沙逕鎮(zhèn)地處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宜人,雨量充足。物產(chǎn)豐富,除有大片的農(nóng)田和眾多的竹園外,還建了幾個水果基地,分別種有荔枝、龍眼、芒果、青梅、白欖、楊桃、橙柑等十多種果樹。沙逕鎮(zhèn)土特產(chǎn)品眾多,有蜂蜜、冬菇、木耳、竹筍、粉絲、腐竹等,其中,南窖香菇、長灘粉、橫槎腐竹、功武蘿卜、高沙甲魚和蜂蜜糖,尤其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