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九首》是元末明初文學(xué)家高啟創(chuàng)作的一組詠物詩。這組梅花詩塑造了梅花的群像,每首詩都有孤獨高傲而無凄涼抑郁、憐梅惜梅卻不神傷心碎的特點。整組詩巧用典故,把梅花人格化,傳神地刻畫出梅花的形神。歷代詩人詠梅之作眾多,相比之下,這九首詩寫梅獨攝其魂,確有不俗之處。
梅花九首
其一
瓊姿只合在瑤臺⑴,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臥⑵,月明林下美人來⑶。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⑷。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其二
縞袂相逢半是仙⑸,平生水竹有深緣。
將疏尚密微經(jīng)雨,似暗還明遠在煙。
薄暝山家松樹下⑹,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當時種,不引漁郎入洞天。
其三
翠羽驚飛別樹頭,冷香狼籍倩誰收⑺。
騎驢客醉風吹帽⑻,放鶴人歸雪滿舟⑼。
淡月微云皆似夢,空山流水獨成愁。
幾看孤影低徊處,只道花神夜出游。
其四
淡淡霜華濕粉痕,誰施綃帳護香溫⑽。
詩隨十里尋春路,愁在三更掛月村。
飛去只憂云作伴,銷來肯信玉為魂。
一尊欲訪羅浮客⑾,落葉空山正掩門。
其五
云霧為屏雪作宮,塵埃無路可能通。
春風未動枝先覺,夜月初來樹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⑿,白衣宰相在山中⒀。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園盡棘叢。
其六
夢斷揚州閣掩塵,幽期猶自屬詩人。
立殘孤影長過夜,看到余芳不是春。
云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頻⒁。
掀篷圖里當時見,錯愛橫斜卻未真⒂。
其七
獨開無那只依依⒃,肯為愁多減玉輝?
簾外鐘來初月上,燈前角斷忽霜飛。
行人水驛春全早,啼鳥山塘晚半稀。
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遠自洛陽歸。
其八
最愛寒多最得陽,仙游長在白云鄉(xiāng)。
春愁寂寞天應(yīng)老,夜色朦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⒄,吳王已醉苑臺荒。
枝頭誰見花驚處?裊裊微風簌簌霜⒅。
其九
斷魂只有月明知,無限春愁在一枝。
不共人言唯獨笑,忽疑君到正相思⒆。
歌殘別院燒燈夜,妝罷深宮覽鏡時。
舊夢已隨流水遠,山窗聊復(fù)伴題詩⒇。
⑴瓊姿:謂瑰麗的姿容,通常只用于梅花。
⑵“雪滿”句:出自東漢袁安臥雪之典。
⑶“月明”句:出自隋朝趙師雄在月夜林中逢美人飲酒、醒來在大梅樹下之典。
⑷漠漠:密布之貌。
⑸縞袂(mèi):素色衣服,借喻梅花。
⑹薄暝:日暮。
⑺倩:請。
⑻“騎驢”句:用孟嘉西風吹帽典故。
⑼放鶴人:指北宋隱士林逋。
⑽香:一作”春“。
⑾羅浮客:指傳說中的梅花仙女。
⑿“翠袖”句:化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詩句。
⒀白衣宰相:借喻梅花。
⒁泣珠:用鮫人泣珠典故。
⒂橫斜:指梅花。
⒃無那:無奈。
⒄楚客:指戰(zhàn)國詩人屈原。
⒅簌簌:紛紛落下的樣子。
⒆“忽疑”句:化用盧仝《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發(fā),忽到窗前疑是君”詩句。
⒇聊復(fù):姑且。
其一
梅花應(yīng)該是那天上的神物,不知是誰將它放到江南,使其處處可見。
大雪滿山的時節(jié)梅花如一位高人隱士獨臥于其中,在月光朗照的夜晚,它又像一位美人獨舞。
寒冬時依傍著蕭瑟竹子的稀疏的影子,初春時又蓋住了一片又一片苔蘚的青草之香。
自南朝詩人何遜創(chuàng)作了詠梅佳作以后就沒有人能比得上,寂寞守了這許多年,又開了幾回呢?
其二
我與梅花均是一身雪白,梅花仿佛是仙人,與水與竹子很有緣分,不同俗流。
梅花開正濃艷,但是經(jīng)雨打風吹即將凋零,遠遠望去如一片煙霧似暗還明。
日暮時在山中人家松樹下,有梅花開放,輕寒中在江邊的小酒店,梅花開在杏花開放之前。
在桃花源中秦時舊民,若解正當時令的植物,應(yīng)該種植梅花,就不會引漁郎進入桃花源的洞天。
其三
翠鳥驚動飛到了別的樹枝頭,梅花的冷香一片狼藉請誰來收拾呢。
騎驢踏雪尋梅攬勝,因酒醉風吹落帽而不知,放鶴人賞梅歸來大雪落滿小舟。
在淡月微云下就如在夢境中一般,我卻在空山流水中獨自憂愁。
幾次觀賞梅花的孤影徘徊流連的地方,還以為是花神晚上出外游覽呢。
其四
淡淡的霜花沾濕了梅花的粉痕,誰設(shè)置了輕紗帳保護了梅花的香溫。
我的詩歌伴隨著十里的尋春路,半夜三更還在掛月的村頭抒發(fā)憂愁。
梅花飄到空中只擔憂與白云作伴,誰肯相信寶玉竟是梅花的精魂。
飲下一樽酒想探訪梅花這個羅浮客,空曠的山中落葉飄飄正如掩上門。
其五
梅花把云霧當作屏風把白雪當作宮殿,俗世的塵埃污穢沒有可以通進來的道路。
春風還未刮起,梅枝就已經(jīng)知道春天要來了,于是催開梅花。初升夜月之光和梅花融合,梅樹變成空的似的。
梅樹依偎竹下,交相輝映,梅花就如白衣宰相,遺世獨立,卓爾不群。
梅花啊,你在這嚴寒寂寥的山野里,不要心生怨氣呀,你回頭看看那些名聲顯赫的花園里,到處荊棘叢生啊!
其六
揚州夢已醒,閣中掩蔽著灰塵,與梅花的幽雅約會的情景還是要詩人來描繪。
獨立殘夜,形只影單,再看到梅花時,已只剩余香,季節(jié)也不是春天了。
暖云深山中梅花凋謝如白玉裁落,又如寒月下深浦中鮫人泣珠。
當時在掀篷圖中看到梅花,著實喜歡這美麗的花兒,卻原來時畫中的梅花而不是真的。
其七
梅花無奈獨自開放,隨風搖擺,怎么肯為多愁而減弱美玉般的光輝?
簾外鐘聲傳來,彎彎的月亮已經(jīng)升起,燈前角聲忽然中斷,寒霜飛起。
一早就發(fā)現(xiàn)水驛邊上盛開的梅花,還有眾鳥在山塘邊啼鳴,晚來漸漸稀少。
從遙遠的洛陽歸來與梅花相逢,慚愧自己潔白的衣服已沾染了塵埃。
其八
梅花最喜歡多寒天氣也最得陽,一直在白云之鄉(xiāng)如仙人游覽。
寂寞的人生起春愁,這樣天也會變老,梅花在夜色朦朧中開放,仿佛月光中發(fā)出香氣。
楚客屈原不吟詠江行之路的寂寞,吳王已經(jīng)酒醉,那里的苑臺也已經(jīng)荒涼。
有誰看見梅樹枝頭花兒驚動的地方?微風裊裊吹來,寒霜紛紛落下。
其九
梅花的孤獨只有明月才知道,無限春愁都綻放在一枝上;獨自綻放而不與百花爭春,顯得孤單寂寞。
當想到那位愛梅的朋友正在遠方思念著自己的時候,心中便有了些許安慰。
此時正是別院中燈火明亮的夜晚歌聲已殘,深宮中化妝結(jié)束正在照鏡子的時候。
舊夢已經(jīng)隨著流水遠去,對著山窗姑且與梅花作伴題寫詩篇。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高啟應(yīng)詔進京纂修《元史》,從那時起他的心中就一直疑懼不安。他的《赴京道中逢還鄉(xiāng)友》寫道:“我去君卻歸,相逢立途次。欲寄故鄉(xiāng)言,先詢上京事?!鄙先尾痪?,他便覺察到京城中的政治氣氛敏感而緊張,文人處在朝不保夕的狀態(tài)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獲罪。翌年《元史》編成,高啟授翰林編修;七月,擢為戶部侍郎,高啟以“冒進用”為辭而懇求辭官,他被賜予內(nèi)帑白金,給牒放還于鄉(xiāng),然而回鄉(xiāng)之后他卻未能過上平靜的隱逸生活。洪武七年(1374),蘇州知府魏觀因改修張士誠舊邸而觸怒了統(tǒng)治者,高啟為之作《上梁文》被連坐腰斬,年僅三十九歲。在這之前,他把內(nèi)心的不安和恐懼寫入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梅花九首》組詩。
高啟,明代詩人。字季迪,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元末隱居吳淞青丘,自號青丘子。明洪武元年(1368)應(yīng)召入朝,授翰林院編修,以才學(xué)受朱元璋賞識,復(fù)命教授諸王,編修《元史》。次年秋,委任戶部右侍郎,固辭不受,被賜金放還。被朱元璋懷疑作詩諷刺皇帝而忌恨。返青丘后以教書治田自給。后因受魏觀案株連,逮赴金陵,腰斬于市?!睹魇贰酚衅鋫?。其詩能兼師眾長,詩風清新秀逸,為明代成就最高詩人。一生著述甚豐,有《高太史大全集》等。
《梅花九首》塑造了梅花的群像。組詩的第一首,詩人為梅花定下高士美人這樣基本的品格意象,然后圍繞此一核心展開多側(cè)面、多層次的描寫,以表現(xiàn)其“將疏尚密微經(jīng)雨,似暗還明遠在煙”(《梅花九首》其二)的飄忽,“淡月微云皆似夢,空山流水自成愁”(《梅花九首》其三)的憂郁,“立殘孤影長過夜,看到余芳不是春”(《梅花九首》其六)的孤獨,“春愁寂寞天應(yīng)老,夜色朦朧月亦香”(《梅花九首》其八)的高潔。
高啟之前寫梅之詩已眾多,而高啟的《梅花九首》又在詠梅詩的天地里開辟出一片新領(lǐng)域。這一方面,表現(xiàn)為對詠梅傳統(tǒng)的繼承,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對詠梅題材的創(chuàng)新。
《梅花九首》用“高士”和“美人”比喻梅花,將梅花塑造成傳統(tǒng)的隱士、高士或美人,就是對傳統(tǒng)寫法的繼承。組詩第一首引用了“袁安困雪家中臥”和“趙師雄羅浮山夢遇梅仙”兩個典故,將梅花比擬成“高士”和“美人”。“高士”即“隱士",“美人”便是“仙人”,他們在白雪覆蓋的山中和月光籠罩的林下獨處,遠離塵世的喧囂,清幽寂寞、遺世獨立,顯得高潔雅逸。此外,詩中還使用一些相近的意象,例如“縞袂”、“羅浮”、“翠羽”、“白衣宰相”、“花神”。有的意象展現(xiàn)了女性之美,繼承了蘇軾擅于將梅花女性化的寫作手法。
組詩中有許多表達隱逸思想的詩句,例如:“縞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緣?!保ā睹坊ň攀住菲涠膀T驗客醉風吹帽,放鶴人歸雪江舟?!薄皫卓垂掠暗突蔡?,只道花神夜出游?!保ā睹坊ň攀住菲淙耙蛔鹩L羅浮客,落葉空山正掩門?!保ā睹坊ň攀住菲渌模按湫浼讶艘乐裣?,白衣宰相住山中?!保ā睹坊ň攀住菲湮澹?。這一類高潔、飄逸、自由的梅花形象是他生活的投影,反映了他對于獨立人格、自由生活的向往?!按湫浼讶恕本浒衙坊ū茸饕烙谥裣碌拇湫浼讶?,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梅花于冰雪中綻放的美麗,以及與青竹為伴的高潔志趣,化用杜詩更增添了意蘊,凸顯出梅于苦寒之中甘于寂寥、高潔自守的品格,寄寓了詩人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格追求。
借梅花歌詠高潔的品格,從而指向隱逸之情,是傳統(tǒng)詠梅的套路?!睹坊ň攀住返莫毺刂幵谟冢涸诿坊ǜ邼嵠焚|(zhì)之中加入激憤之情,賦予梅花新的情感、審美內(nèi)涵。這組詩中隱約透露出他對官場生活的不滿、抱怨與無奈。這種情緒體現(xiàn)在清冷孤獨、無人賞識的梅花形象上。以《梅花九首》其七為代表。這株梅花生長在驛站邊上,詩人上京赴任時曾偶遇這株梅花,這次返鄉(xiāng)途中再次看到,若故友重逢一般。驛站有山有水,有盛開的梅花還有鳴叫的小鳥,景色是如此自然、清新、單純、迷人,與失真灰暗的官場生活形成強烈對比。他說曾經(jīng)潔白的衣服已沾染了京城的塵埃,比起依然潔白無暇的梅花,他是多么慚愧啊!詩人化用陸機詩中的典故“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委婉地表達出對官場的不滿和厭惡。
高啟雖然不熱衷于名利,天性喜愛田園隱逸生活,但是他年輕時也曾有過報效國家、建功立業(yè)之志。這組詩中隱約流露出這種無人賞識的孤憤之氣和抑郁之情:“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保ā睹坊ň攀住菲湟唬扒厝巳艚猱敃r種,不引漁郎入洞天。”(《梅花九首》其二)“寂寞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園盡棘叢?!保ā睹坊ň攀住菲湮澹皦魯鄵P州閣掩塵,幽期獨自屬詩人?!保ā睹坊ň攀住菲淞┍砻嫔峡?,詩人是在勸慰梅花不要因為無人欣賞而苦惱抱怨,實際上這是他在勸慰自己。詩中反復(fù)出現(xiàn)“愁寂”“寂寞”“休怨”“幽期“這些詞語,明顯加強了這種意味。這些詩融入了詩人的生命,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它們大大擴充了高啟詠梅詩的情感容量,塑造出了嶄新的梅花形象。高啟借高潔的梅花形象,抒發(fā)自己的孤憤之情,賦予了梅花新的情感內(nèi)涵。
高啟這組梅花詩的一大創(chuàng)新之處是描繪出一類驚悸恐懼的梅花形象,最有代表性的是《梅花九首》其三。此詩首聯(lián)一“驚”字打破了寧靜,氣氛開始變得緊張?!按溆稹庇昧肆_浮山梅仙的典故,指代停留在梅花樹上的小鳥,它受到驚嚇之后飛到別的枝頭。冷香是種特殊的香味,歷代詩人常常用“暗香”“冷香”“清香”這些朦朧清冷的香氣來形容梅香,例如林逋的“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辛棄疾的“瘦棱棱地天然白,冷清清地許多香”(《最高樓》)?!袄湎憷羌徽l收?”這個疑問透露出梅花“花瓣委地無人收”(白居易《長恨歌》)的凄清與孤涼。頸聯(lián)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回到現(xiàn)實中來,他突然意識到那些淡月微云都是夢境,現(xiàn)實中他卻在空山流水中獨自憂愁。這種憂傷的氣氛籠罩了整個詩境,尾聯(lián)寫詩人獨自在梅樹下徘徊,抬頭看見滿樹梅花,還以為是花神夜里出來游玩,來安慰他的孤獨寂寞。
《梅花九首》中有不少描寫驚悸恐懼梅花形象的詩句,流露出詩人內(nèi)心不安的情緒。詩人對自然界的一點點微小變化都感到擔憂、驚慌,甚至達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這種情緒反映在梅花形象上。例如:“春風未動枝先覺,夜月初來樹欲空?!保ā睹坊ň攀住菲湮澹傲埞掠伴L過夜,看到余芳不是春。”(《梅花九首》其六)“簾外鐘來初月上,燈前角斷忽霜飛?!保ā睹坊ň攀住菲淦撸爸︻^誰見花驚處?媧媧微風簌簌霜?!保ā睹坊ň攀住菲浒耍皵嗷曛挥忻髟轮?,無限春愁在一枝?!保ā睹坊ň攀住菲渚牛┻@些詩句顯示了詩人心中的憂愁、不安之感。詩人常常借助“驚、冷、覺、空、殘、孤、忽、斷、愁”這些字眼烘托一種驚悸不安的氣氛,由此可以看出詩人內(nèi)心的不安、疑懼。
高啟在詩中為梅花鳴不平。如《梅花九首》其五,詩篇的首聯(lián)是寫梅花的居所。這是一個云霧籠罩冰雪彌漫的世界,這是一個遠離塵世,冰清玉潔,相對封閉的世界。詩篇首聯(lián)便極力描繪出梅花居住環(huán)境的圣潔和高貴。頷聯(lián)寫梅花知春報春的才能和白梅花在月光下形成的奇特景象?!按猴L未動枝先覺”是推理推出的結(jié)論,“夜月初來樹欲空”是視覺看到的幻像。前者虛,后者實,虛實相對,相映成趣。頸聯(lián)把梅花高度人格化,把梅花叫作翠袖佳人,白衣宰相。在寫法上,此之謂“遺形取神”。也就是說詩人舍棄了對梅花外部形態(tài)的摹寫,專門用恰當?shù)谋扔鹘沂久坊ǖ膬?nèi)在精神。高啟性情孤傲,不與明朝政權(quán)合作,拒絕出任官職。這里歌詠梅花來表明志向,詩人與梅花已經(jīng)物我合一了。尾聯(lián)“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園盡棘叢”兩句實際上是委婉含蓄地揭示明朝官場的兇險。
高啟對梅花的愛是單純而真摯的,梅花是他心心相印的摯友,也是他生死相戀的愛人。當詩人吟詠賦詩時,梅花就仿佛能聽懂他的話一般。在他筆下,梅花甚至能夠與詩人說話,傾訴思念之情。如《梅花九首》其九。這首詩前兩句寫梅花,后兩句寫詩人自己。高啟使用了擬人手法,梅花的孤獨只有陪伴她的明月才知道,她把無限春愁都綻放在一枝上。她獨自綻放而不與百花爭春,顯得孤單寂寞。當她想到那位愛梅的朋友正在遠方思念著自己的時候,心中便有了些許安慰。詩人巧妙化用了前人詩句,借梅花的口吻道出思念之情。他第一次將梅花變?yōu)槭闱橹黧w,借梅之口吻、從梅之角度來傾訴對詩人的思念,而不同于往日詩人對梅花的詠懷。這樣愛梅之情就顯得更加真摯感人,詩歌因為新穎的寫作角度也更富有趣味性和可讀性。
這組詩將高啟那一代文人如夢如煙、揮之不去的孤高與不幸、冷漠與自守、憂愁與自戀充分地傳達出來?!芭f夢已隨流水遠,山窗聊復(fù)伴題時”,可謂意味深長,文人們的好運早已一去而不復(fù)返,何時再來也毫無指望,他們所能做的只有隱居山林吟詠情志而已,而這正是詩人自己的寫照。
《梅花九首》顯示了高啟寫詩選辭用字的深思熟慮。如其一,這首詩贊美梅花,以梅花孤傲的品質(zhì)自喻,具有“大雅”之情感。其第二聯(lián)“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以雪白、月光之晶瑩亮晰來比擬梅的顏色,而用高士、美人來將梅的品質(zhì)擬人化,未出現(xiàn)“梅”字,但將梅花的形象由外而內(nèi)地展現(xiàn),可見其辭句之功力。同時,這組詩能脫出前人的窠臼,用多方譬喻與襯托的手法寫出梅的氣節(jié),突出梅的風骨與魂魄。他的這種譬喻也對后世產(chǎn)生了影響,曹雪芹《紅樓夢》中寫《終身誤》的曲子,有“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之句,其構(gòu)思恐怕也受到高啟詩句的啟發(fā)。薛寶琴“閑庭曲檻無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之句,也是脫胎于“淡月微云皆似夢,空山流水獨成愁”。正是由于對“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這兩句詩的喜愛,毛澤東在批注《梅花九首》時將高啟評為“明朝最偉大的詩人”。
明末清初王夫之《明詩評選》:“白描生色,喚作古今梅花絕唱,亦無不可。高又有句云:‘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嗟谝坏妊啪?。顧其頷聯(lián),則世所傳‘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十四字,惡詩也?!瓏踉拔?、高季迪集中,片羽略亦不乏,乃以白燕則漢水梁園,梅花則美人高士、月明雪滿,參差共之,不過三家村塾師教村童對語長伎耳?!?/p>
清代王士禎《帶經(jīng)堂詩話》:“梅詩無過坡公‘竹外一枝斜更好’七字,及‘雪后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半枝’。高季迪‘雪滿山中高土臥,月明林下美人來’,亦是俗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