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閣帖》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匯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所謂法帖,就是傳統(tǒng)法式,將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墨跡經(jīng)雙鉤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裝訂成帖。
《淳化閣帖》共10卷,收錄了中國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書法墨跡,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書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譽(yù)為中國法帖之冠和“叢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錄漢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書法,包括東晉明帝司馬紹《墓次帖》、康帝司馬岳《陸女郎帖》、哀帝司馬丕《中書帖》等。
傳世的《淳化閣帖》宋拓善本有:上海圖書館藏宋拓《淳化閣帖》(泉州本)十卷本,為明代袁樞、袁賦誠家族藏本,也稱睢陽(尚書)袁氏藏本。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淳化閣帖》(泉州本)十卷本。香港中文大學(xué)藏《宋拓淳化閣·王右軍書》(泉州本)殘本(卷六、卷七、卷八之殘本合并本)等。
宋淳化三年(992年)為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大重要節(jié)點(diǎn),它主宰了中國書法的發(fā)展方向?!洞净w帖》的刊刻最終確立了王羲之的“書圣”地位?!洞净w帖》開啟了官刻叢帖之端,從而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風(fēng)。
2019年03月,又見明代拓本《淳化閣帖》亮相嘉德四季第53期迎春拍賣會(huì)。
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趙炅令出內(nèi)府所藏歷代墨跡,命翰林侍書王著編次摹勒上石于禁內(nèi),名《淳化閣帖》。
《淳化閣帖》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匯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被譽(yù)為“法帖之祖”。中國最早書帖《淳化閣帖》是公認(rèn)僅存的孤本,因其中3卷是摹刻王羲之書跡的專卷而被視為無價(jià)之寶。
此帖又名《淳化秘閣法帖》,簡稱《閣帖》,系匯帖,共十卷。第一卷為歷代帝王書,二、三、四卷為歷代名臣書,第五卷是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為王羲之書,九、十卷為王獻(xiàn)之書。
元趙孟頫《松雪齋文集·閣帖跋》曰:“宋太宗……淳化中,詔翰林侍書王著,以所購書,由三代至唐,厘為十卷,摹刻秘閣。賜宗室、大臣人一本,遇大臣進(jìn)二府輒墨本賜焉。
后乃止不賜,故世尤貴之?!彼未涗洿颂麨槟景蹇?,初拓用“澄心堂紙”、“李廷珪墨”,未見此種拓本流傳。
明王鐸《擬山園選集》卷三八《跋淳化閣帖》:“茲《淳化》八本,先得之葵丘(睢州又稱葵丘、睢陽)袁氏六焉,后得粵東李氏二焉,皆宋拓棗木,似王著初本也?!?/p>
淳化閣帖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叢帖,由于王著識(shí)鑒不精,致使法帖真?zhèn)坞s糅,錯(cuò)亂失序。然鐫集尤為美富",摹勒逼真,先人書法賴以流傳。此帖有“法帖之祖”之譽(yù),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
宋仁宗慶歷年間,宮中意外失火,拓印《淳化閣帖》的棗木原版不幸全部焚毀,因而初期的拓本就顯得異常珍貴,被視為寶物,價(jià)值連城。
因帖石早佚,摹刻、翻刻甚繁,睢陽袁氏本、顧從義本、潘允亮本、肅府本等較著名。然以上海圖書館藏明袁樞、袁賦誠父子遞藏本,又稱《宋拓淳化閣帖》(泉州本)為最佳,2017年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200部珍藏版。
司空公本 第4,7(部分),8卷 北宋祖刻本 上海博物館
司空公本 第6,7(部分)卷 北宋翻刻本 上海博物館
國子監(jiān)本 全10卷 南宋內(nèi)府翻刻本 弗利爾美術(shù)館1-8、10卷 未出版
上海圖書館第9卷
懋勤殿本 全10卷, 南宋翻刻國子監(jiān)本 故宮博物院
潘祖純本 全10卷 懋勤殿本同石拓本 上海博物館
游相本 全10卷 明翻刻本 珂羅版
祖帖本 全10卷 明翻刻本 臺(tái)北故宮博物院
夾雪本 2卷 明翻刻本 書道博物館
泉州本 全10卷 南宋翻刻本 睢陽袁氏家藏本 上海圖書館
泉州本 殘卷 南宋翻刻本 故宮博物院
泉州本 殘卷 南宋翻刻本 香港中文大學(xué)
肅府本 全10卷 明刻本 原拓本
南宋時(shí)刊刻于泉州,主持人為莊夏,故又稱“莊夏刻本”。關(guān)于“泉州帖”的由來,有一種頗具傳奇色彩的說法。據(jù)明代陳懋仁《泉南雜志》記載,元軍攻入臨安后,南宋末帝趙昺攜“閣帖”石刻逃至泉州,后來石刻雖漸漸湮沒地下,仍“時(shí)出光怪”,以致“櫪馬驚怖”,得以發(fā)掘出來重見天日,即“馬蹄真跡帖”。雖然這一說法有演義的成分,但“泉州帖”為《淳化閣帖》祖本的早期翻刻本確實(shí)沒有疑義。而這種近乎離奇的記載,恰恰反映出人們對“泉州帖”的推崇。時(shí)至今日,傳世“莊夏刻本”僅存兩部,分藏上海圖書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
《淳化閣帖》流傳至今已有千余年,堪稱絕世瑰寶。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趙炅命王著精選歷代名家書法墨跡,摹勒刊刻,此即《淳化閣帖》。《淳化閣帖》共10卷,收錄書家103人,計(jì)420帖。其中,卷一收錄先秦至唐代19位帝王書法;卷二、卷三、卷四收錄歷代名臣法帖;卷五收錄歷代書法名家法帖;卷六、卷七、卷八收錄王羲之墨跡;卷九、卷十收錄王獻(xiàn)之作品。作為我國最早的一部匯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對我國書法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影響。在宋代諸多傳本中,又以泉州翻刻本尤為著名。至明代,“顧從義玉泓館本”“潘允諒五石山房本”“肅王府遵訓(xùn)閣本”等流傳漸廣,彼時(shí)宋拓本已經(jīng)極為罕見。
上海圖書館所藏《宋拓淳化閣帖》(泉州本),即睢陽(尚書)袁氏家藏本,歷明代袁可立、袁樞、袁賦誠三代(集袁氏三人印章20種48處)及朱汝修、許焞、張鏡菡、張瑋等名家遞藏,卷尾有張伯英、張瑋題跋,具有極高的文物價(jià)值和版本研究價(jià)值。各卷簽題為“淳化閣帖宋搨?cè)荼尽?,傳為米漢雯所書。2017年初,上海古籍出版社在上海圖書館大力支持下,影印出版上海圖書館藏《淳化閣帖宋搨?cè)荼尽?,共?jì)十冊,三一六開;冊高三二·六厘米,寬一七·八厘米;帖芯高二四·九厘米、寬一三·六厘米。高度還原原帖裝幀風(fēng)格和版本狀況,限量發(fā)行200套,每套附編號(hào)收藏證書,配以定制楠木書箱,使千年翰墨,化一為百,古韻墨香,展卷可得。后還黏貼二十世紀(jì)五十年代后期“特藝公司宣武經(jīng)營管理處”標(biāo)簽,標(biāo)價(jià)二千四百元,當(dāng)年館藏海內(nèi)孤本《許真人井銘》售價(jià)亦不過八百元,可見此本之珍貴。帖學(xué)專家對《宋拓淳化閣帖》(泉州本)的藝術(shù)價(jià)值、文獻(xiàn)價(jià)值給予高度評價(jià)。
按王鐸《擬山園選集》卷三八《跋淳化閣帖》:“茲《淳化》八本,先得之葵丘(明代睢州又稱葵丘、睢陽)袁氏六焉,后得粵東李氏二焉,皆宋拓棗木,似王著初本也?!笨脊蕦m博物院睢陽袁樞家藏《瀟湘圖》王鐸跋語稱“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