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邊瑞香(拉丁學名:Daphne odora)是瑞香的變種,是瑞香科、瑞香屬常綠小灌木,葉片邊緣淡黃色,中部綠色。是中國傳統(tǒng)名花,世界名花。
金邊瑞香以"色、香、姿、韻"四絕著稱于世,留下了"牡丹花國色天香,瑞香花金邊最良"的吟唱。本變型除供觀賞外,根可供藥用;莖皮纖維可作造紙原料。
形態(tài)特征
常綠直立灌木;枝粗壯,通常二歧分枝,小枝近圓柱形,紫紅色或紫褐色,無毛。呈頂生頭花序,花被筒狀,上端四裂徑約1.5cm,每朵花由數(shù)十個小花組成,由外向內開放,花期二個多月,盛花期春節(jié)期間,花色紫紅鮮艷,香味濃郁。
葉互生,紙質,長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7-13厘米,寬2.5-5厘米,先端鈍尖,基部楔形,邊緣全緣,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無毛,側脈7-13對,與中脈在兩面均明顯隆起;葉柄粗壯,長4-10毫米,散生極少的微柔毛或無毛。葉面光滑而厚,表面深綠色,葉背淡綠色,葉緣金黃色,葉柄粗短。
花外面淡紫紅色,內面肉紅色,無毛,數(shù)朵至12朵組成頂生頭狀花序;苞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8毫米,寬2-3毫米,無毛,脈紋顯著隆起;花萼筒管狀,長6-10毫米,無毛,裂片4,心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基部心臟形,與花萼筒等長或超過之;雄蕊8,2輪,下輪雄蕊著生于花萼筒中部以上,上輪雄蕊的花藥1/2伸出花萼筒的喉部,花絲長0.7毫米,花藥長圓形,長2毫米;子房長圓形,無毛,頂端鈍形,花柱短,柱頭頭狀。
生長習性
金邊瑞香原產長江流域,生長在低山丘陵蔭蔽濕潤地帶。金邊瑞香雖然喜半陰,但冬、春應放在有陽光照到的環(huán)境中,生長期間如光照充足,肥效相宜,能使枝肉葉黛,花艷香濃,夏季應放在通風良好的陰涼處,炎熱時要噴水降溫。
金邊瑞香較喜肥,生長季應每隔10天左右澆一次稀薄液肥。開花前后宜各追施一次稀薄餅肥水。霜降后,移入室內向陽處,室溫保持在5℃左右,控制澆水;盆土含水量控制在45%左右,方能全過冬。此外,金邊瑞香枝干叢生,萌發(fā)力較強,耐修剪,花后須進行整枝。
盆栽金邊瑞香,盆土宜用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質帶酸性的腐葉土,摻拌適量的河沙和腐熟的餅肥。金邊瑞香根為肉質,平時養(yǎng)護管理要特別注意控制澆水,如澆水過多,盆土長期過濕,易引起爛根。下雨過后,須及時將盆內積水倒掉。
地理分布
G. P. Thunberg 于1784年在《日本植物志》中發(fā)表本種時,記載日本為原產地,有些分類學家根據(jù)原著者先到中國廣州,后去日本,其原產地應在中國。分布于中國和中南半島,日本僅有栽培。在檢查了中國各大標本館的大量標本,未發(fā)現(xiàn)有野生的,只在一些公園或庭園有栽培。由此看來,本種系一個栽培種,中國和日本均廣為栽培,少有野生。我國各大城市都有栽培。日本花園里也有栽培。
金邊瑞香還是南昌、贛州市花。贛州紅旗大道全長5054.4米,均栽種瑞香。1996年3月,大余縣被中國特產經濟專業(yè)委員會等有關部門命名為全國唯一的"中國瑞香之鄉(xiāng)""金邊瑞香"產于江西贛州的大余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