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延川紅棗,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紅棗在延川栽培歷史悠久,加之延川的海拔高度、光照時數(shù)、年均氣溫、綿沙土壤等非常適宜紅棗生長。所產紅棗肉厚核小,品質優(yōu)良,營養(yǎng)價值高,特別是品種之一的狗頭棗品質優(yōu)異,獲“后稷特別獎”,并為朝鮮領導人稱贊。
1982年朝鮮主席金日成訪華品嘗延川狗頭棗后,贊不絕口,并為朝鮮引種300余株。2001年,延川縣被國家林業(yè)局命名為“中國紅棗之鄉(xiāng)”。2003年,陜西省農業(yè)廳將延川縣認證為“無公害紅棗生產基地”。2005年第十二屆中國楊凌農博會將延川狗頭棗評為“后稷特別獎”,木條棗和團圓棗榮獲“后稷獎”;同年12月,“中國(國際)棗產業(yè)發(fā)展高層論壇”將延川縣確定為“全國優(yōu)質紅棗生產基地縣”。2006年,延川紅棗(狗頭棗、團圓棗、駿棗、大木棗、條棗)順利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認證。
產地環(huán)境
延川縣地處陜西省北部,延安市東北部。延川縣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地形以梁、峁、溝、川為主,平均海拔850米。延川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均無霜期170天,年均氣溫10.6℃,年日照時數(shù)2500多小時,常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年均無霜期185天。延川縣土壤、氣候條件適宜棗、梨、果、花椒等作物生長。
生產情況
延川棗樹栽培歷史悠久,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延川縣志載:紅棗各地多有,不如東鄉(xiāng)。沿黃河一帶百里成林,肉厚核小,與靈寶棗符。東鄉(xiāng)就是指黃河延水關,眼岔寺和土崗這三個鄉(xiāng)鎮(zhèn)。久負盛名的“狗頭棗”的原產地就在黃河岸邊的延水關鎮(zhèn)莊頭村。
種產情況
2006年,延川制定了“兩帶動、四突破”發(fā)展戰(zhàn)略,確立了紅棗產業(yè)的主導地位和著力打造紅棗名縣的戰(zhàn)略??h委、縣政府緊緊圍繞“做大規(guī)模,加強管理,提升加工,推進產業(yè)化”的發(fā)展思路,提出“全縣上下抓棗,村村戶戶有棗,干部群眾人人懂棗,農民脫貧致富靠棗”的號召,大力推進紅棗“南擴北移西進”戰(zhàn)略。從2006年開始,延川紅棗每年以3萬畝的速度遞增,2010年已累計發(fā)展到38.7萬畝,基本形成了“兩線三鄉(xiāng)”(210國道、永延線,延水關、眼岔寺、土崗)紅棗林帶。
2008年新栽紅棗3.2萬畝,紅棗產量3.1萬噸,產值1.25億元,農民人均紅棗純收入達到540元,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0%。
2009年新栽紅棗3.27萬畝,紅棗面積達到35.6萬畝,紅棗產量達4.5萬噸,實現(xiàn)產值1.8億元,全縣農民人均紅棗收入達1300元,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