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品介紹
1、地域范圍 富錦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下游南岸,東經131°49′48″-133°09′40″之間,北緯46°42′40″-47°13′40″之間,轄十鎮(zhèn)一區(qū),266個行政村。在大榆樹鎮(zhèn)、向陽川鎮(zhèn)、二龍山鎮(zhèn)、硯山鎮(zhèn)、頭林鎮(zhèn)、興隆鎮(zhèn)、宏勝鎮(zhèn)、長安鎮(zhèn)、上街基鎮(zhèn)、錦山鎮(zhèn)和城關社區(qū)共266個行政村劃定為農產品富錦大豆地理標志區(qū)域保護范圍。大豆種植面積16.67萬公頃,年生產總量45萬噸,年產值15億元。
2、生產特點:農產品“富錦大豆”地理標志區(qū)域保護范圍的土壤以草甸土、黑土為主,開墾晚,肥力高,土壤結構好,耕層較深厚,保水保肥,易于耕作。我市由于緯度值較高,另外,大豆脂肪含量又是隨著緯度的升高而增加(一般油脂含19—22%),百粒重也提高(百粒重為18—22克之間),由于大豆品質與緯度的相關性,我市所處的地理位置,也正是適合高油大豆栽培的最佳區(qū)域。地下水資源豐富,凈貯量264萬立方米,可開采量為168萬立方米,河流夏季蓄水充足、無“三廢”污染具備良好的灌溉大豆種植用水條件。灌溉水質量符合GB 5084-1992規(guī)定。日照時數2600小時左右,熱量充足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降雨量565毫米,為半濕潤冷氣侯,常年積溫2600℃,其中:有效積溫2300-2500℃,生育日數135天左右,無霜期130-140天,年平均風速為4.5米/秒,雨熱同季,有利于作物生長發(fā)育。
3、品質特色:外在感官特征:富錦大豆成熟粒呈圓型和橢圓形,色澤光滑、微黃或黃色,臍為深色和淡色兩種,顆粒飽滿。內在品質指標:我市目前試驗基地為生產基地而儲備的高油大豆新品種(系)脂肪含量都大于22%;高蛋白大豆新品種(系)蛋白質含量都大于43%,大豆品質明顯得到改善。
4、人文歷史:富錦大豆久負盛名,種植歷史比較悠久。在清末公元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清政府開始在無人墾殖的北大荒招民引佃,拓荒農耕。1912年,中華民國初期,闖關東的人們積聚在北大荒的松花江下游南岸富錦區(qū)域跑馬占荒,開墾土地,種植大豆,使大豆種植面積逐漸增多?,F在已成為黑龍江大豆主要生產基地和富錦市糧食的主導產業(yè)之一,是農民經濟收入的一項主要來源。富錦市政府連續(xù)三年在金秋收獲時期組織“金豆節(jié)”專題宣傳和推介大豆交易等活動,全力打造“中國大豆之鄉(xiāng)”、“富錦大豆”品牌。
二.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文歷史因素
1.地質地貌:大致西南略高,平均海拔60米之間,中部低洼平坦,是沖擊平原。完達山余脈延伸到市境,距市城西30公里有別拉音子山,海拔472.8米,向東延伸形成西安大崗;市城東11公里有烏爾古力山,海拔528.7米,向東延伸與二龍山一脈相連。全市90%的耕地為平原或低平原,劃定農產品“富錦大豆”地理標志區(qū)域保護范圍的土壤以草甸土、黑土為主,開墾晚,肥力高,土壤結構好,耕層較深厚,保水保肥,易于耕作。
2.水文情況:富錦市主要河流有松花江、七星河、撓力河、富錦支河、頭林排干、錦西排干在區(qū)域內環(huán)繞。流域面積較大,水域寬闊,水質良好。地下水資源豐富,凈貯量264萬立方米,可開采量為168萬立方米,河流夏季蓄水充足、無“三廢”污染具備良好的灌溉大豆種植用水條件。灌溉水質量符合GB5084-1992規(guī)定。
3.氣候情況:我市地處黑龍江東北部,屬北方長日照區(qū)域,日照時數2600小時左右,熱量充足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降雨量565毫米,為半濕潤冷氣侯,常年積溫2600℃,其中:有效積溫2300-2500℃,生育日數135天左右,無霜期130-140天,年平均風速為4.5米/秒,雨熱同季,有利于作物生長發(fā)育。
4.人文歷史情況:富錦大豆久負盛名,種植歷史比較悠久。在清末公元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清政府開始在無人墾殖的北大荒招民引佃,拓荒農耕。1912年,中華民國初期,闖關東的人們積聚在北大荒的松花江下游南岸富錦區(qū)域跑馬占荒,開墾土地,種植大豆,使大豆種植面積逐漸增多?,F在已成為黑龍江大豆主要生產基地和富錦市糧食的主導產業(yè)之一,是農民經濟收入的一項主要來源。富錦市政府連續(xù)三年在金秋收獲時期組織“金豆節(jié)”專題宣傳和推介大豆交易等活動,全力打造“中國大豆之鄉(xiāng)”、“富之錦”品牌。
三.地域范圍
富錦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下游南岸,東經131°49′48″-133°09′40″之間,北緯46°42′40″-47°13′40″之間,境內西與集賢縣交界,南以撓力河為界與寶清縣、友誼縣相接,東北部與同江市接壤,東與饒河縣為鄰,土地集中連片,轄十鎮(zhèn)一區(qū) ,266個行政村。在大榆樹鎮(zhèn)、向陽川鎮(zhèn)、二龍山鎮(zhèn)、硯山鎮(zhèn)、頭林鎮(zhèn)、興隆鎮(zhèn)、宏勝鎮(zhèn)、長安鎮(zhèn)、上街基鎮(zhèn)、錦山鎮(zhèn)和城關社區(qū)劃定為農產品富錦大豆地理標志區(qū)域保護范圍共320000公頃。
四.產品品質特性特征
我市由于緯度值較高,另外,大豆脂肪含量又是隨著緯度的升高而增加(一般油脂含量在19-22%),百粒重也提高(百粒重為18-22克之間),由于大豆品質與緯度的相關性,我市所處的地理位置,也正是適合高油大豆栽培的最佳區(qū)域。
1.外在感官特征:富錦大豆成熟粒呈圓型和橢圓形,色澤光滑、微黃或黃色,粒大,粒圓,飽滿;皮薄,臍色淡黃白。
2.內在品質指標:我市目前試驗基地為生產基地而儲備的高油大豆新品種(系)脂肪含量大于23%,高于普通大豆2-3%。 3.質量安全:大豆生產環(huán)境質量達到NY5332-2006產地環(huán)境條件標準,產品質量達到NY5310-2005食品標準,投入品嚴格執(zhí)行NY/T39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394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建立環(huán)境保護制度。嚴格控制在基地方圓5公里和上風向20公里范圍內新建有污染源的工礦企業(yè),防止工業(yè)“三廢”污染基地;設立環(huán)境保護標志牌;標志范圍內的畜禽養(yǎng)殖場糞水要經過無害化處理,施用的農家肥必須經高溫發(fā)酵腐熟,確保無害化生產。
五.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環(huán)境質量要求:產地環(huán)境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huán)境條件質量標準(NY5332-2006)產地平坦,土質較肥沃,提倡節(jié)水灌溉,收獲后及時清潔農田,銷毀殘肢敗葉。土壤質量應符合GB15618-1995規(guī)定。
2.產地條件:1.1氣候條件:富錦年平均溫度3.6℃左右,年降水量565mm,無霜期140天左右,農作物農作物生長期130天左右,光照充足,日照和熱量條件適應于作物生長,有利于大豆脂肪的積累,是理想的優(yōu)質大豆生產基地。大氣質量應符合GB3095-82規(guī)定。2.1.土壤條件:全市耕地土壤以草甸土、黑土為主,其次為白漿土。開墾晚,肥力高,土壤結構好,耕層較深厚,保水保肥。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達到5.2%,最高達8.4%,是全國平均值的6倍。pH值為6.5-7.5。 2.2.環(huán)境條件:在無污染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良好的地區(qū),避開工業(yè)和城市污染源的影響,生產基地具有可持續(xù)生產能力。
3.栽培技術: 整地:播前深松細耙,使土壤疏松,土面平整。前茬以玉米、馬鈴薯、小麥為主. 施肥:施肥應施用符合NY/T394要求的肥料。農家肥的施用:一般肥力地塊每公頃施用優(yōu)質農肥15噸以上。肥力低的崗坡地每公頃施用農家肥應在20噸以上。還可以在收割時聯全收割機配帶秸稈粉碎機,將秸稈粉碎后均勻拋撒于地面,增加土壤肥力?;实氖┯茫喝缑抗暿┝姿岫@75kg,深施于種下4cm-5cm處,切忌種肥同位,以免燒種。 品種選擇:品種先用脂肪含量22%以上或蛋白質含量42%以上,適宜富錦市種植樹的熟期適宜、抗病、抗逆性很強的合豐41、墾農19、懇農18、合豐47、綏農20、黑農35等高油或高蛋白優(yōu)質大豆品種播種前必須進行精選種子。 種子質量:凈度達到98%,純度達到98%,發(fā)芽率達到85%,質量達到種子分級標準二級以上,水分13.5%以下。 種子包衣:選用專用的種衣劑進行包衣,如2.5%的適樂時懸浮種衣劑按每公斤種子用藥1-2ml進行包衣,可減輕病蟲害又能增加產量。 曬種:曬種可提高發(fā)芽率,改善種皮透氣、透水性,促進種子后熟.曬種可選擇晴朗天氣,曬7-10天。 拌種:每畝種子用10-15克鉬酸銨,用熱水溶解,再用水稀釋濃度為1:10或每公斤種子用0.5克鉬酸銨,溶解于20亳升水中,然后與大豆種子混拌均勻,陰干后播種,可促進秧苗生長又能提高產量。 播種時間:地溫通過7-8℃時開始播種.最佳播期為5月5日至15日。 播種方式: 3.1.大豆“壟三”栽培法:播種時,采用機械在壟上進行雙條精量播種,雙行間小行距10-12厘米,株距8-10cm,采用穴播機在壟上進行等距穴播,每穴18-20cm,每穴3-4株。 3.2.窄行密植栽培法:采用97.5-10.5壟:壟上四行條播,中間寬行距15-18cm,兩邊窄行距12cm,株距10cm;壟上雙行穴播,行距30-40cm,穴距16-18cm。130cm壟上三行空播:行距15-16cm,株距10-12cm.采用45cm壟上雙行精量點播或平播后起壟,稈距10-12cm,株距10cm。 播種量:每公頃播種量65kg-75kg 。 播種深度:一般播種深度為4-6cm,崗地播深4-5cm,洼地播深2-3cm,覆土2-3cm。 葉面追肥:在大豆花期和鼓粒期,采取葉面噴施生物液肥,間隔7-10天再噴施一次。 中耕除草:大豆拱土時,壟溝深松或鏟前趟一犁,大豆真葉至第一葉期,采用旋轉鋤兩次機械滅草,兩旋三趟,最后一遍地要高培土。 灌溉澆水:在開花灌漿前如遇干旱均可灌水。 病蟲害防治:3.3蟲害: 防治食心蟲:在大豆封壟時,用80%敵敵畏乳油每公項1.5-2.0公斤制成毒棍,每4條壟插一行毒棍,每5米插一根。 防治蚜蟲:6月中旬用50%抗蚜威粉150g/hm對水450kg-750kg噴霧,防治蚜蟲。 防治孢囊線蟲:主要以選擇抗線品種,合理輪作的方式來防治。3.4病害: 防治灰班病:在大豆花莢期,每公頃40%多菌靈膠懸劑1.5kg對水450kg噴霧。使用藥劑防治應符合國家GB/4285、GB/T8321的要求。 收獲:莖葉及豆莢變黃,豆粒歸圓及落葉達80%以上時收獲。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莢為準,不丟枝、不炸莢,割后曬5d-7d,拉凈揀凈,做到單收割、單拉運、單脫粒、單貯藏。 生產記錄要求:產地范圍、產地分布圖、農戶名單、地塊編號、投入品清單、生產技術、產地面積、產地栽培品種、播種時間、土壤耕作及施肥情況、病蟲草害防治情況、收獲記錄、倉儲記錄、交售記錄等。
六.包裝標識相關規(guī)定
1.包裝:在包裝方式上采用袋式一種包裝。
2.標識:標志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包裝上統(tǒng)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志(富錦大豆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