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2003年根據(jù)中央決定,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合并組建成為中國國家博物館。2007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啟動改擴建工程,2011年3月新館建成開放。新館建筑保留了原有老建筑西、北、南建筑立面。新館總用地面積7萬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層,地下2層,展廳48個,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是世界上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現(xiàn)有藏品數(shù)量140余萬件,涵蓋古代文物、近現(xiàn)代文物、圖書古籍善本、藝術(shù)品等多種門類。其中,古代文物藏品81.5萬件(套),近現(xiàn)代文物藏品34萬件(套),圖書古籍善本24萬余件(冊),共有一級文物近6000件(套)。
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包括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三大系列,構(gòu)成涵蓋主題展覽、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的立體化展覽體系。其中,“古代中國”、“復(fù)興之路”和“復(fù)興之路新時代部分”為國家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專題展覽主要以館藏文物為基礎(chǔ),包括中國古代青銅器、佛造像、玉器、瓷器、國禮、現(xiàn)代經(jīng)典美術(shù)作品、非洲木雕等十余個專題展覽。臨時展覽包括自主策劃展覽和引進交流展覽兩大類,覆蓋歷史文化、精品文物、考古發(fā)現(xiàn)、經(jīng)典美術(shù)作品、地域文化和國際交流等多個方面,年均辦展40余個。
人面魚紋陶盆
此彩陶盆為1955年陜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高16.5厘米、口徑39.8厘米,呈紅色,口沿處繪間斷黑彩帶,內(nèi)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人面呈圓形,頭頂有似發(fā)髻的尖狀物和魚鰭形裝飾。前額右半部涂黑,左半部為黑色半弧形。眼睛細而平直,似閉目狀。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兩側(cè)分置一條變形魚紋,魚頭與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內(nèi)同時銜著兩條大魚。另外,在人面雙耳部位也有相對的兩條小魚分置左右,從而構(gòu)成形象奇特的人魚合體。在兩個人面之間,有兩條大魚作相互追逐狀。整個畫面構(gòu)圖自由,極富動感,圖案簡潔并充滿奇幻色彩。
大盂鼎
大盂鼎系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陜西郿縣禮村,先后為當?shù)剜l(xiāng)紳郭氏、縣令周廣盛以及左宗棠、潘祖蔭等所有,1951年潘氏后人潘達于女士將其捐贈予上海博物館,1959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而另一尊同為盂所鑄之鼎,形制略小,習稱“小盂鼎”,器上銘文涉及西周與鬼方之間的戰(zhàn)事,但此器在輾轉(zhuǎn)收藏的過程中已不見蹤跡,僅于著錄中保存銘文拓本。
三星塔拉玉龍
三星塔拉玉龍于1971年內(nèi)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高26厘米,玉龍由墨綠色的岫巖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潔,頭部長吻修目,鬣鬃飛揚,軀體卷曲若鉤。造型生動,雕琢精美,有“中華第一龍”的美譽。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于1980年河南省臨汝縣閻村出土,高47厘米、口徑32.7厘米、底徑20.1厘米。鸛魚石斧圖彩陶缸外表呈紅色,作直壁平底圓筒狀。陶缸外壁有彩繪一幅。畫面左側(cè)為一只站立的白鸛,通身潔白,圓眼、長嘴、昂首挺立。鸛嘴上銜著一條大魚,也全身涂白,并用黑線條清晰描繪出魚身的輪廓。畫面右側(cè)豎立一柄石斧,斧身穿孔、柄部有編織物纏繞并刻劃符號等。白鸛的眼睛很大,目光炯炯有神,鸛身微微后仰,頭頸高揚。魚眼則畫得很小,身體僵直,魚鰭低垂,毫無掙扎反抗之勢,與白鸛在神態(tài)上形成強烈的反差。
子龍鼎
子龍鼎為20世紀20年代河南輝縣出土,通高103厘米 耳高22厘米 腹高43厘米 足高36.5厘米 口徑80厘米。子龍鼎,因器內(nèi)壁近口緣處鑄有銘文“子龍”而得名。此器厚立耳,微外撇,外側(cè)飾兩周凹弦紋,折沿寬緣,腹部橫向?qū)挻螅⑾麓?,下承三蹄足。器頸部以云雷紋為地,周飾2類6組浮雕式饕餮紋,足上端飾高浮雕式饕餮紋,下襯三周凸弦紋。
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為商后期約公元前14~前11世紀產(chǎn)生,高133厘米、口長112厘米、口寬79.2厘米。其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轉(zhuǎn)角、上下緣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以云雷紋為地,器耳上飾一列浮雕式魚紋,耳外側(cè)飾浮雕式雙虎食人首紋,腹部周緣飾饕餮紋,柱足上部飾浮雕式饕餮紋,下部飾兩周凸弦紋。
虎紋石磬
虎紋石磬于1950年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長84厘米、寬42厘米、厚2.5厘米。磬身上分別刻有文字和鸮紋,其中有3件,均為白色,泥質(zhì)灰?guī)r,形亦相近,可能是一套編磬。
古代中國
《古代中國陳列》展出文物2026件,包括一級文物521件。陳列以王朝更替為脈絡(luò),以珍貴文物為核心,展現(xiàn)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發(fā)展特點,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締造多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陳列分為遠古時期、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遼宋夏金元時期、明清時期八個部分。
復(fù)興之路
《復(fù)興之路》展覽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基本陳列的最新發(fā)展。近代部分以2300 多件實物、文獻、圖片、圖表、模型、繪畫、雕塑、舊址復(fù)原、模擬景觀等展品,展現(xiàn)了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100 多年的歷史。當代部分則與近代部分相銜接,反映中國現(xiàn)代歷史的進程。
國博典藏《乾隆南巡圖》長卷數(shù)字展示
展期:專題展示(常設(shè))
地點:南6展廳
票價:免費
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典藏——中國古代書法
展期:專題陳列(常設(shè))
地點:南12展廳
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
大美木藝——中國明清家具珍品
展期:專題陳列
地點:北9展廳
永遠的思想者——羅丹雕塑回顧展
展期:2014/11/28 - 2015/3/22
地點:國家博物館北10(N10)展廳
票價:50元
瑪雅·美的語言
展期:2014/11/14 - 2015/3/8
地點:北11展廳
票價:30元
列夫·托爾斯泰與他的時代
展期:2014/9/24 - 12/21
地點:北19展廳
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 俄羅斯雅斯納雅·波良納莊園博物館 莫斯科國立列夫·托爾斯泰博物館
票價:30元
吉光片羽——書法家寫王蒙文句展
展期:2014年12月27日- 2015年1月11日
地點:南1展廳
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
塑魂鑒史——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題雕塑展
展期:2014年12月9日下午4時開幕
地點:西大廳公共空間
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 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 中國美術(shù)館
連紫華瓷藝作品展
展期:2014/11/26 - 2015/1/9
地點:南14展廳
9:00—17:00(15:30止票,16:00停止入館,16:30清場,17:00閉館)周一閉館(含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
2018年9月22日,國家博物館發(fā)布公告,因展覽施工原因,國家博物館自2018年9月25日起暫停對公眾開放,恢復(fù)開放時間另行公告。
國博一層大廳服務(wù)臺提供手機自助導(dǎo)游服務(wù)(租機40元或者下載客戶端30元)和普通導(dǎo)覽器(30元)。各展廳有志愿者提供免費講解服務(wù)。國博專職講解員在特定展廳提供定時免費講解服務(wù),具體安排如下:
《古代中國》:9:15、9:45、14:00、14:30在地下一層北側(cè)《古代中國》序廳集合,每場約2小時。
《復(fù)興之路》:9:15、9:45、14:00、14:30在一層大廳北側(cè)《復(fù)興之路》序廳集合,每場約1.5小時。
專題展覽(含青銅器、佛造像、錢幣、玉器、古代繪畫):9:15、14:00、14:30在三層大廳《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shù)》展廳南側(cè)入口處集合,每場約2小時。
地址:中國北京東城區(qū)東長安街16號
公交:天安門東站:途經(jīng)公交車:1、10、120、126、2、20、203、205、210、37、52、59、728、82、90內(nèi)、90外、99、專1、專2
天安門廣場東站:途經(jīng)公交車:120、126、2、20、203、210、22、5、專1、專2
前門站:途徑公交車:120、127、17、20、203、22、301、48、5、59、626、646、66、67、69、690、692、71、723、729、8、快速公交1線、特11、特7、特4、專1、專2
前門西站:途徑公交車:212、301、337、44內(nèi)、44外、608、67、673、9、901快、特2、特4、特7
前門東站:途徑公交車:201、209、44內(nèi)、44外、673、729、8、9、特2
地鐵:1號線:天安門東站;2號線:前門站
自駕車:國博地下停車場尚未對外開放,建議觀眾乘坐公共交通前來參觀。
1912年7月9日,民國政府教育部決定設(shè)立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以國子監(jiān)為館址。
1918年7月,本館遷址到故宮的端門與午門。
1920年11月,國立歷史博物館正式成立。
1926年10月,正式開館。
1949年10月,改名為國立北京歷史博物館,隸屬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
1950年3月,成立中央革命博物館籌備處。設(shè)址在北海團城,不久遷入故宮西華門武英殿。
1958年10月,在天安門廣場東側(cè)修建新館,1959年8月工程竣工,成為建國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1959年10月,"中國通史陳列"公開預(yù)展。
1960年8月,"北京歷史博物館"更名為"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央革命博物館"更名為"中國革命博物館"。
1969年9月,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合并,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
1983年初,分設(shè)為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
2003年2月,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兩館基礎(chǔ)上正式組建中國國家博物館。
2007年3月,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正式動工。
2010年12月,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竣工。
2011年3月,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開放。
2012年7月9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建館100周年紀念大會在國博劇場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