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文館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區(qū)西直門外大街138號,占地面積2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6,000平方米,于1957年正式對外開放,是我國第一座大型天文館,也是當時亞洲大陸第一座大型天文館。五十多年來,北京天文館以其獨特的演示手段,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觀眾?,F(xiàn)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北京天文館包含A、B兩館,共4個科普劇場。A館天象廳是我國大陸地區(qū)最大的地平式天象廳,內部設備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其中,蔡司九型光學天象儀和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全天域數(shù)字投影系統(tǒng),不僅能為場內400名觀眾逼真還原地球上肉眼可見的9,000余顆恒星,高達8K分辨率的球幕影像,還能實現(xiàn)虛擬天象演示、三維宇宙空間模擬、數(shù)字節(jié)目播放等多項功能。
B館于2004年底正式建成開放,內有宇宙劇場、4D劇場、3D劇場3個科普劇場,以及天文展廳、太陽觀測臺、大眾天文臺、天文教室等各類科普教育設施。其中,半徑為18米的宇宙劇場擁有標準半球全天域銀幕,能同時為200名觀眾呈現(xiàn)出氣勢恢宏的立體天幕效果,這在我國大陸地區(qū)獨一無二。
4D劇場和3D劇場分別擁有200席和116席座位,兩個劇場均采用最先進的播放設備和特效設備。4D劇場不僅能夠呈現(xiàn)栩栩如生的立體影像,還能根據(jù)科普節(jié)目情節(jié)發(fā)展產生噴水、噴風、拍腿等多種特效,為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奇妙科普體驗。3D劇場擁有寬12米、高9米的金屬銀幕,配以45度偏振立體眼鏡,以逼真絢麗的立體效果為觀眾們呈現(xiàn)科普知識,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
享譽中外的北京古觀象臺是明清兩代皇家天文臺,隸屬于北京天文館。北京古觀象臺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臺頂展出的八件古天文儀器是國家一級文物,堪稱中國天文國寶,每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游客絡繹不絕前來參觀。
B館(新館)于2004年底正式建成開放,內有宇宙劇場、4D劇場、3D劇場3個科普劇場,以及天文展廳、太陽觀測臺、大眾天文臺、天文教室等各類科普教育設施。其中,半徑為18米的宇宙劇場擁有標準半球全天域銀幕,能同時為200名觀眾呈現(xiàn)立體天幕效果。B館由中國航天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外觀上,呈現(xiàn)周邊扭曲的“空間紋理”(這種現(xiàn)象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所闡釋的巨大質量天體迫使小質量天體扭曲變形,并吸引小天體墜入)。而在新館內部,宇宙劇場、動感影院等重點空間被安放在巨大的小提琴形狀的弦體中間,如同弦體震動中產生的基本粒子,其所依據(jù)的超弦體理論闡釋了重力與基本粒子之間的關系(該理論認為物質的基本粒子是在直徑極為細小的弦體震動時產生的。
4D劇場位于北京天文館B館2樓,整個影院可以容納200名觀眾同時觀看,觀眾觀賞影片時需戴上特殊的偏振立體眼鏡。根據(jù)影片情節(jié)的發(fā)展,特效設備會產生出噴水、噴風、閃電、捅背、滾珠、耳風和拍腿等特效。3D劇場位于北京天文館B館地下一層,共設座椅116席,銀幕寬12米、高9米,是個階梯型的小巨幕影院。劇場采用了先進的播放設備,引進4K高清科普節(jié)目,畫面效果真實、清晰。另外,位于建國門外的北京古觀象臺也歸北京天文館管理,古觀象臺是中國古代的皇家天文臺。
“快樂探索宇宙”展覽位于北京天文館B館一、二層,于2006年7月6日面向公眾開放,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天文展覽。在內容上,“快樂探索宇宙”展覽動態(tài)地、立體地、系統(tǒng)地展示從地球到宇宙、從地面觀測到空間觀測、從宇宙大爆炸到宇宙演化等各種天文知識。在形式上,考慮建筑本身強烈的個性和現(xiàn)代感,采用與建筑相協(xié)調的全新展示形式,最大限度地追求總體展示效果,將展覽融入建筑當中。在展示技術上,運用了各種先進展示設備和技術,從而在抽象的圍合空間內營造出了遨游太空、探索天文奧秘的氛圍。
“快樂探索宇宙”展覽共包含了:體驗月球、穿越水金地、火星風光、小天體世界、木星之旅、土星奇觀、探尋天海冥、望星空、太空小影院、宇宙的尺度、天文未解之謎、宇宙的歷史、游戲探秘區(qū)共13個展區(qū)。
體驗月球
在幾分形似月牙的展示空間內外,為觀眾提供展示舞臺,內部在影片結束后可以試駕月球車。其中月球模型直徑為760毫米,比例為1:4600000。月球模型表面以中英文對照的形式,標注了近2000個月球地理信息名稱,用不同的標記符號標明了月球環(huán)形山、月海、月湖、月沼、月溪、以及阿波羅登月點等信息,其中用紅色字體標注了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月球環(huán)形山。月球模型外側兩端裝有軸承,可用手轉動觀看其表面的圖案。
穿越水金地
旋轉的運動形態(tài),在這個造型奇特的空間里,觀眾可以在行進中領略水星、金星、地球的知識影片。并將看到三顆行星的模型:水星模型直徑為153毫米,比例為1:31900000,主要根據(jù)水手10號飛船探測資料,通過數(shù)據(jù)轉化和程序設計將水星表面的平面圖形轉化為球面圖形,制成水星模型,由于沒有對水星的另一面進行探測,模型的兩面都再現(xiàn)了水星正面的地貌特征。金星模型直徑為380毫米,比例為1:31900000,主要根據(jù)麥哲倫飛船雷達探測資料,通過數(shù)據(jù)轉化和程序設計將金星表面的平面圖形轉化為球面圖形,制成金星模型。地球模型直徑為400毫米,比例為1:31900000,主要根據(jù)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有關空間攝影資料制作,再現(xiàn)了地球的陸地、海洋顏色等信息。
火星風光
一個類似雕塑的半球形,把有關火星的故事囊括其中,透過一個個旋窗,觀眾可以觀賞到火星風光。
小天體世界
小天體世界介紹了小行星、彗星、流星等相關天文知識,展示了隕石坑圖片,觀眾可以近距離觀察各種珍貴的隕石:1969年7月21日,乘坐“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月面上留下了人類第一串足跡,同時取回月亮巖石樣品。1978年,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華時,代表卡特總統(tǒng)向華國鋒主席贈送了一塊月巖樣品,僅重1克。歐陽自遠院士及其研究人員拿走0.5克進行科學研究,而另外0.5克月亮石就在北京天文館B館一層的小天體展區(qū)內。
望星空
天文臺抽象造型,通過該展區(qū)的介紹,觀眾可以對天文望遠鏡有一個概括性的了解和認識。展區(qū)里有各種望遠鏡解剖模型及相關介紹:雙筒望遠鏡、折射望遠鏡、反射望遠鏡、折反射望遠鏡。展區(qū)還有個模擬天空的穹頂,鑲嵌了全天88個星座中的一些主要星座,即北天星座21個和南天星座23個。星座主要亮星之間用藍色的發(fā)光線連接,便于觀眾識別和記憶星座。除了星座的主要亮星外,還鑲嵌了許多亮度不等、位置隨意的小星星(這些小星并不代表它的真實位置,只是示意繁星滿天)。在穹頂?shù)恼路皆O有一個操作臺,上面有星座按鈕。無人按動星座按鈕時,自動講解星座,在此過程中,如按下某個星座按鈕,自動講解停止,開始講解所按下的星座。
“宇宙時空穿梭機”互動展項是由北京天文館策劃、設計、制作完成的主題式互動展項,于2011年8月在北京天文館B館地下一層西側展區(qū)面向公眾展出。此展區(qū)為觀眾設計了故事化的觀展過程,主要包括知識預備、選拔考核、體驗穿梭三個部分。觀眾通過學習考核能夠成為一艘宇宙時空穿梭機的隊員,在這個具有科幻色彩的穿梭機的帶領下,隊員們將能夠觀看宇宙演化過程的幾個典型階段。在觀看的過程中,隊員們還將遇到幾個以互動游戲形式出現(xiàn)的特殊情況,需要駕駛穿梭機去親身經(jīng)歷這些特殊情況。游戲互動環(huán)節(jié)中還引入了團隊合作和比分排行的概念,讓隊員在互動的過程中體驗合作和競爭的感受。
知識預備區(qū)
一幅約9m長2.5m高的主題展板,整個展板就是一幅宇宙演化的畫卷。在相應的位置配上簡明的文字予以介紹,使得觀眾能夠直觀的了解宇宙誕生及演化的相關知識。
體驗穿梭區(qū)
兩臺考核機將隨機提出10道問題,觀眾需要正確回答6道及以上問題后,方可獲得“宇宙時空穿梭機”的登機牌。所有問題的答案都能夠在知識預備區(qū)的主題展板上尋找到。獲得登機牌的觀眾經(jīng)過裝飾為黑洞的大門進入體驗穿梭區(qū)。穿梭區(qū)共有4臺穿梭機——天鵝號、英仙號、獵戶號、人馬號,每臺2名,同時可容納8名觀眾。體驗穿梭時間長約8分鐘。
玩轉星空展覽
“玩轉星空”互動科普展覽,是針對中小學所學基礎天文知識,專門設計制作的一套互動的長期展覽。展覽位于北京天文館A館西展廳。
展覽含有14個核心展項:1、真實星空演示儀,2、國際通用活動星圖演示儀,3、中國古代活動星圖儀,4、極地地區(qū)太陽高度變化演示儀,5、中緯度地區(qū)太陽高度變化演示儀,6、赤道地區(qū)太陽高度變化演示儀,7、太陽高度變化原理演示儀,8、月相成因演示儀,9、內行星視運動演示儀,10、外行星視運動演示儀,11、黃道13星座及太陽位置動態(tài)演示儀,12、天球坐標演示儀,13、日月食演示模型,14、日食和月食互動多媒體。
嫦娥探月專題展覽:2007的10月24日開幕,由北京天文館與國防科工委月球探測工程中心合作制作,內容包括:五組10余米長的圖文板,一個1:2嫦娥一號模型,一個嫦娥一號奔月軌道模型,一個測控系統(tǒng)主要測控站的地理分布模型,3個多媒體播放器,以及嫦娥一號搭載歌曲的播放欣賞,一共六個部分。
伽利略望遠鏡——改變世界的工具:2008年10月15日開幕,是在北京市科協(xié)、北京天文館、意大利大學教育科研部、意大利大使館等多家單位的共同努力和沛納海工作室的支持下,由意大利佛羅倫薩科學史博物館(IMSS)策劃主辦,意大利國立核物理研究所、意大利國立應用光學研究所、阿爾切德利天體物理臺、穆拉諾玻璃實驗站共同協(xié)辦的。此展覽主要有6個展區(qū),從望遠鏡的起源開始講起,回顧了伽利略制作望遠鏡、使用望遠鏡的歷史,描繪了十六世紀以及之后的一百年里望遠鏡的發(fā)展過程,講述了望遠鏡在時間計量以及經(jīng)度測量上的重要運用。
(一)劇場票當日當場有效,過時作廢;展廳票當日有效。
(二)劇場票及展廳票售出后,一般情況不退換。
(三)劇場節(jié)目不適宜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孕婦及嬰幼兒觀看;1.0米以下兒童謝絕觀看劇場節(jié)目。
(四)購團體票需30人(含)以上,持單位介紹信,提前預約。
(五)如遇特殊活動價格浮動,以售票處當天公示為準。
乘車路線:7、15、19、27、102、105、107、111、332、347路;特4、運通104、運通105、運通106;601、708、716、732、904等公共電汽車動物園站下車即可。
地鐵路線:北京地鐵四號線動物園站D口出。
開車路線:從西二環(huán)西直門橋向西、西三環(huán)紫竹橋向東、白頤路向南、三里河路向北等均可到達。內設停車場。
1958年6月25日中國發(fā)行一套2枚的《北京天文館》特種郵票,分別是:北京天文館、人造星空 。
2007年,國際小行星中心發(fā)布公告通知國際社會,第59000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北館星”,即北京天文館星 。
2011年9月3日,第二屆中關村科教旅游節(jié)閉幕儀式上,北京天文館榮獲了“中關村科教旅游之最佳接待單位”、“中關村科教旅游之十佳講解員”及“海淀旅游形象及旅游紀念品創(chuàng)意大賽優(yōu)秀實物類作品獎”等多項獎項 。
2016年9月,北京天文館及改建工程入選首屆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名錄。
2018年10月11日,入選“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