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與藏品
銅鼓
直徑77厘米 高53.5厘米 重量32.5公斤 銅質(zhì)出土文物。
“冷水沖型”銅鼓。古時(shí)用于祭祀和樂鼓伴奏,也用于傳信報(bào)時(shí)。此件銅鼓呈圓墩形,造型接近黃金分割比例,花紋密集精美,給人飽滿、優(yōu)美、圓潤的美感。鼓面的太陽紋象征光明和神力,寓意天堂,鼓身變形的羽人紋和船型紋代表人間,鼓足上的垂葉紋和水波紋代表水,寓意陰間。紋飾有陽光照耀、微風(fēng)吹拂、碧波蕩漾、晴空萬里、白鷺飛翔、青蛙跳躍、乘騎徐行、飛舟競渡、聚樂人群等,充滿生活氣息和詩情畫意,是已出土“冷水沖型”銅鼓中的上乘之作。
錢幣
直徑2.4厘米 重5克 銅質(zhì)
“常平五銖”銅錢錢文以漢字篆體書寫。
鑄造于北齊文宣帝天保四年(553年)。
這是北齊建國28年中唯一的一次鑄幣。制作精巧,分量合乎標(biāo)準(zhǔn)。
僧人生活用具
直徑13.8厘米 高5.5重米 重200克,銀質(zhì)下部雕刻蓮花花瓣紋樣,上部刻花草圖案。采用壓花、雕刻工藝。
擦擦
馬頭明王又作馬頭大士,即馬頭觀音,是密宗六觀音之一,又作馬頭明王。明王面呈忿怒相。明王三面頭上各戴天冠,正面頭頂上戴有馬頭,手臂各執(zhí)法器,腳踩單層蓮臺。頭戴馬頭是馬頭明王的重要特征。
誥命
長120厘米 寬30厘米 紙質(zhì)文用紅 黃 白三色緞書寫,右邊用漢文書寫,左邊用藏文書寫,漢文共計(jì)101字,內(nèi)容為朵爾只領(lǐng)占 夙承梵教,恪守昆尼,化誘善類,良足嘉尚,故特封其為“輔善翊教國師”。蓋有“制誥之寶’(篆體)大印,印面長13厘米,寬1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