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布局
新館目前基本陳列為:北方民族服飾文化廳、南方民族服飾文化廳、生活文化廳、宗教文化廳、臺灣少數(shù)民族文化展、校史展、中國少數(shù)民族古文字展,共7個展廳。
北方民族服飾文化廳
展出漢、滿、蒙、朝鮮、鄂倫春、鄂溫克、赫哲、回、土、裕固、維吾爾、哈薩克、烏茲別克等民族的傳統(tǒng)服裝、首飾、冠帽、鞋靴、手套等。
南方民族服飾文化廳
展出藏、門巴、珞巴、彝、哈尼、拉祜、納西、白傣、僳僳、怒、獨龍、佤、德昂、布朗、基諾、苗、布依、侗、水、壯、瑤、土家、黎、畬、高山等民族的傳統(tǒng)服裝、首飾、鞋、織錦及刺繡工藝品等。
宗教文化廳
展出漢、蒙古、鄂溫克、回、藏、彝、白、傣、僳僳、佤、納西、苗、水、布依、瑤、畬、高山、等民族的宗教,包括佛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道教和各種原始宗教的服裝(袈裟、法帽、法衣)、法器(木魚、佛珠、佛幡、佛燈、供養(yǎng)瓶、法鈴、凈水碗、缽、佛盒、金剛盞、金剛杵、法螺、法號、卜具、神杖、神鼓、祈禱箱)、經籍(各種《古蘭經》、佛經、藏經、《東巴經》、《新約全書》、水書、貝葉經等)、宗教畫像、神偶、佛像、佛塔、圖騰板等。
頭飾文化廳
從人生禮俗、宗教信仰、身份等級以及實際用途幾個板塊,展出少數(shù)民族頭飾、首飾一百多件套
臺灣少數(shù)民族文化展廳
展出20世紀20-30年代從臺灣收集來的近百件文物,包括陶罐、珠貝衣、木雕、首飾、煙斗、盔甲、藤帽、木枕、佩刀、木壺、葫蘆器、藤籃、雙連杯、服裝等。
校史展廳
展出牛玉儒同志遺物、著名學者吳文藻、費孝通、馬學良、宋蜀華等先生的手稿和遺物以及改革開放后教師獲獎的學術著作、建校50多年來所取得的教學和科研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