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是猶太摩西會堂舊址,始建于1927年,位于長陽路62號(原華德路62號),1907年建造之時是一幢私宅。由俄羅斯猶太人集資將原來在其他地方租屋建造的摩西會堂遷入,成為一所供俄羅斯猶太人和中歐猶太人使用的會堂。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主體建筑為層青磚墻面,水平向帶狀紅磚作為裝飾,門窗上飾有傳統(tǒng)式樣的拱券,山字形入口具有些許猶太建筑的特色。大門上方則是猶太教的標志“大衛(wèi)星”。建筑風格樸素穩(wěn)重,室內樓梯扶手雕飾精美。
摩西會堂舊址是上海僅存的兩座猶太會堂舊址之一,1928年由俄羅斯猶太人修建,二戰(zhàn)期間是在滬猶太難民們經常聚會和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2004年被列為上海市第四批優(yōu)秀歷史建筑。以色列前總理拉賓在1994年參觀時留言感謝“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上海人民卓越無比的人道主義壯舉”。2007年3月,虹口區(qū)人民政府依據(jù)從檔案館發(fā)現(xiàn)的原始建筑圖紙斥資對其進行了全面修繕。摩西會堂舊址現(xiàn)已恢復為1928年作為猶太會堂時的建筑風貌,內部結構也根據(jù)圖紙進行了調整,此建筑圖紙的復制品現(xiàn)被安置于一樓。
于2015年8月更新展覽,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詳實生動地講述了歐洲猶太人避難上海的歷程,生動再現(xiàn)了猶太難民在上海的這段歷史,反映了猶太難民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生活以及當?shù)鼐用窈椭C相處的情景。此外還展有難民護照和上海猶太早報等實物復制品、刻有拉賓題詞的大型石片等。歷史學家和藝術家的攜手努力,使展廳令觀眾流連忘返。
中庭小廣場是拍照留影、駐足欣賞摩西會堂舊址建筑風貌的好地方,也是在館內舉行各大類型活動的場所之一。
于2014年9月揭幕,刻有13732個曾住在上海的猶太難民的名字,是世界上唯一一面以“拯救”為主題的名單墻。
于2014年9月揭幕,刻有13732個曾住在上海的猶太難民的名字,是世界上唯一一面以“拯救”為主題的名單墻。二戰(zhàn)中由猶太難民開設的白馬咖啡館曾經見證了戰(zhàn)爭年代猶太難民的上海歲月,復建的白馬咖啡館修舊如舊,恢復了原來的面貌?,F(xiàn)在人們依然可以走入其中,在感受昔日情懷的同時喝上一杯香濃的咖啡。如今的白馬咖啡館,使用了一批當初保留下來的建筑構件和家具。在二樓臨展區(qū),游客可以一邊品嘗醇正的咖啡,一邊體會珍貴的史料帶來的心靈震撼。
咖啡館門前特有的大花園,讓游客可以在繁華大都市體會到大隱于市的愜意,同時從另一角度細細品味上海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和海納百川的包容開放。
乘坐公交22路、868路、934路至東長治路海門路站下,或者乘坐公交13路、319路至海門路東長治路站下,或乘875路至海門路長陽路站下。
地鐵十二號線至提籃橋站下,出2號口沿長陽路往東走約一百米即到。
據(jù)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陳儉介紹,以俄羅斯猶太人為主建立的上海猶太宗教公會是當時上海最大的猶太人社團,長期設在摩西會堂內(1941年遷至拉都路會堂),為當時的猶太難民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柱。另外一個重要的組織猶太復國青年組織“貝塔”總部亦曾設在此處。今天,命名為“猶太難民在上海紀念館”的摩西會堂已成為整個上海關于猶太難民歷史和實物資料最為齊全的地方,成為猶太人到上海的必訪之處。
2007年3月虹口區(qū)政府還依據(jù)從檔案館發(fā)現(xiàn)的原始建筑圖紙對其進行了全面修繕,如今的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已恢復為1928年作為猶太會堂時的歷史風貌,內部結構也根據(jù)圖紙進行了調整。原始建筑圖紙復制品現(xiàn)安置在紀念館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