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中國海鹽博物館(鹽城市博物館、鹽城市水滸文化博物館)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陸秀夫祠堂管理處分別位于鹽城市開放大道2號、解放南路267號和儒學街。
鹽城中國海鹽博物館于2006年1月23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成立,是全國一座反映中國海鹽歷史文明的專題博物館,坐落于鹽城市區(qū)古代著名的人工運鹽河——串場河與宋代捍海名堤——范公堤之間,占地面積6萬㎡,主體建筑面積1.8萬㎡,建筑外觀以銀白色正六面鹽結晶體造型點綴,宛若串串鹽晶散落串場河畔。2008年11月18日建成并對外開放。經(jīng)過提升改造于2019年5月28日重新開放。新的基本陳列“海鹽華章”由《引海制鹽》《行鹽四方》《鹽政春秋》《海鹽興城》四個部分組成,同時設《煮海之歌》與《環(huán)海鹽趣》兩個反映海鹽文化與世界鹽業(yè)概況專題廳以及一個常設臨時展廳,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護和研究中國海鹽文化歷史資料,集中展示中國海鹽文化的優(yōu)秀成果與時代風采。
鹽城市博物館是一座反映鹽城地方歷史發(fā)展的綜合性博物館,1961年成立,2016年遷入鹽城市解放南路267號。陳列展覽面積約1500㎡?;娟惲蟹譃樗膫€部分:第一部分“淮東沉浮”表現(xiàn)了鹽城數(shù)萬年來地理環(huán)境的滄桑巨變;第二部分“日出之地”通過境內新石器時代遺址及商周遺址出土的文物的展示,表現(xiàn)本地從淮夷地文明的曙光初現(xiàn)到逐步融入華夏文明的歷史進程;第三部分“鹽阜興替”以時間為序,展現(xiàn)二千多年來本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歷史演變;第四部分“江淮遺韻”以文物組合的形式反映本地區(qū)百姓的生產(chǎn)、生活狀態(tài),感受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江淮地區(qū)的流風遺韻。
鹽城市水滸文化博物館位于2016年2月正式對外開放,建筑面積約3000㎡?;娟惲小耙槐緯?、三個人、一座城”由仰望經(jīng)典《水滸傳》、文壇巨匠施耐庵、宋江原型張士誠和湖海散人羅貫中等四個部分組成。通過對《水滸傳》的創(chuàng)作背景、社會影響以及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等的深入挖掘和研究,系統(tǒng)地再現(xiàn)《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當年在家鄉(xiāng)白駒鎮(zhèn)的茅草屋中,歷時數(shù)載、飽經(jīng)風霜,寫就不朽巨著的過程,重點表現(xiàn)宋江原型張士誠、施耐庵學生羅貫中與《水滸傳》及鹽城有關的引人入勝的生動故事,深刻揭示《水滸傳》中無論方言土語、地貌特征,還是人物塑造等方面無不滲透著鹽城元素。
陸公祠是鹽城籍民族英雄南宋丞相陸秀夫的紀念館,座落于亭湖區(qū)儒學街。鹽城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民族英雄,于明代嘉靖十年(1531)在鹽城儒學街西側建造了“宋丞相陸公祠”。初建為“三進兩廂”和“一坊一亭”:一進為門廳,二進為仰止堂,三進為正祠堂。歷代屢毀屢建。1984年,陸公祠經(jīng)修復重修對外開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和江蘇省愛國教育基地。2009年11月,經(jīng)再次修復擴建后的陸公祠重新對外開放,修復擴建工程總占地面積約6750㎡,其中祠堂等占地3375㎡,含東西兩軸六進兩廂、“中流砥柱”坊、“光前裕后”照壁,文化街區(qū)占地2250㎡。陸公祠基本陳列分“家”、“國”兩部分?!凹摇敝饕尚驈d、景忠堂和正祠堂組成,著重表現(xiàn)陸秀夫為人誠實、勤奮好學、樂于助人、孝敬父母的美德;“國”由“忠烈堂”和“仰止堂”組成,通過現(xiàn)代的展陳手段,再現(xiàn)了陸秀夫勤政、廉政和崖山殉國的壯舉。
鹽城中國海鹽博物館含有三個館區(qū),分別為中國海鹽博物館主館區(qū)、鹽城博物館館區(qū)(包含鹽城市博物館和鹽城市水滸文化博物館)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陸秀夫祠堂管理處。
2006年1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同意在鹽城籌建“中國海鹽博物館”。2007年10月海鹽館土建工程動工。館區(qū)占地面積86畝,建筑面積18000平方米,總投資約1.9億元。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建筑設計最高獎“梁思成獎”獲得者程泰寧先生承擔建筑設計工作。2008年11月18日竣工并正式對外開放。經(jīng)過提升改造于2019年5月28日重新開放。
鹽城市博物館是一座反映鹽城地方歷史發(fā)展的綜合性博物館,1961年成立,2016年基本陳列廳由泰山廟遷入鹽城市解放南路267號。其前身為始建于1961年的鹽城縣博物館,1983年上升為市博物館。是鹽城重要的對外開放窗口,1997年被授予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1998年被評為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2001年被評為江蘇省優(yōu)秀博物館。現(xiàn)館區(qū)內含有鹽城市地方歷史文化和鹽城市水滸文化兩個基本陳列廳。
陸公祠,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明萬歷、天啟年間曾多次修繕。清順治十三年(1656)又經(jīng)重建,康熙、乾隆、嘉慶年間均有修繕。初建時分前門、正殿、后院三進,有“仰止堂”、“表忠亭”、“中流砥柱坊”等。后遭到戰(zhàn)火摧殘,至解放前夕,祠宇已是斷壁殘垣。1984年,陸公祠經(jīng)修復重修對外開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和江蘇省愛國教育基地。2008年秋,鹽城市人民政府決定擴建陸公祠,恢復中流砥柱坊、正祠堂、景忠堂、藏經(jīng)樓,重新設計制作陸秀夫生平事跡陳列展,并配套建成文化一條街,彰顯千年古城的歷史文脈。2009年11月,經(jīng)再次修復擴建后的陸公祠重新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