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市博物館成立于1960年,1999年撤地設市,贛州地區(qū)博物館與贛州市博物館合并成立新的市級贛州市博物館。2006年4月,成立贛州市文物管理局,與贛州市博物館、贛南客家博物館實行三塊牌子一套人馬,為贛州市文廣新局下屬副處級全額撥款事業(yè)單位。贛州市博物館館藏古代文物和自然標本兩萬余件,藏品中以古代瓷器、字畫以及客家民俗文物見長。
贛州市博物館自成立以來,館址一直位于八境臺、文廟、郁孤臺等文物景點內。在市委、市政府的關懷下,2009年9月,贛州市博物館于興國路15號建成新館對外開放。設有“客家搖籃—贛州歷史與文化”和“永遠的榮光—贛州人民革命史”兩個基本陳列。
為促進贛州市博物館達標升級、創(chuàng)建全國一流博物館,經(jīng)贛州市委、市政府批準,2013年4月贛州市自然博物館并入贛州市博物館,位于章江新區(qū)的在建工程提升改造為贛州市博物館新館。興國路博物館展廳重新布展為中央蘇區(qū)振興發(fā)展主題展覽。
贛州市博物館新館位于章江新區(qū)城市中央公園西側贛康路與長寧路交匯處,占地61畝,總建筑面積28500平方米,其中陳展面積10300平方米。2015年12月31日,對外開放試運行,客家搖籃贛州、贛州七里鎮(zhèn)窯陶瓷、恐龍奇觀、豐饒贛州、植物園和防震減災科普館等6個展廳向社會免費開放。
贛州市博物館是宣傳贛州的重要平臺,為了擴大博物館藏品的社會影響力,提高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贛州文化,感知歷史,欣賞館藏的珍貴文物。
設有客家搖籃贛州、贛州七里鎮(zhèn)窯、恐龍奇觀、豐饒贛州、室內植物園和贛州市防震減災科普館六個基本陳列展覽,主要陳列了贛州出土的石器、青銅器、鐵器、陶瓷、碑文等文物,恐龍骨骼化石、蛋巢化石、巖石礦物、動植物等自然標本,運用場景模擬和先進的聲光電技術,全方位展現(xiàn)了贛州市客家歷史文化、風俗地理、自然景觀。
客家搖籃贛州展廳,是贛州市博物館的主展廳,分為客家源流和經(jīng)濟文化兩大篇章。客家源流篇按照時間順序,采用文物說話的形式,通過沙盤模型、創(chuàng)作半景畫、主題雕塑等形式講述了贛州如何孕育了客家文化。經(jīng)濟文化篇講述了客家人的耕讀勞作、通商科教、人文民俗等內容。將客家人歷史與經(jīng)濟文化生動地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
七里鎮(zhèn)窯展廳,位于贛州市博物館三樓,贛州七里鎮(zhèn)窯陶瓷,是江西古代五大名窯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您展示了當時較具特色的龍窯窯爐、青白釉仿銅器獸首鷹爪三足鼎爐與仿青銅器陶鳥紋爐等。
恐龍奇觀展廳,位于贛州市博物館一樓東側。在五組恐龍骨架、大量種類的恐龍蛋、哺乳動物標本等場景中,直觀地了解恐龍的起源、恐龍的繁殖以及恐龍大滅絕的過程。
贛州市防震減災科普展廳,位于贛州市博物館一樓西側。在這里,人們可以通過觸碰展品來感知地震發(fā)生后不同的因素對我們產(chǎn)生的不同影響、在虛擬仿真場景中進行逃生訓練等,了解地震相關知識、抗震房屋結構、贛州市發(fā)生地震時應急避難場所等內容,達到以科技體驗地震,以知識保護生命的目的。
室內植物園,位于贛州市博物館一樓西側。展廳溫度常年控制在26攝氏度左右,分為熱帶雨林展區(qū)和沙漠植物兩個展區(qū)。人們通過一條半空的棧道,身臨其境般感受到雨林和沙漠中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態(tài)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