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居
是普通的清末民初民居式樣,加上詹天佑出世時家境一般,因此修復中也強調了西關普通家庭的樸素和靜穆。有趣的是,故居的陳設是參照一張在故居封藏了一個多世紀的舊玻璃底片來布置的,擺放有八仙臺、幾凳、睡椅等老家具,并用屏風把廳堂和睡房隔開。此外,一側墻上還懸掛著一副對聯(lián),上寫“幽芳淡冶仙為侶,傲骨嶙峋世所稀”,這是詹天佑的故友給他的語句,也是詹天佑一生的寫照。
詹天佑故居紀念館收藏了大量遺物,包括京張鐵路鋼軌、京張鐵路使用的銅鈴、認購鋼料的樣板盒、詹天佑生前用過的畫圖儀器、字帖、墨碟,以及詹天佑自書履歷、袁世凱抄給京張鐵路修路人詹天佑的札文等仿真文件等。其中,京張鐵路鋼軌上鐫刻的“I.P.K.R.1905”的痕跡還很清晰,I表示皇家、官方的意思;P指北京;K全拼為KALGAN,過去譯為“喀拉干”(蒙古語),其實就是指現(xiàn)在張家口一帶;R是鐵路的縮寫。這是詹天佑之孫、鐵道部詹天佑紀念館首任館長詹同濟從京張鐵路沿線撿到的,不遠千里送歸祖父的故鄉(xiāng)。
人物事件
詹天佑(1861―1919),誕生于廣州西關十二甫(原屬南??h)。他是近代史上杰出的愛國知識分子、我國近代科學與工程技術先驅、舉世聞名的鐵路工程師、我國最早的工程技術學術團體中華工程師學會的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中國鐵路之父”。 詹天佑12歲時作為首批清代官派留美幼童之一出國,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于美國耶魯大學,歸國后主持過我國京張、川漢、粵漢等鐵路的建設,開創(chuàng)了中華民族的鐵路事業(yè)。特別是他修筑了完全由中國人勘測、設計、施工、管理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增強了民族自信心,振奮了民族精神。今天,詹天佑在全國、在全世界仍有著巨大的影響,詹天佑獎、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分別成為中國土木工程項目、中國鐵路建設的最高獎項。
2004年,中共廣州市荔灣區(qū)委、廣州市荔灣區(qū)人民政府決定重修十二甫詹天佑故居,同時建立詹天佑故居紀念館,以讓這曾走出過偉人的故土,展示偉人的風采,并激勵后人努力奮進,博采中外文化之精髓,譜寫振興中華的新篇章。
人物生平
1、1881~1884年 在福州船政局后學堂學習輪船駕駛,考取一等第一名,1884年被調任后學堂教習;年底被張之洞調回廣東。
2、1885~1887在廣州黃埔長洲島上的廣東實學館(后改名博學館)任英文教習,兼測繪海岸線圖、修筑炮臺。
3、1888年 任天津中國鐵路公司幫工程司(清代工程技術人員職稱,下同),從事塘沽到天津鐵路鋪軌工程。
4、1889~1890年 修建唐山至古冶 鐵路。
5、1891~1894年 修建古冶至山海關鐵路。其間用壓氣沉箱法修建灤河鐵橋橋墩基礎成功,引起中外注意,被特約為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會員。關外鐵路修至中后所(綏中)。
6、1895~1896年 任北洋官鐵路局幫工程司,率隊測量修建天津至蘆溝橋鐵路。
1897年 任北洋官鐵路局幫工程師,因任職需要官銜,報捐選用州同。
7、1898~1899年 晉升為錦州鐵路駐段工程司,修通中后所(綏中)至錦州鐵路。
8、1899~1900年 修通溝幫子至營口鐵路支線。
9、1901年 被派往萍醴辦理鐵路修建事宜。
10、1902年 主持修復自俄手中接收的關外鐵路,恢復通車。
11、1902年底至1903年春,任新易鐵路總工程司。
12、1903年夏,回廣州奔父喪。勘測潮汕鐵路,后因此路修建權操在外國人手中,毅然離去。
13、1904年 在上海任中國鐵路總公司工程顧問。
14、1905年 被派調查道清鐵路。任商部路務議員,建議全國采用國際標準軌距(1.435米),推廣使用姜氏自動掛鉤。
15、1905~1908年 由官辦京張鐵路總工程司兼會辦局務升為京張鐵路總辦兼總工程司。因籌劃京張鐵路功著,被派任郵傳部二等顧問官,加二品銜;調任郵傳部參議廳行走,仍兼京張鐵路總辦兼總工程司。
16、1909年春,驗收滬嘉鐵路;夏,京張鐵路通車,升任郵傳部丞參候補;籌劃展筑張(家口)綏(遠)鐵路;
17、1909年冬,任商辦川漢鐵路總工程司兼會辦,在宜昌主持開工典禮。
18、1910年秋,到北京任學部一等咨議官和歸國留學生主考官;
19、1910年冬,到大同主持張綏鐵路線定測工作。
20、1911~1912年 任商辦粵漢鐵路總公司總理兼總工程司,在廣州創(chuàng)辦廣東中華工程師會;任中華全國鐵路協(xié)會評議員;被英國混凝土學會吸收為會員。
21、1913~1915年 任交通部技監(jiān)兼漢粵川鐵路會辦,后升任督辦;兼任中華工程師會首任會長、中華工業(yè)會名譽會長,被吸收為英國鐵路學會會員。
22、1916年 任交通部交通會議副議長,主持通過統(tǒng)一路政決議案;獲內務部銀質獎章、香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23、1917~1918年 任交通部鐵路技術委員會會長及交通研究會會員、交通叢報社名譽社長等職。
24、1919年 受命代表中國出席國際聯(lián)合監(jiān)管我國東北的中東鐵路會議,極力維護中國主權。會議期間因腹疾回武漢醫(yī)治,4月26日逝世。
成就:
《京張路工》圖籍共183幅圖片,內容十分豐富,大部分圖片屬于京張鐵路修筑路段的實景、施工現(xiàn)場、軌道及鐵路沿線的景點,還有幾大鐵路車站竣工的慶祝場面等。圖籍中還出現(xiàn)了貨車、馬車、豬車、平車、碴車及煤車等六七種貨車類型,說明百年前火車技術發(fā)展已相當成熟。展覽館史料分為三部分,詹天佑廣州家居及出國留學情況;歸國創(chuàng)業(yè),反映了詹天佑既善于引進和使用外國先進技術、設備,又極力維護國家在鐵路方面主權的事跡;詹天佑的愛國、敬業(yè)精神。故居紀念館旁側小花園內還將塑起一座詹天佑的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