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是三峽文物景觀中的全國重點文物。白鶴梁傍水而存,隨波而臥,漲水隱沒、枯水顯露,四季一現(xiàn)的情景,平添了考視價值和神秘性。而這里珍藏的石刻更是系統(tǒng)地反映了長江上游枯水年代水位變化情況,為研究長江水文及全球區(qū)域氣候變化的歷史規(guī)律提供了極好的實物佐證,也為葛洲壩水利工程、三峽水利工程的修建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梁上題刻或詩或文均為名人大家所留,記事抒情,吊古懷舊等,集文學、書法、繪畫、石刻藝術為一體,實為罕見的水下奇觀。
地面陳列館分為兩層:一層為接待及功能轉換空間,設咨詢接待區(qū)、序廳、尾廳、水下參觀等候區(qū)、紀念品售賣區(qū)等。二層為陳列展示空間,分為“水——世界大河文明中的水文觀測”、“尺——白鶴梁題刻的科學價值”、“詩——白鶴梁題刻的人文價值”、“館——世界首座水下題刻博物館”四個單元。
生命之水——世界大河文明中的水文觀測
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出現(xiàn),水是所有生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生活的重要資源,人類文明的起源大多都在大河流域。人類進行原始的水文觀測已有悠久的歷史并逐步積累了經驗,在尼羅河、兩河流域、黃河及長江流域,都曾有過原始的水文觀測,古埃及、古巴比倫、中國等都是世界上進行水位觀測很早的國家。然而,在中國,以石刻形態(tài)將人類對江水的觀測固化下來,并傳之后世,有著獨特的歷史。其中,以涪陵白鶴梁題刻為代表的中國長江三峽地區(qū)水文石刻群,尤為璀璨奪目。
長江之尺——白鶴梁題刻的科學價值
白鶴梁題刻的科學價值在長江三峽的水文題刻群中,涪陵白鶴梁題刻尤為珍貴。它所設定的“石魚水標”形成了“古代水文站”,是古代水文觀測領域的一大創(chuàng)舉?,F(xiàn)存的165段題刻中,涉及水文價值的有108段,真實記錄了自唐廣德元年以前至20世紀60年代1200余年來72個枯水年份的水位情況,系統(tǒng)地反映了長江流域枯水年份水位變化規(guī)律,為長江航運以及水利工程的興建等提供了科學依據,被譽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水下碑林——白鶴梁題刻的人文價值
白鶴梁作為罕見的“水下碑林”,它用165段計3萬余言題刻和18尾“石魚”表現(xiàn)了鮮活的民俗、絕倫的書法、精巧的石刻和美妙的詩文。梁上匯集的300多名文人墨客以8種書體留下的3萬余字的題刻,具有令人驚嘆的藝術價值,其中尤以宋代大文豪、書法家黃庭堅的“元符庚辰涪翁來”題刻最為著名。
水下參觀區(qū)包含斜坡廊道、水平廊道、參觀廊道、水下題刻原址四個部分。觀眾須乘坐長91米的電動扶梯緩緩進入水下,穿越約150米的水平廊道,步入長江之心水深40米的參觀廊道,透過23個圓形觀察窗一睹白鶴梁題刻的原貌。
水平廊道
要進入水下博物館,必須要經過一個和乘飛機類似的安檢程序。之后踏上一條長88米的電梯,進入水深40米處。再通過一條約150米的平直交通走廊,邁過一道寬約一米、厚約半米的鋼制艙門后,進入到60多米長的環(huán)形參觀走廊。
水下題刻原址
在水下原址內,游客可以看到白鶴梁、石魚水標、名人書法等真跡,館外墻上的雕刻均根據這里的真跡而來。
淡季(11月至次年3月底):50元
旺季(4月至10月底):60元
乘車路線:
公交線路113、119、302、306、307可直達白鶴梁。
自駕路線:
1、重慶江北,內環(huán)高速/渝宜高速/長涪高速—涪陵濱江路,全程約117公里,耗時1小時30分鐘。
2、重慶南岸收費站—沿江高速—涪陵南收費站—陵濱江路,全程100公里,耗時1小時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