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居簡介
陳獨秀舊居(石墻院)位于江津南部的五舉鄉(xiāng)鶴山坪,院墻四周因圈砌兩壁丈余高的石墻而得名,其建筑風格極具清代川東民居特色,占地面積14680平方米,四周是青山綠水,空氣清新,風光如畫。
陳獨秀舊居原為清朝乾隆年間進士楊魯丞故居。陳獨秀于1937年開始寓居于此,直至1942年5月27日病逝。是重慶市市級保護單位。
2004年上半年,陳獨秀舊居紀念館由紅巖聯(lián)線設計制作竣工開展,紀念館由紅巖聯(lián)線負責經營管理。館內主題展覽——《風流無悔——陳獨秀生平事略》,配以文字、圖片、文物等,對陳獨秀的一生進行了公正客觀的展示。
舊居開放
2016年3月29日,北京陳獨秀舊居內修繕完畢,目前正在裝飾中,預計年內對外開放。
舊居開放后,將免費面向社區(qū)居民開放、舉辦社區(qū)文化活動,還會邀請周邊學校師生做講解志愿者,傳承舊居內涵。
陳獨秀
簡介
陳獨秀(1880─1942),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字仲甫,安徽懷寧人,早年留學日本,1915年9月起主編《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提倡民主和科學。1917年專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1918年底和李大釗創(chuàng)辦《每周評論》,倡導新文化,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五四"運動后,接受和宣傳馬克思主義。1920年發(fā)起組織中國共產黨上海發(fā)起組,1921年在中共"一大"上當選為中央局書記。直到1927年,歷勝地中共最高領導。后因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在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上被撤銷總書記職務。其后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并在黨內成立小組織,進行反黨活動,1929年11月被開除出黨。1932年9月被國民政府逮捕,1937年出獄,1942年病故于四川江津。
生平
陳獨秀是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是新文化革命的先驅,文藝理論家、著名教授。抗日戰(zhàn)爭期間由于進行要求國民黨政府抗日鼓動,于1932年9月被國民政府逮捕。1938年7月,陳獨秀出獄后輾轉來渝,同年8月來到江津后便一直居住在這里。陳獨秀晚年貧病交加,潛心著述,1942年5月27日病逝在石墻院。陳獨秀的一生,起伏跌宕、曲折離奇,是中國民主革命艱巨而曲折的縮影。
歷史貢獻
第一,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fā)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他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舉起了民主、科學兩面大旗,對于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至今還在影響著中國歷史的進程。他創(chuàng)辦的《新青年》雜志,是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導了整整一代人。 第二,他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五四運動思想指導者。五四運動能夠在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發(fā)生那么大的影響,與他的活動、指導、影響是分不開的。在高度評價五四運動歷史功績的同時,不能忘記陳獨秀在其中的巨大歷史功勞。 第三,他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他傳播馬克思主義雖然沒有李大釗早,但他創(chuàng)辦的《新青年》雜志是當時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別的報刊不能替代的。 第四,他是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第一個深刻總結、反思蘇聯(lián)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經驗教訓的人。他晚年的民主思想,可以說是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對民主政治的最深刻的思索,至今很少有人能夠超越,仍閃耀著真理的光輝,仍是我們奮斗的目標。
杰出成就
第一,他是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杰出的政論家。他的政論文章汪洋恣肆、尖銳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至今仍給人很多啟發(fā)。 第二,他是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杰出的大專家、大學者。他晚年進行的文字學研究,是極其重要的學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