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二·六軍團指揮部舊址陳列館是貴州省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石阡縣城中心長征路東側的天主教堂北樓,展覽面積達380平方米,曾為賀龍、王震等領導人住址。紅二·六軍團指揮部舊址陳列館由石阡縣文管所管理,主要展覽紅二·六軍團石阡會議的革命歷史文物?,F(xiàn)陳列館仍保存400余件紅軍在石阡開展革命活動的文物,神甫樓仍存有當年紅軍留下的標語和漫畫多達20余幅。
1991年,石阡縣隆重紀念紅軍長征過石阡45周年。為配合紀念活動,石阡縣文管所在維修后的紅二、六軍團總指揮部舊址北樓(380平方米),舉辦相關的革命文物展覽,展出各種文物300余件。
石阡天主堂由經(jīng)堂、南樓、北樓等主要建筑組成,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紅軍長征時進抵石阡時德國傳教士逃往鄰縣思南(今普耳)。規(guī)模較大時占地7000多平方米,經(jīng)堂面闊一間,通面闊10.6米,通進深21.9米,高10.6米,為紅軍“石阡會議”舊址?,F(xiàn)存舊址三處:二、六軍團總指揮部及司令部舊址(南樓,又稱神甫樓)、石阡會議舊址(南北樓之間的經(jīng)堂)、賀龍及王震等領導人住址(北樓,又稱修女樓)。石阡紅二、六軍團總指揮部舊址文物陳列室就在長征北路紅二、六軍團總指揮部舊址北樓內(nèi)。
神甫樓面闊6間,通面闊10.6米,進深15.1米,一樓一底,為軍團總指揮部及司令部舊址。樓上3間房里的墻壁上,有紅軍標語18條,保存較好。紅軍宣傳員針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寫了不少標語,畫了一些漫畫。紅軍撤離石阡北上抗日后,德國傳教士叫人把標語、漫畫鏟掉。人們用厚紙把標語、漫畫蒙上,然后再刷白灰,巧妙地把標語、漫畫保存下來。一些標語的主要內(nèi)容是“反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收回華北失地!”、“打倒帝國主義!”、“活捉羊(洋)人!”、“活捉薛岳!”、“沒收天主教的財產(chǎn)分給貧民!”、“中華蘇維埃萬歲!”。漫畫畫的是德國神甫的狼狽像,旁邊寫有“我們打倒帝國主義”字樣。
中國工農(nóng)紅軍二、六軍團總指揮部舊址在石阡縣城天主教堂,始建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原屬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教區(qū),1932年改屬德國圣心教區(qū)。教堂規(guī)模較大,有中西合壁、磚木結構樓房10余幢,建筑面積3000余平方米,總占地面積7485平方米。
1936年1月,賀龍、任弼時等率領的紅二、六軍團,根據(jù)中央指示和遵義會議精神,兵分三路向石阡進行戰(zhàn)略轉移。入城后,總指揮部及軍團司令部、政治部等直屬機關分別駐天主堂南樓等處,賀龍等領導人住北樓。紅軍軍政負責人任弼時、賀龍、關向應、王震、蕭克等在此召開重要會議,研究軍事行動,使這里成為紅軍首腦機關的重要處所。
1977年,石阡縣文化館在此開辟了“紅軍文物陳列室”,于1981年開放。
1991年,石阡縣利用舊址建立了經(jīng)二、六軍團總指揮部舊址陳列館,由石阡縣文管所管理。
2008年,響應中央號召,向觀眾免費開放。
從2012年起,石阡縣投入80萬元,對石阡紅二·六軍團指揮部舊址進行復原改造,于2013年再次向觀眾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