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楊震廉政博物館,位于潼關(guān)縣秦東鎮(zhèn)四知村,占地83畝,距潼關(guān)古城6公里,潼關(guān)縣城16公里,總投資約3500萬元。博物館分為祠前區(qū)、祠院區(qū)、墓園區(qū)和綠化區(qū)。于2011年9月26日正式開園迎客。
主展區(qū)包括四知堂、正氣廳、浩然廳、清風廊和放映廳。四知堂建筑面積1780平房米,共有上下兩層,一層布展區(qū),面積1160平方米,主要反映了楊震的生平事跡及后人對楊震的緬懷之情,二層主要展示的是楊震家族群英譜;正氣廳布展面積162平方米,展廳征集的全國政治、書畫名家歌詠楊震、歌頌廉政的500余幅作品展;浩然廳布展面積162平方米,展出與楊震有關(guān)的一些文物;清風廊布展面積600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部,展出了從西周到清代共72位清官的人物事跡及名言警句。整個展區(qū)從多個層面展示了楊震清廉人生及為官之道,引申出深遂的廉政文化。
楊震廉政博物館目前是全國唯一規(guī)模最大、展示廉政人物最多、文化內(nèi)容最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楊震文化的弘揚和交流,為“構(gòu)建和諧社會”搭建了服務(wù)平臺,促進了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
楊震(公元59一124),字伯起,東漢弘農(nóng)華陰人。(今華陰與港口連接的319縣道,四知村東)楊震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清官,也是全球楊氏族人共同敬仰的先祖。
楊震的高祖楊敞是漢昭帝的丞相,封安平侯,他的妻子是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女兒。楊敞的孫子、第三代安平侯楊譚在漢宣帝時獲罪,免為庶人。楊譚生楊寶,楊寶因刻苦攻讀歐陽生所傳授講解的《今文尚書》,而成為當時名儒。衰、平二帝時,楊寶隱居民間,以教書為生。楊震是楊寶之子,正是楊寶在華陰山救黃雀的“銜環(huán)”典故所指的“四世太尉,德業(yè)相繼”的第一代。
楊震年少好學、博覽群書,被時人譽為“關(guān)西孔子”。直至五十,承蒙大將軍鄧騭聽聞其賢能而力薦為秀才。在東漢初年任刺史、太守,剛正不阿,為政清廉,在東萊太守任內(nèi),曾因拒收他薦舉為秀才的王密十斤黃金賄禮,說出“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這句千古名言(《后漢書·楊震傳》),而升任太尉。
楊震為官清廉,不謀私利。他始終以“清白吏”為座右銘,嚴格要求自己,“不受私謁”。楊震在由荊州刺史調(diào)任東萊太守赴任途中,路經(jīng)昌邑(今山東巨野縣東南)時,昌邑縣令王密,是他在任荊州刺史時舉“茂才”提拔起來的官員,聽說楊震途經(jīng)本地,為了報答楊震的恩情,特備黃金十斤,于白天謁見后,又乘更深夜靜無人之機,將黃金送給楊震。楊震不但不接受,還批評說:“我和你是故交,關(guān)系比較密切,我很了解你的為人,而你卻不了解我的為人,這是為什么呢?”王密說:“現(xiàn)在深夜無人知道?!睏钫鹫f:“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能說無人知道呢!”受到譴責后,王密十分慚愧,只好作罷。楊震“暮夜卻金”的事,古今中外,影響很大,后人因此稱楊震為“四知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