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內基本陳列
博物館一、二期館采用不同的展示方式。
一期館沿用傳統(tǒng)展覽方式,按照動物群和生活年代、動物特色,配以壁畫和展板進行展示。
二期館主要以瀑布、小橋、流水、巨型山體、機械動物、動物雕塑、空間成像等現(xiàn)代化的展品和方式,來展示不同動物群及代表性動物的特點,真實地再現(xiàn)了不同歷史時期古動物生活的原始生態(tài)環(huán)境。
珍貴藏品
晚新生代古脊椎哺乳動物化石 館藏化石分屬兩綱7目110個屬種,代表新生代晚期的4個不同哺乳動物群,分別為距今3000萬年的巨犀動物群,距今1300萬年前的鏟齒象動物群,距今1000萬年左右的三趾馬動物群,200萬年前的真馬動物群。藏品占據(jù)了六項世界之最:獨一無二的和政羊、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產(chǎn)地、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最早的披毛犀頭骨化石、最大的真馬——埃氏馬、最大的鬣狗——巨鬣狗。
三大特點
一是種類多。含爬行綱和哺乳綱的6目60個屬種、哺乳綱的5目。占化石屬種總數(shù)目60%左右的是距今1300萬年的鏟齒象動物群和距今1000萬年前的三趾馬動物群。這批化石中,有一級品50多件,二級品180多件,三級品350多件。其中三趾馬化石儲量和已采集的頭骨化石標本數(shù)量均為歐亞大陸之首,超過了世界最著名的三趾馬動物群產(chǎn)地皮克米和薩拉摩斯;鏟齒象動物化石不僅在我國而且在歐亞大陸上也是最豐富的,其數(shù)量也超過了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北京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館藏。專家們一致認為,只要對這些標本做更深入的研究鑒定,其品級還會大大提高;
二是保存完好。80%以上的化石是完整的頭骨、下頜骨、甲殼,它們都是已滅絕的古生物遺存。其中以"和政"命名的"和政羊"化石,種屬是世界上唯一的;大型(如鏟齒古象)和中型(如古長頸鹿、犀牛)的動物化石,形態(tài)特異,這些罕見的珍品,具有很高的展覽價值;
三是填補了我國古代哺乳動物化石收藏中的一個重要空白區(qū),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引起了國內外古生物學界的廣泛關注。在純自然狀態(tài)下,陸地脊椎動物死后,由于動物細菌及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只有萬分之一的遺骨和殘骸能夠僥幸保存下來,形成化石。我國內蒙古通古爾鏟齒象化石和山西保德三趾馬動物群,在世界古生物界享有盛名,但遺憾的是,鏟齒象現(xiàn)存美國,三趾馬則藏于瑞典,這給我國科研造成了很大的困難,而和政的這批化石在品種、數(shù)量和質量上都可以與上述經(jīng)典地區(qū)相媲美。和政三趾馬化石明顯不同于山西保德,為研究我國新生代晚期第三紀古地理古氣候演變提供了重要的新信息。和政是目前歐亞大陸最好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的研究地和參觀點。
交通信息
可在蘭州汽車南站乘坐前往和政或臨夏的班車(經(jīng)過和政),到達和政縣城下車即可,博物館就在縣城北側約1公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