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法鏡講寺,又名下天竺,位于杭州市天竺山蓮花峰下,是天竺歷史最久、興盛最早的寺院,現(xiàn)系杭州市區(qū)唯一的一座尼眾道場。
東晉咸和五年(330),由印度高僧慧理創(chuàng)建,初名“翻經(jīng)院”,原是靈隱寺的一部分。隋開皇時擴建翻經(jīng)院,改稱南天竺寺。宋天禧年間朝廷封該寺為“十方講院”,因之聞名朝野,成為一時名剎。法鏡講寺因佛法人文具美而被列為南宋教院五山之二,清乾隆時改今寺名。
在法鏡講寺創(chuàng)建至今的1600多年的歷史中,寺院雖然有興衰,但始終是一處高僧輩出,香火興旺,朝拜者云集的圣地。特別是明清以來形成的“天竺香市”,更使法鏡講寺名聞遐邇。
法鏡講寺現(xiàn)存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圓通寶殿、藥師殿、三生堂等。寺后有三生石、金佛洞、香林洞、蓮花洞、翻經(jīng)臺等名勝古跡。千百年來文人雅士涉足于此,留下了許多軼聞傳說和詩文佳作,耐人尋古探勝。
歷史
法鏡寺即下天竺寺,為杭州唯一之女眾寺院。清乾隆時改名法鏡寺。清咸豐十一年(1861)在兵火中化為灰燼,光緒八年(1882)再次重建。1949年前,寺宇因年久答修,大部分建筑破損甚多。1950年后,部分較完整建筑移作中藥材倉庫。1958年左右改作工廠。1982年,杭州市佛教協(xié)會組織重建,至1989年底,寺內(nèi)中軸線上三大殿等殿堂修整一新,49尊佛像全部貼金。其中藥師殿內(nèi)藥師如來壇,按《藥師經(jīng)》儀規(guī)設計塑成,造型別具一格,堪稱傳統(tǒng)佛制,為國內(nèi)僅有。1989年10月20日,隆重舉行藥師佛開光儀式。
“天竺三寺”中,下天竺創(chuàng)建最早,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六十馀年,創(chuàng)建最晚的上天竺寺也有千年歷史。清高宗乾隆命名上、中、下三竺為“法喜寺”、“法凈寺”、“法鏡寺”,并親題寺額。
環(huán)境
從靈隱到天門山,周圍數(shù)十里,統(tǒng)稱為天竺山。從下車的地方沿天竺溪而上,依次為下天竺、中天竺、上天竺?!疤祗萌隆庇刑祗孟闶泻头饑鴦俚刂Q。韜光可觀海,天竺則觀山。徜徉天竺山,最為誘人的是四周的山巒秀色。從靈隱合澗橋旁循路而進,山色如列畫屏,崖陡谷深,曲澗淙淙,山嵐云影時而飄忽,極富山林野趣。法鏡寺是尼姑寺廟,雖然院落不大,但也顯得多了幾分秀雅,杭州到底是杭州,感覺尼姑在此修行非常恰當,比別處尼姑寺廟都顯的清雅脫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