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修整后的鐵佛寺,紅墻迤邐,花木扶疏,已是湖州人民的游覽之所,國際友人也常來觀光。198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鐵佛寺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鐵佛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監(jiān)年間(502-519年),原名開元寺,初為尼寺。唐武德元年(618年)改為僧寺。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改為開元寺,供唐明皇真容。北宋乾興初(鐵觀音基座盆銘為天圣三年,即1025年)有僧鑒真鑄鐵觀音像,置于開元寺東南隅(即開元寺東廊),號鐵觀音院。
熙寧元年(1068年)易賜“壽圣觀音禪院”,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改為“廣福觀音禪院”,內(nèi)供鐵觀音像。元末(1368年)廣福觀音禪院毀于兵亂,僅存鐵觀音像。明洪武二年(1369年),移寺于今址,改名為鐵佛禪寺。
1963年鐵佛寺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拔幕蟾锩逼陂g,鐵佛寺被改為湖州鎮(zhèn)蔬菜大隊耐火廠,釋迦牟尼等三尊佛像被焚毀,鐵觀音因煉而不化幸存。鐵觀音及三尊鐵佛被拋野外。三尊鐵佛像又被熔毀,惟獨鐵觀音砸而不碎,煉而不熔,幸存,僅失一手,并被稱為“東方維納斯”。后據(jù)分析,鐵觀音像的鐵質(zhì)中還含有鈦、錳、鉻等13種稀有金屬元素。
1978年,鐵佛寺重修一新。充實幾件珍貴文物,增置原存天寧寺的唐會昌三年(843年)“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幢”和元代趙孟頫手書“天寧萬壽禪寺”巨碑等二件珍貴文物,及日本寶永三年(1706年)造銅鐘(高1.6噸,重約1.5噸)一只。此外院內(nèi)還有一口距今500多年的漢白玉古井。
人文歷史
鐵佛寺,原名開元寺,始建于唐朝開元年間(公元713—714年)。在開元寺東廊,名廣福觀音院,立觀音像;西南隅有智者院,供奉普賢造像。因開元寺屢遭火災(zāi),佛像屢造屢毀,相傳到唐天寶元年(774年),鑒真大師三次東渡日本未成,曾從明州(今寧波)阿育王寺經(jīng)越州(今紹興)、余杭來湖州講經(jīng)授戒。開元寺大師們向他談及開元寺常遭火災(zāi),佛像每每補毀之事。鑒真 大師提出鑄一尊鐵之觀音。因為條件尚不具備,未果。到宋天圣三年(1025年),方始承鑒真宿愿,鑄成鐵觀音像。從那以后,觀音院里佛燈長明,香火極盛。當(dāng)時蘇杭二州都有成批的香客前來敬香朝拜。元末廣福觀音院毀于兵亂,僅存鐵觀音像。明洪武二年(1369年)以院基地造泰定倉,移寺于今址;改名鐵佛禪寺。宣德八年(1433年),僧曇壁又鑄大鐵佛釋迦牟尼、文殊、普賢三尊,創(chuàng)慈云閣,寺院又呈興旺景象。但到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又遭兵毀,正法眼藏被焚,僅存鐵觀音和三尊大佛立在露天。同遭風(fēng)吹雨打日曬,三尊大佛上出現(xiàn)了銹點,唯鐵觀音不蝕不銹。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建觀音殿;光緒初年(1875年)又重建鐵佛殿。鐵觀音和三尊佛像,又開始承受人間香火。民國七年(1918年)為鑒真大師傳授幽冥戒時再至揚州請來正法眼藏(法卷)。民國三十年(1941年)僧恒森接法卷為鐵佛寺四十代主持。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重修,鐵佛殿增塑阿儺,迦葉兩尊佛像和十八羅漢塑像。
新中國成立以后,人民政府重視保護文物古跡,1963年鐵佛寺即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拔幕蟾锩眲觼y期間,鐵佛寺成湖州鎮(zhèn)蔬菜大隊的耐火廠,前殿成了制磚車間,后殿變?yōu)榉鬯檐囬g。鐵觀音和三尊大佛,先被拋于野外,后被錘子砸、鐵鋸鋸,又抬到爐上熔煉。結(jié)果,三尊佛像被毀,鐵觀音因鑄造時,在鐵水中加入13種稀有金屬元素如鈦、錳、鉻、硅、銅、銀、鋁等,所以砸而不碎,煉而不化,無法毀掉而幸,但已失去一手指。
1978年后,省、地政府先后撥款由原嘉興地區(qū)文物管理委員會組織施工進行重修。鐵觀音造像重新聳立于大殿之上,失手修復(fù),歷劫再造,佛相重現(xiàn)。觀音殿上有李碧巖撰、沙孟海書的一副抱聯(lián),文曰:“鐵佛成像,經(jīng)六朝妙手,當(dāng)災(zāi)無損慈容神采;匠師造型,運三昧豐姿,閱世欣看藝術(shù)巧功?!睒O好地概括了鐵觀音像雖經(jīng)千年滄桑仍然奕奕生輝的艱難歷程。
修復(fù)后的鐵佛寺,充實了幾件珍貴的文物。將原天寧寺舊址保存的唐會昌三年(843年)《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幢》和《天寧萬壽禪寺》巨碑遷入寺內(nèi)保護。《天寧萬壽禪寺》巨碑是元朝大書法家趙孟頫悅項受住持釋淳明所托書此額,屢書不就,偶于僧廚文桌上書之,遒媚斐偉,遂以桌面立為匾額,后又勒石置于山門。
著名景點
鐵觀音造像身高2.5米,重約1.5噸。身向右側(cè)立,發(fā)髻高踞,面頰豐滿,兩手交叉胸前,似諦聽梵音。赤腳露趾地站在蓮花座上,體態(tài)呈S形,而蓮花座一反常形,倒扣在地。其造形上承盛唐豐腴遺風(fēng),下開宋代俊麗先聲,儀態(tài)端莊,眉目安詳,神姿飄逸,衣褶流暢,整座佛像嫻雅婀娜,造工精細,渾然一體,是一尊罕見的藝術(shù)珍品。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丹麥、日本諸國,都曾有代表團和藝術(shù)家來參觀,或題詩、或留言,有的代表團贊譽鐵觀音是名副其實的“東方維納斯”。
陳列于后殿正中的一口日本銅鐘,據(jù)考鑄造于日本寶永三年(1706年),鐘高1.6米,重約1.5噸。日本明治維新時,佛教一度冷落。杭州胡慶余堂藥店創(chuàng)始人胡光墉東游日本時,購得銅鐘若干只運回國內(nèi)分贈各寺院,現(xiàn)僅存杭州岳廟及湖州鐵佛寺各一口。此外,鐵佛寺大院內(nèi)還有一口圍以漢白玉井圈的明代古井。據(jù)傳此井是明宣德八年(1434年)為僧曇壁所造,已歷五百余年,此井無論天旱水澇,總是不深不淺,不污不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