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紹興柯巖風景區(qū)的翠峰禪寺迄今已有千年歷史,古寺依山而建,層層向上。寺院所建位置地杰人靈,據(jù)《史記》記載,西楚霸王項羽與叔父避難翠峰山麓,恰遇秦始皇東巡會稽山祭大禹,項羽豪情壯語:“彼可取而代也”。項羽叔父二人隱居期間,得當?shù)卮迕癖幼o,暗中積聚力量,招兵買馬,募集三千江東子弟,為日后成就一番大業(yè)奠定了基礎。后人為紀念項羽,改名項里村,也就是今天翠峰禪寺所在的村落。
步入翠峰寺山門,放生池與天王殿之間是一片桂林,金秋十月,丹桂盛開,香飄遠近。翠峰寺內(nèi),天王殿、大雄寶殿、圓通殿三進大殿,在古木的掩映下,氣勢恢宏,更顯非凡。桂林中央通道上,一方古碑醒目地矗立著,高近兩米,寬約一米,上鐫《重建翠峰禪寺碑記》一篇,辯讀碑文知地名項里、寺曰翠峰。
踏入莊嚴的佛殿,瞬間進入一方人間凈土。佛音裊裊,宛如天籟;佛香淡雅,沁人心脾;清脆的木魚聲聲聲入耳、直叩心門。佛祖端坐于蓮花之上,低眉細目,端莊威嚴。
祥云流轉(zhuǎn),佛光普照,天下昌盛,生生不息。若能放松心情,暫別世俗的喧囂,步入翠峰禪寺,擱下疲憊,誦一段真經(jīng),點一盞心燈,許心靈深處虔誠的祝愿,甚是美好。人生難得,寧靜難求,且往翠峰探幽處,尋求此生難得的清凈。宇宙浩瀚、佛法無邊,唯有靜心、向善,方能得永恒。
據(jù)寺內(nèi)所遺古碑等相關資料記載:古翠峰寺的歷史,可以溯至五代十國,為吳越國王所舍舊基。在南宋時期,宋紹定五年,由乃興禪師之法孫道益禪師開山,特為營造,即號翠峰寺。
千百年來,古剎歷盡滄桑。宋末寺毀于兵燹,明代重建,成為錢皇后舍地,有房屋二十五間,西門有池,方廣數(shù)丈,竹林包寺。
清代乾隆年間寺僧佛秀中興,大雄寶殿左側(cè)建還山樓,右側(cè)建華嚴閣, 殿后因山起廊,傍植樺樹數(shù)株。廊盡為后殿,倚山嶺而建,樹陰遮檐,鳴禽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