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僧眾保護(hù)修葺,千年古剎靈源寺現(xiàn)已成為泉南最享盛名的禪林之一。
1982年至1995年,靈源寺開辟了自泉安公路至寺院的盤山公路。在距寺院三百米處和大殿廣場(chǎng)旁建立了兩座雄偉的山門。寺廟左右及山門附近奇石佳景處,分別建有壩上亭、慈濟(jì)亭、四達(dá)亭等七座亭閣,與殿宇互相輝映。
原先的寺宇及兩旁的附屬建筑擴(kuò)建為一座五開間三進(jìn)深, 重檐歇山頂?shù)奈《氪蟮睿娣e達(dá)462平方米。大殿前連著一座三開間的拜亭,飛檐翹脊,金碧輝煌, 軒朗而宏麗。拜亭及殿廊均采用透雕玲瓏精致的青石盤龍柱, 柱上鐫刻鎦金對(duì)聯(lián),其中有相傳為宋代宰相曾公亮題的“靈山好作西天界,源水能通南海潮”,有明代探花,書法大家張瑞圖手書的“從聞思修大士何曾出世;法界定慧眾生各自開堂”,以及一副古代流傳下來佚名的“洞口春 深煙雨、海門夜半漁燈”等名聯(lián)。還懸有清代翰林莊俊元題的“古佛”,中國佛教協(xié)會(huì)主席趙樸初題的“靈源寺”,原全國人大常委會(huì)副委員長彭沖題的 “天壇”等匾額。
1998年,大殿后又落成一列三座殿宇,中為大雄寶殿,右為地藏殿,左為祖師殿。大殿前面,鋪有1500平方米的鋼筋水泥廣場(chǎng),十分寬敞。廣場(chǎng)前臨山谷處,因勢(shì)建筑起一列雙層地上室,作為接待四方賓客的宿舍和食堂之用。高低錯(cuò)落,布局有致的靈源山又增一道風(fēng)景,與靈源山山林勝景交相映襯,相得益彰。無怪乎日日吸引游客接踵而來,流連忘返了。原先的寺宇及兩旁的附屬建筑擴(kuò)建為一座五開間三進(jìn)深,重檐歇山頂?shù)奈《氪蟮睿娣e達(dá)462平方米。
大殿前連著一座三開間的拜亭,飛檐翹脊,金碧輝煌,軒朗而宏麗。拜亭及殿廊均采用透雕玲瓏精致的青石盤龍柱,柱上鐫刻鎦金對(duì)聯(lián),其中有相傳為宋代宰相曾公亮題的“靈山好作西天界,源水能通南海潮”,有明代探花,書法大家張瑞圖手書的“從聞思修大士何曾出世;法界定慧眾生各自開堂”,以及一副古代流 傳下來佚名的“洞口春深煙雨、海門夜半漁燈”等名聯(lián)。還懸有清代翰林莊 俊元題的“古佛”,中國佛教協(xié)會(huì)主席趙樸初題的“靈源寺”,原全國人大常委 會(huì)副委員長彭沖題的“天壇”等匾額。
靈源寺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但記載著千年古剎的古跡依存。
在一間半坍的房子墻上,豎有一塊“奉憲永禁碑”, 石碑下方刻有“嘉慶壹玖年”,可見碑的制作時(shí)間是清嘉慶年 間。石碑上的文字告訴了我們靈源寺曾經(jīng)的滄桑歲月: “靈源寺占地96畝,始建于梁天監(jiān)元年(公元502年),元 末時(shí)因火燒毀,明正德年重建┄┄”。 這塊碑,為恢復(fù)重建靈源寺提供了詳實(shí)的歷史資料。
古羅漢松(亦稱神靈樹),位于原大雄寶殿前,李根源先生稱為“奇絕”, 有1500多歲了。樹干粗壯成虬枝盤繞,像有九龍盤旋而上,貴 為稀有之寶。更為神奇的是該古樹因寺院的盛衰而生死, 被當(dāng)?shù)厝朔顬椤吧耢`樹”,朝拜者甚多。往昔該樹已慢慢 地枯死,寺院恢復(fù)重建,樹已重新發(fā)芽, 枝葉茂盛,蒼勁挺身而拔。樹高20多米,四五人才能合抱。
位于古羅漢松西南角處的桔林里,系東山五大古井之一, 古井亦為寺院內(nèi)泉井之圣水,是著名的靈源泉。筆 者往井下探視,只見青石圈里布滿青苔,井水很淺, 留有筆者清晰的倒影。據(jù)介紹,靈源泉是活水,從來沒有干 涸過。靈源泉還可治眼疾。傳說, 梁天監(jiān)年間,這一帶的山民都患上紅眼病,有人試著用靈源泉水涂抹眼晴,眼晴就不紅不痛了。從此,靈源寺能治眼病的消息傳開 了,大家說,這泉水通靈性, 靈源泉因此而得名。后來這里建了一座寺廟,就取名 靈源寺,至今,附近的百性還喜歡吃靈源泉水。程恩樂詩云:“一脈甘泉自有源,清 流曲曲繞山門。蒲牢專用里禪心定,好向螺峰問本根?!逼牙渭疵F專用,如今鐘專 用渺茫而眾生禪心未泯,每當(dāng)雨季流水淙淙,如琴如磬,深信終有沙彌掃徑烹泉待 客之日。古井泉水清香甘美,源源而來。據(jù)介紹,該古井在建設(shè)時(shí)將作為一處景點(diǎn) 加以保護(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