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
重達65噸的全國最大白玉佛像———釋迦牟尼佛圣像供奉在同安梅山寺大雄寶殿。
釋迦牟尼玉佛總高9米,由蓮花座、法像、背光三部分組成。法像精選緬甸白玉,高5.65米,寬4米,厚3米,重達65噸,耗資470多萬元。梅山寺現(xiàn)任住持慈明大法師介紹,該佛像比上海玉佛寺內(nèi)的玉佛大數(shù)倍,堪稱全國最大的緬甸白玉佛像。
據(jù)悉,緬甸白玉屬隱形結晶,質(zhì)地溫潤細膩、晶瑩剔透,因資源稀少而具有傳世珍藏價值。為了精心挑選完美的緬甸白玉,從2004年開始,慈明大法師花了兩年多時間,先后選用了300多噸原料,最終找到了一塊罕見原料。后又歷經(jīng)兩年時間的精雕細琢,才完成整個雕刻工作。
據(jù)悉,大佛昨日安裝到位,還需2-3個月時間拋光,再用99.9金箔淡彩描金,最后用七種寶石鑲嵌完成。
景觀
梅山寺相傳創(chuàng)建于隋唐間,具體年代無考現(xiàn)住持為慈明法師,僧伽11人梅山古名同山,與大輪山夾溪而峙,為同安之屏障。因年代久遠,寺宇多次毀建,制度規(guī)模失詳。
梅山古名“同山”,山不高而險峻,為同邑之屏障,又是唐末置“大同場”和西晉設“同安縣”的命名根據(jù)。因年代久遠,寺廟多次毀建,制度規(guī)模失詳。至宋,傳說尚有兩殿,刻槲丹楹,雕墻峻宇。朱熹任澤區(qū)主簿時,常于寺左講學,并于寺后面巖壁上楷書橫題“同山”二字,至今猶存。
梅山風景秀麗,樹林茂密,巖壁挺峻,梅花呈祥,登高望遠,視野開闊,銀城、潯海、美人山諸景盡收眼底。在寺后南麓巖壁上有宋代朱熹手書“同山”兩字的摩崖石刻,字跡蒼勁飄逸,梅山石窟,栩栩如生。山頂建有“梅亭”、置有“梅園”,獼猴聽經(jīng)石神態(tài)逼真,東北邊的聽濤松諸景,都十分令人神往。
梅山寺始于隋朝,與嶺下黃佛寺,輪山興教寺(后為梵天寺)同為隋代同邑三大古寺,梅山寺沿山而筑,有大雄寶殿,鎮(zhèn)水泛的二郎神殿、朱公文祠、功德堂、靈應祖祠亭,還有巖壁上新拓大型“佛”字摩崖石刻、石窟、宋代鎮(zhèn)西安橋的婆羅門佛塔、廣場內(nèi)的放生池和兩旁石佛塔、寺南百米下的石構牌坊山門、新水泥車道繞彎直達廣場,石階古道幽深通古剎、整個寺廟區(qū)錯落得體、綠樹掩蔽、莊嚴清靜,廟不廣而聞名。
歷史
同安區(qū)大同鎮(zhèn)碧岳村梅山西麓。相傳創(chuàng)建于隋唐間,具體年代無考。梅山古名同山,與大輪山夾溪而峙,為同安之屏障。因年代久遠,寺宇多次毀建,制度規(guī)模失詳。至宋,傳說尚有兩殿,刻桷丹楹,雕墻峻宇。朱熹為縣主簿時,嘗于寺左講學,并于寺后巖壁上楷書橫題“同山”二字,至今猶存。明嘉靖、隆慶間(1522—1572),浙江按察副使、廣東海道兼諸番市舶務劉存德弟劉存業(yè)(號敬齋)主持重修,廣辟故址,增修禪院,并捐獻山園以為寺產(chǎn);里人陳以廉再度倡修。
清順治年間(1644一1661),前明舉人劉霖任繼葺,自為記。后來逐漸傾圮,又復失修。乾隆年間(1736—1795),同安知縣李芬、明新、鄒召南等相繼捐倡,鄉(xiāng)耆李猷、陳賢、劉運佳、林仕楊,山寺住持僧奕振募化重修,又于其左建筑朱子祠并小屋數(shù)間為士子會文之所。光緒十年(1884)、三十年由邑紳吳錫璜、許宗超、林道東,富商吳鼎美號發(fā)起,兩次重修,三十三年加筑圍墻。宣統(tǒng)元年(1909)復有修葺。
民國十三年(1924),軍閥混戰(zhàn),梅山寺、朱子祠及梅亭諸筑塌毀,僅存大雄寶殿。1949年以后,因主持八姑升西,無人管理,寺院荒蕪。不久延聘蓮花水仙姑續(xù)任,香火又復興盛。
1953年,菜姑鄭心清、宗敏來住,寺務蒸蒸日上。1964年,破除迷信,住寺出家人被驅(qū)逐。“文化大革命”中,大雄寶殿又毀。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恢復正常的宗教活動,居士吳樹義、葉大椿積極奔走,誠聘梅姑入住,先修朱子祠,利用朱子祠開展佛事活動。1980年,菜姑鄭心清重返梅山寺。1984年,吳樹義、葉大椿募修大殿,塑造佛像,修葺朱子祠、寢舍、廚房,香火日興。1987年,修復前殿念佛堂。1988年,重建朱子祠。同年,梅山寺列為同安縣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修筑水泥路通達前殿大埕。1993年,建祖堂,修放生池,以后陸續(xù)增建海會塔、蓮花池、摩崖佛窟諸勝。
寺右下側(cè),因開山采石,形成一大人造峽谷,周邊危崖懸石,谷底亂石交錯,不僅自然景觀受到嚴重破壞,而且成為危及游客往來的險地。1995年間重建梅山時,經(jīng)董其事者精心策劃,將深谷辟為水池,池周鋪蓋石板路橋,圍以石欄。正面峭壁雕造石窟佛像數(shù)十尊,并在佛像石窟周邊石壁刻立多方題刻。摩崖建石窟造諸佛群像為閩南巖寺之僅見,變廢窟危崖險地,為佛教文化瑰寶,應當是因地制宜重建佛教寺院的一大發(fā)明。
21世紀初,同安區(qū)人民政府將梅山列為重點旅游開發(fā)項目,梅山寺及梅山景區(qū)建設規(guī)劃己獲批準并開始實施。現(xiàn)住持為慈明法師。
石質(zhì)山門
總高度23米,寬23.6米,全部由花崗巖石雕刻而成,四柱三門結構,大型山門總石方用量達680多立方米,居我國現(xiàn)有石質(zhì)山門中石方用量之首。山門雕刻工藝高超,其復雜程度和難度全國罕見。斗拱采用的是整塊石材,構件與構件之間運用了槽形接合方式,中間不留任何縫隙,異常牢固。雕工仿宋代雕刻風格,體現(xiàn)佛教故事和傳統(tǒng)故事主題。
整座山門造型獨特,兩側(cè)護衛(wèi)山門的八根特殊龍柱,又稱“福賜八大龍金剛”,與山門形成穩(wěn)固的三角形,這在全國的石質(zhì)山門中絕無僅有。支撐山門的其他柱子則采用了多重疊加方式,先垂直后倒掛,遍布整座山門有100多條龍,象征著富貴和吉祥。據(jù)報載山門的修建請來了近60名一流的福建惠安石雕師傅,前后耗時3年,耗資1000萬元左右。
地理位置
梅山寺位于廈門市同安城東里許的梅山麓,依山傍水,小巧玲瓏,與大輪山的梵天寺和新興建的同安影視城夾溪而峙。
公交線路
乘客可乘以下公交廈門602路、廈門619路、廈門624路、廈門631路、廈門641路、廈門655路、廈門656路、廈門658路、廈門671路、廈門692路等的路線,可以到達梵天寺站下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