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寺始建于漢唐年間,是南越王趙佗禮佛興業(yè)治國拜佛圣地,被譽為“千年古剎”。2013年龍川縣佛教協(xié)會法明會長報請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備案興建亞洲第一九五開間禮佛大覺寶殿,可供1250人同時誦經(jīng)普佛祈福,也是師父講經(jīng)傳法的共修圣地。
大覺寶殿有別于大雄寶殿在于“覺”字,覺者佛也,高明寺法明師父以弘揚開悟的楞嚴經(jīng)成佛的法華經(jīng)為本!大殿正中以楞嚴法會上二十五位佛菩薩為主體佛像加以四周11000多尊佛像共成萬佛大殿!萬佛加持,正法久住,功德殊勝!
廈龍川高明寺:東江門戶山蓮花巖、北筑佛仔法豫閣、南植櫸子佛手林,曾幾何時星霜久歷、風雨摧殘,蓮花巖、法豫閣蕩然無存,今則野草離離、荒煙渺渺、第見夫頹垣殘瓦、故址猶存,誠足令人唏不堪言。
茲何幸新辟梅河高速、寶塔劉氏偉人子晴崎立,游人如織筑路通巔,極目遠眺、誠為龍城勝景也。龍停山,古為九龍駐足之地、為邑治入龍之勝。明代水貝黃老七房配伍父子見此圣景,又置山田地贈捐十畝造庵置鳳凰亭,唐有高明寺、明增高明庵,誦經(jīng)朗朗、香火裊裊、歷數(shù)千年于茲矣,文人學士連袂而至、婦孺稚子紛沓登臨。
歲辰仲秋,大量山僧,余課暇攜法子同游、捷足龍停山巔、盡覽龍城秀色、見居民稠密、煙樹森纏山環(huán)水繞、歷歷在畫、俱在一覽之中,美哉一方之勝概也。至高處觀瞻,惟見通衢環(huán)郭、萬家煙景、千山圍邑、十山圍寺、一水孤城、綠樹人家、小城明麗、漁歌唱晚、龍江澄碧、落日余暉、艷妝古寺、虹橋遠架、雙塔遙峙、個中情懷、心潮澎湃,蓋因e有一番天地也。
夕陽影隨,下至山麓、清風拂方竹、花香鳥迎客、至則佛寺,門庭寬敞、殿閣巍峨、歷幾山巷、傍石磴以徘徊、轉數(shù)彎溪小徑、入蒲團而參拜、與釋迦攀談、窮盡三生因果,以菩薩法明為侶,幾忘半日偷閑、經(jīng)筵一懺、萬慮皆空、磬鼓數(shù)聲、凡塵脫盡。余因賦詩云:攜道登龍停、洞道入高明,靜中窺萬象、周眺覽龍江,鳥語U心寂、花香佛偈清,夕陽舊路晚、楞嚴送返程。
從龍川汽車客運站進入東風東路,行駛160米;請直行,進入東風西路,行駛2.2公里;請直行,進入X159,行駛2.8公里;左轉,從X159到佗城立交,行駛360米;靠左前方行駛,進入佗城立交,行駛260米;靠左前方行駛,進入長深高速,行駛3.7公里;到達高明寺(千年古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