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國寺,位于廣東省開平市,是一座有八百年歷史的名剎古寺。一直以來,該寺香火鼎盛,信徒眾多,在海內(nèi)外有一定的影響。重修工作得到開平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以及廣大佛教信徒的大力支持,獲得上級宗教部門的批準,2009年11月,寶國寺經(jīng)過近3年的施工重修后,再現(xiàn)當年風貌。寶國寺一座三進式的建筑,設計很獨特,富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書畫氣息非常濃厚。寺正面的一座小山像和尚念經(jīng)的木魚。小山的半腰處,曾經(jīng)有3塊大石頭倒立連接,酷似3個酒杯,據(jù)說是寺中仙人半夜把酒暢談用的。可惜在動亂的年代被人偷走了,這難得的絕世奇特景觀不再。
寶國寺至今修建3次,最近的一次是100多年前的光緒二年。文化大革命以來,寶國寺香火時斷時續(xù)。破“四舊”那一年,造反派拆寺毀佛,把所有的佛像打爛丟進寺前面的水塘中。最后一任主持人余鏡中看見老和尚的骨骸從一佛肚中“重見天日”,認為是大不敬的壞事,急忙撿起收藏,連佛教經(jīng)典、兩尊日本銅佛像及一批珍貴文物,轉(zhuǎn)移到知己家保管,但還是被南山紅衛(wèi)兵搶走,下落不明。直到現(xiàn)在,老和尚的骨骸還散落在人間。寶國寺重修擴大后,他的骨骸將重回佛肚。據(jù)說,造反派把寶國寺的和尚趕走,有的流落海外,目前在加拿大定居的老和尚已經(jīng)100多歲。
據(jù)寶國寺的籌建委員會副主任蘇堯佳介紹,為重修寶國寺,開平市宗教部門特請韶關云龍禪寺副監(jiān)院釋頓瀚法師前來寶國寺主持一切修復工作。重修擴建的寶國寺擴大至200多畝,除了恢復鼎盛時期的模樣外,還在前后和左右增加許多寺廟設施,可與粵北南華寺媲美,重放異彩!
在開平市三埠南山村委會的葫蘆山下,有一座當?shù)乩弦惠吶藷o不知曉的寶國寺,一度是省內(nèi)著名的寶剎,在海外華僑中也頗有知名度。解放后,由于種種原因而破落,筆者前往觀瞻時已是滿目滄桑了,急待修葺。
至于寶國寺的來歷,有一段非常奇妙的傳說。在1205年的宋代,有一個叫梁月監(jiān)的老和尚云游路過三埠鎮(zhèn)寶國寺背后的葫蘆山,發(fā)現(xiàn)山上有一塊大石頭靈氣縈繞,樹蔭遮天蔽日,他覺得此山非比尋常,便在大石頭上打坐。誰知,老和尚坐著坐著就仙逝了。不可思議的是,葫蘆山在老和尚逝后的前3天發(fā)出一股臭味,后3天則發(fā)出一股香味。兩種味隨風飄蕩在山野鄉(xiāng)間,方圓兩公里可聞。這一臭一香驚動了附近的村民,他們循香找到老和尚時,他已剩下一副骨骸。虔誠的村民們認為老和尚是神仙,由名賢余靖的五世孫正翁的4個兒子全力在山腳下起了這座寶國寺供奉他及天庭諸神,并把老和尚的骨骸秘置一尊大佛肚中。從此,寶國寺香火鼎盛,近千年來高僧輩出,香客不斷,成為開平、臺山兩地較大的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