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新雨后,海側青崖舟。燎煙結古寺,石塔鳴鐘樓。浪回金沙岸,潮起馥雪鷗。月闌日光嶼,總是琉璃洲?!睋?,這是明代文學家沈環(huán)在江蘇通州南山寺游歷時的散作。雖是寥寥數語,卻留下了400多年前南山寺的大致輪廓。始建于明代的通州南山寺,濱江臨海,位于古來盛產海鹽水產、豐饒
富庶的通州主城區(qū)金沙,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南山寺所處金沙本名古沙,南唐徐復治海陵鹽政時,見亭戶以鹵煎鹽, 感喟而嘆日:“此金也。 因海鹽是當時財賦的主要源泉,北宋初年即有金沙亭之設,后改為金沙場。南山本為沙洲石壘高丘,初無寺廟。至宋元兵連禍結,有佚名僧人至此避亂,始建一小廟,人稱僧公廟(或諧為孫公廟、申公廟)。因金沙地處荒僻,競無人識得廟內所供奉的法像,問于僧公,只稱藥師。于是,此地居民或有疑癥,都到僧公廟祝禱求醫(yī),屢得感應,滿其所愿,聲名遂遠。另據地方志籍所載,有一年,明孝昭太后突發(fā)急癥,沉疴數月而不見好轉。一天,夜夢神靈現身,光焰熾盛,傳語太后:“金澤東方,沙隱琉璃,附日而出,藉藥為尊?!泵饕俗诼勓?,召集百官階前議事,眾議紛紛,都認為與太后的病有關,綜合起來就是治太后的病要去東方海邊的某個產鹽的地方。宜宗就派專使按照群臣商議的結果,向東尋找。最后找到通州金沙鹽場,南山附近供奉藥師佛的僧公廟,與神靈傳托夢頗為吻合。得知消息的太后因病不能親臨,遂命宮女載以鳳冠,代其前往。地方州府在僭公廟旁邊興建寓所,焚香齋戒,祝禱禮拜。不出半月,太后鳳體好轉。宣宗龍顏大喜,為感佛恩,即命內務府督造藥師佛像供孝昭太后禮敬,又命州府重建僧公廟,更名為南山寺,下旨敕封為“藥師佛道場”。今存有木梁,上刻“敕造藥師佛道場”。一時聲普隆望,雖處遠僻,但能來者,無論權臣走俗,都紛紛求佛禮事。南山寺遂承東方藥師之凈土,法化群萌,樂以濟生。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有蓮宗十三祖印光法師披照金沙,南山寺更得法益開弘。后華夏蒙難,南山寺在兵荒之中毀之殆盡,寺眾流離,僅存二殿,后作道觀,即是南山五帝觀,現為通州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前塵隔海,古跡飄零。 如今的南山寺,是在地方政府地大力支持下,集社會各界地鼎力相助,于2006年易地擴建后的新寺。新建成的南山寺按叢林式寺院設計,主體建筑沿中、東、西軸線布局,中軸線上依次為影照壁、天王殿、大雄寶殿、放生池,東軸線上依飲為鐘樓、財神殿
通州塔、觀音殿、藥師殿,西軸線上依次為帝釋殿、地藏殿、翠微樓等建筑。寺院建筑基本保持著明代風格。主殿巍峨,配殿環(huán)繞,廡殿歇山式屋頂、明麗的琉璃瓦脊、古樸的彩畫裝飾,顯示出寺院的莊嚴宏偉。殿身寬厚、臺基廓大,主次分明,升降有致。各殿大木結構,斗拱形制,構造精巧,復雜多變,五踩單翅,出檐深遠,屋頂吻獸小跑,山花部分采用磚封砌法,整個建筑群既典雅莊重又莊嚴渾厚,給人以強烈的節(jié)奏感和鮮明的流動美。
南山寺以藥師佛為尊,以琉璃凈士為宗,力倡東方藥師佛琉璃凈土法門,朝唱行持,暮思恒守。秉持“人間佛教”的理念,依止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中“一聞其名號,眾病悉除,身心安樂,資生具足,乃至菩提”的宏愿,多次舉行藥師法會,明經之義諦,循世之和諧,大力弘揚現生利益,兼容并收各家之優(yōu)長,氣象日昌,山門大有中興之勢。其影響廣及長三角乃至海外四眾弟子,咸皆景仰。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法師欣然題詞“藥師佛道場,咫尺東天,東方琉璃世界”,并要求南山寺重點打造藥師佛道場,堅持人間佛教思想,弘揚藥師佛文化,利益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