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仁寺又名喇嘛寺。位于西安明代城墻內(nèi)西北角,是陜西省的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又稱黃教)寺院,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寺廟占地面積三千六百平方米,有殿堂房舍五十余間。全寺有院落三重。第一進院落中有鐘樓、鼓樓,主殿為天王殿;第二進院落的主殿為文殊殿,又叫宗喀巴大師殿;第三進院落的主殿叫大佛殿,又叫彌勒殿。這三重院落的兩旁是二層樓房,為接待四方信徒之處所。所以,廣仁寺規(guī)模雖不大,布局卻很嚴(yán)謹,中軸線分明,左右配房對稱。廣仁寺是清圣祖康熙皇帝于1703年巡視西陲,為加強民族團結(jié),鞏固多民族國家政權(quán)統(tǒng)一,御批在西北重鎮(zhèn)西安創(chuàng)建了廣仁寺,御意為鞏固西北多民族團結(jié)穩(wěn)定。作為歷代達賴班禪赴京朝覲途中的行宮,廣仁寺又是西藏、蒙古、青海、甘肅,等地活佛喇嘛上層人士進京之行宮。歷史上康熙、乾隆、慈禧、康有為、梁啟超、程潛、楊虎城等都曾來此參拜。
廣仁寺廣場位于山門前,東西兩側(cè)矗立的兩個旗桿,名為勝利幢(藏民稱瑪尼桿),在藏傳佛教中有降魔除妖的功能。山門外兩側(cè)矗立有整齊成一線的八座如來寶塔,以贊頌釋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八塔建于2008年,風(fēng)格迥異,包含不同含義,采用上等漢白玉,雕刻手法精細,總高4.6米。八塔分別為:蓮聚塔(紀(jì)念釋迦牟尼降生時行走七步,步步開一朵蓮花)、菩提塔(紀(jì)念釋迦牟尼修行成正覺)、四諦塔(紀(jì)念釋迦牟尼初轉(zhuǎn)四諦法輪)、神變塔(紀(jì)念釋迦牟尼降伏外道時的種種奇跡)、降凡塔(紀(jì)念釋迦牟尼從天堂返回人間)、息諍塔(紀(jì)念釋迦牟尼勸息諸比丘的爭端)、勝利塔(紀(jì)念釋迦牟尼戰(zhàn)勝一切魔鬼)和涅槃塔(紀(jì)念釋迦牟尼入涅槃,不生不滅)。
影壁位于山門內(nèi),廣仁寺的影壁通高六米,寬十米,厚一米,是宮殿、廟宇的一道屏障,起屏蔽門戶的作用。是皇家寺院的特征,來訪者不能直進寺院,而從影壁兩側(cè)進入寺內(nèi)。壁頂用磚疊澀出檐,上方覆瓦檐下一米處用一尺厚的石磚平行疊砌成行,貫串東西。壁正中飾以浮雕團龍圖案。影壁上磚雕為茂密的花飾,花飾中均勻雕刻著佛教中十八羅漢(舉羅漢、伏虎羅漢、喜慶羅漢、看門羅漢、長眉羅漢、挖耳羅漢、騎象羅漢、乘鹿羅漢、開心羅漢、探手羅漢、托塔羅漢、芭蕉羅漢、過江羅漢、布袋羅漢、降龍羅漢、笑獅羅漢、沉思羅漢)釋迦牟尼佛像及龍雕,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為磚雕中之上品,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
康熙御碑亭位于影壁后,為八角攢頂式建筑。全高5.16米,碑座98公分,碑頭高1.4米,雕刻精巧。碑座前后兩面為二組二龍戲珠,左右二側(cè)為兩組升龍碑組成。碑文字跡清晰,布局得當(dāng),而且此碑文書法精美,是歷代書法中可多得的上乘佳作。康熙碑文寫在宣紙上,宣紙幅寬90公分,長210公分,總13豎行,其中題目及年月署簽各占一行。正文占十一行每行36字楷書,用墨黑中泛蘭。共366字。因年代久遠紙已發(fā)黃,但字跡清楚,端莊挺拔,剛勁又透出秀麗,已保存三百年,視為國寶,現(xiàn)保存于寺內(nèi)。
觀音殿是廣仁寺的重大殿,面闊三間,9.7米,進深6.8米,單檐歇山頂,無斗拱。正門懸掛趙樸初親筆題寫的《廣仁寺》牌匾,頂脊中央有鍍金銅法輪和寶羊一對,與中殿、后殿殿脊上各自的大鍍金銅寶剎前后照應(yīng),金光燦爛。殿中間供奉的是千手觀音,為陜西境內(nèi)較大的千手觀音像。兩側(cè)供有彌勒菩薩,韋馱菩薩和木質(zhì)四大天王塑像。觀音殿后檐下懸掛《密藏殊勝》匾,大門的兩邊墻上懸掛著二幅唐卡,手工繪制畫成:西側(cè)邊為六道輪回圖,東側(cè)為300年后班禪大師將轉(zhuǎn)生到香巴拉凈土率領(lǐng)軍隊?wèi)?zhàn)勝魔眾的故事。
綠度母殿是廣仁寺第二重大殿,面闊三間,為廣仁寺主殿,主位供奉綠度母,西側(cè)供奉文殊菩薩,東側(cè)供奉普賢菩薩。大殿檐下懸掛康熙御筆《慈云西蔭》匾,西側(cè)為中國佛協(xié)副會長、北京雍和宮主持嘉木樣·圖不丹活佛題寫《永照法輪寺》匾。廣仁寺為綠度母的主道場。綠度母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古代稱多羅菩薩、多羅觀音,共有二十一尊,皆為觀世音菩薩之化身。廣仁寺綠度母像現(xiàn)少女相,全身綠色,一面二臂,現(xiàn)慈悲相。頭戴五佛寶冠,身佩各種珠寶,著各色天衣,下身重裙,以示莊嚴(yán);坐菩薩座于蓮花月輪上,右足呈蹍踏狀,左足踡屈。右手向外置于右膝上,作施愿印,持烏巴拉花,左手置于胸前,亦持烏巴拉花,供座為清代珍貴檀香木供座。
廣仁寺千佛殿內(nèi)的造型、八吉祥圖、云、龍等木雕工藝純手工完成,用去黃金4.6千克。殿內(nèi)刻有梵文、藏文、蒙文、漢文等幾種文字雕刻的經(jīng)文是中華多民族大家庭和諧的象征。2006年10月25日,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嘉木樣·圖不丹活佛專程前來為千佛開光。殿內(nèi)四根柱子上雕有中國佛教四大名山的四位菩薩:即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浙江普陀山觀世音菩薩,安徽九華山地藏王菩薩。所以朝拜了這里,也就朝拜了四大名山的四位菩薩。門柱上也雕有四大菩薩,分別為:虛空藏菩薩,除蓋障菩薩,金剛手菩薩,彌勒菩薩,合起來就是釋迦牟尼佛身邊八大菩薩。
藏經(jīng)閣是廣仁寺第四重大殿,大殿上覆蓋金瓦,是藏傳佛教規(guī)格較高的建筑。廣仁寺藏經(jīng)閣是陜西省一座金瓦殿。大殿東側(cè)是班禪大師行宮,西側(cè)是達賴?yán)镄袑m。大殿正門上懸掛的匾額是由乾隆題寫的《佛教圣地》匾,門上方繪畫的是過去佛(燃燈佛)、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三世佛,兩邊是八大菩薩。棟梁、頂部都是采用宮廷彩繪中較高規(guī)格的金龍和璽圖案,殿內(nèi)諸多精美巨幅唐卡是請藏區(qū)的大活佛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專門為廣仁寺繪制而成。
藏經(jīng)閣中央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世界上只有兩尊這樣的佛像,另外一尊供奉在拉薩大昭寺。廣仁寺的這尊和拉薩大昭寺的十二歲等身佛像是同法相同比例,見到等身像的功德如同親見釋迦牟尼佛。殿內(nèi)玻璃函里的漢白玉蓮花寶座已有2500年的歷史,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就是坐著這個蓮花寶座從印度來到長安。從前是供奉在開元寺里,后來幾經(jīng)輾轉(zhuǎn)來到廣仁寺。
搭乘地鐵2號線,在玉祥門站下,穿過城墻,向北步行至廣仁寺。
1、搭乘公交703路,廣仁寺站下(步行距離較短)。
2、搭乘公交10、12、12路區(qū)間、28、107、235、264、301、606、703路,在玉祥門站下車,過城墻,向北步行至廣仁寺。
佛祖十二歲等身像承坐唐漢白玉蓮花寶座
廣仁寺所藏漢白玉蓮花寶座為唐代文物,圓形,淺縮腰,中有一圈凸棱,棱上有一圈連珠紋,其上下各高浮雕雙層仰覆蓮一周,近頂與近底也有一周連珠紋。此佛座很有來頭。佛教傳說佛祖在世時弟子曾按照佛祖本人塑造且由他親自開光了三尊佛像,分別為8歲、12歲、16歲等身像,所以12歲等身像寶貴。當(dāng)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時,提出把釋迦牟尼佛12歲等身像帶去西藏,唐太宗應(yīng)允后要求將等身像的蓮花寶座留在長安,給長安人民留些福報。后康熙皇帝下令將蓮花寶座從開元寺移至廣仁寺供奉,該佛座此后便一直保留在廣仁寺內(nèi)了。
康熙皇帝親書《御制廣仁寺碑》
全碑高5.16米,碑首高1.4米,碑座高0.98米。全碑文字布局得當(dāng),書法俊美,鐫刻字跡清晰如初。全碑366個字,按康熙御筆真跡雕刻,刀工有力,系康熙朝宮廷刻師梅玉峰的杰作,且全碑無一字破損,是碑石中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碑首因歷史原因已與碑身脫離,但未散失,現(xiàn)獨立擺放在碑亭之前,作為歷史文物被精心保護。碑首拱形。正面雕一組二龍戲珠紋,雙龍對視。龍曲頸昂首,雙目圓睜,張口伸舌。龍體粗壯,龍尾相互盤繞,中有圭額。
《御制廣仁寺碑》碑文真跡原件
保存于廣仁寺關(guān)公殿中,紙本,縱210厘米、橫90厘米。文字豎13行,其中題目及年月署簽各占1行,正文11行,每行36字,共366字。楷體,用墨黑中泛藍,帖左上角鈐有“康熙御筆之寶”陽文朱印。全篇字體端莊挺拔,剛中見秀,被視為鎮(zhèn)寺之寶。康熙雖一生酷愛丹青,但其真跡現(xiàn)今并不易尋。綜觀康熙傳世作品,其四字題匾居多,像廣仁寺所藏多達366字的完整文章手跡,非常罕見。
明版《大般若波羅密多經(jīng)》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是佛教經(jīng)典,簡稱《般若經(jīng)》,為宣說諸法皆空之義的大乘般若類經(jīng)典的匯編。廣仁寺藏該套經(jīng)書是中國佛教文化稀有之古籍,為佛教界所仰慕。這套佛經(jīng)命運多舛,在“文革”中險些被回爐造紙,恰好被文管所干部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眾人救下,后歸還了廣仁寺,方才得以保全至今。
清乾隆皇帝御賜漢白玉蓮花缸
廣仁寺藏漢白玉蓮花缸,是清乾隆年間由一整塊漢白玉雕成,體量相當(dāng)碩大,缸高1米、直徑1.4米,座高0.39米、直徑1.32米。缸口內(nèi)斂,口沿內(nèi)有乾隆年吉日造銘文。豐肩,鼓腹,平底。口沿刻方折回紋,腹部刻纏枝蓮紋。下設(shè)有圓座。體積如此大的漢白玉缸,實為佛教寺院中藝術(shù)珍品。此缸本不是廣仁寺之物,因該缸上有“蓮花寶甕供奉大崇圣寺佛前”等銘文,可知此缸原為西安市中的大佛寺——大崇寺之物。“文革”中還在小雁塔院中放置過。體量如此巨大的石缸被反復(fù)搬挪,從側(cè)面也反映出人們對它的珍視。
慈禧太后西行時賞給廣仁寺楠木龍燈一對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十月慈禧太后攜光緒帝“庚子西狩”來到西安,住至廣仁寺,頒賜三寶:一為匾額,二為楠木龍床,三為楠木龍燈一對。楠木是分布于中國湖北西部、貴州西北部及四川、湖南等地的一種名貴木材。楠木樹齡據(jù)傳大都在500歲以上,十分珍貴。此對龍燈為整塊楠木鏤空雕刻而成,頂上有銅掛鉤,燈體上刻卷云等吉祥紋飾,龍頭上配有銅鉤及流蘇,鏤空處鑲嵌有玻璃,玻璃上有花卉彩畫等,精美異常。
清檀香木供座
廣仁寺大殿內(nèi)有3個清代供座(須彌座),均為珍貴檀香木精細雕刻而成,上有蓮瓣、祥云等吉祥紋飾,每座之上并設(shè)有一周柱狀裝飾,其中有多種佛教吉祥動物雕件,現(xiàn)存大鵬金翅鳥、馬、大象等。這些吉祥動物雕刻得栩栩如生,且身有貼金。中國國天然檀香樹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jīng)被砍伐殆盡。因檀香木生長條件苛刻,產(chǎn)量極低,天然檀香木僅存于印度、斐濟和澳大利亞,受到嚴(yán)格保護,故爾廣仁寺所藏清代檀香木供座十分珍貴。
萬年燈
廣仁寺萬年燈,體量十分巨大,系黃銅鑄造,如喇叭形,侈口,直腹下弧收,圈足,通體無紋飾,腹部鑄有楷書“萬年燈”三字。加滿油為54千克。萬年燈是晝夜長明不熄的,全部加滿時可盛入108斤油。萬年燈也叫長明燈,又名續(xù)明燈或無盡燈。古代除夕夜家家戶戶所點燃的燈具一經(jīng)點亮,就不能吹滅,直到油盡、燭終,自行熄滅,這是中國一項古老的傳統(tǒng)民俗。許多寺廟也會在佛像前擺放長明燈。佛教認為親見長明燈者增長智慧,明亮前程,給長明燈供油意為驅(qū)除心中無明愚癡。
廣仁寺“六大匾額”分別為:康熙題寫《廣仁寺》;趙樸初題寫《廣仁寺》;康有為題寫《莊嚴(yán)佛土》;康熙題寫《慈云西蔭》;慈禧題寫《法相莊嚴(yán)》;乾隆題寫《佛教圣地》。
廣仁寺“六大奇樹”分別為:百年紫荊花樹、百年丁香樹、含羞樹(又名癢癢樹)、百年雙葉柏(命為團結(jié)樹、和諧樹)、慈禧太后掛衣柏(又名釵孔柏樹)、百年菩提樹。
2006年,廣仁寺舉辦“從走唐蕃古道——迎請文成公主回娘家”的大型佛教文化活動,活動由廣仁寺發(fā)起,臺灣旅美華人齊茂春先生出資善款260多萬元,選用印度小葉紫檀木雕刻了釋迦摩尼12歲等身像和文成公主像,在拉薩大昭寺由著名活佛阿欽仁波切和丹增仁波切主法,攜同108位高僧舉行了連續(xù)8小時的開光大典。廣仁寺組織了百余人的僧眾迎請團,歷時20多天,行程7000多公里,重走文成公主當(dāng)年進藏路線——唐蕃古道,將兩尊圣像迎回長安,途中在塔爾寺、法門寺都做了大型的佛事活動。這次活動體加強了漢藏兩地的文化交流,促進多民族團結(jié)與民族文化交流。
2015年,寺內(nèi)舉行燃燈節(jié),僧侶及香客游人,將酥油燈擺成精美的圖案,祈福世界和平與生活幸福。
2016年,臘月初八,西安廣仁寺連夜熬制130鍋臘八粥,吸引上萬名市民、游客排隊現(xiàn)場喝粥。
廣仁寺藏經(jīng)閣供奉著世界上僅有的兩尊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之一,見此像功德如同親見釋迦牟尼佛。世間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以十二歲時釋迦牟尼身為皇子的鎏金銅像較為精美與尊貴。西藏小昭寺主供的釋迦牟尼八歲鎏金銅像原供于大昭寺,在文革中被鋸為兩截。二十五歲等身佛像原本在印度菩提迦耶,運往英國展出途中沉入海底,因而世間僅存西藏大昭寺和西安廣仁寺完好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廣仁寺十二歲等身像和拉薩大昭寺十二歲等身佛像同法相同比例,在佛教徒心中具有見佛本人之加持力。
清朝初年,清政府在西藏、青海藏傳佛教上層喇嘛進京朝見皇帝的沿途,建立寺院,向蒙族、藏族表明,清政府充分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習(xí)俗和保護藏傳佛教,籠絡(luò)人心,達到鞏固西北邊陲的目的。廣仁寺迄今有三百多年歷史,在歷史上起著凝聚、促進西北邊陲多民族團結(jié)的作用,是藏漢文化交流、民族團結(jié)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