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梅花觀又名純陽宮,坐落在湖州城南金蓋山桐鳳(云巢)塢,是道教中全真教龍門派在江南的活動中心。是江南地區(qū)最大的道教子孫叢林。
嘉慶元年(1796年),道士閔苕敷人金蓋山,建純陽宮,額曰“古梅花觀”,尊陸修靜為開山祖師。古梅花觀居住的道士先后有正一、靈寶、全真(即龍門派)、上清和清微五個道教門派的道士。正一、靈寶、上清和清微因其居住人數(shù)少又不固定居住,所以其源流實難查實,故現(xiàn)之道統(tǒng)源流僅為全真教龍門派之源流。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因兵燹古梅花觀被毀,僅存崇德堂。同治九年(1870年)開始重建,同治十三年竣工,著名教育家俞樾撰《金蓋山重建純陽宮記》,在文中他對“重殿洞門,深堂邃宇,土事、木事次第畢工,何其速也”,加以贊揚。光緒十六年(1890年),沈秉成等又建“大悲閣”、“玉皇閣”、“斗姆閣”和“佛祖殿”。光緒二十九年,湖州富商俞世德,在天將殿西南建“怡云院”。民國十二年(1923年),上海鄭合因在“大悲閣”后建“凈塵廬”。古梅花觀共有建筑物137間,成為浙江最大的道觀之一。
古梅花觀隱而不露,遠現(xiàn)近無,但一進桐鳳塢則豁然開朗,似世外桃源,崇閣飛廊,酷似天庭圖案,使香客肅然起敬。梅花觀旁有子龍?zhí)?,觀前有白龍?zhí)叮^后有白鶴亭,吳昌碩撰寫的對聯(lián),“云排谷門神仙在,巢隱松間鸞風(fēng)棲”正是古梅花觀的寫照。
古梅花觀建筑物共有一百三十多間,是江南最大的道觀之一。主體建筑安設(shè)在三條橫軸在線,那是根據(jù)山體自然形狀而進行建筑的,觀中的臺階就說明了這一點,每軸建筑前必有階數(shù)不同的臺階,一軸更比一軸高,這在古建筑中極為罕見(一般是縱軸線安置),因而更具有的神秘色彩,增強了宗教氣氛。
第一條橫軸線由轎子間、天將殿、抱云庵、存希堂等建筑組成。
天將殿(即神將殿):面寬三間,硬山頂,梁架結(jié)構(gòu)為抬梁式,梁上彩繪有"岳母刺字"、"戲彩娛親"、"臥冰求鯉"等忠孝一類圖案。祀王靈官、火犀大仙(崇禎皇帝),四天將為岳元帥、趙元帥、溫元帥、馬元帥。
抱云庵:天將殿東有抱云庵樓屋三楹,光緒元年建,因是程先生的養(yǎng)靜處,故祀程老先生在上面,程老先生即程符(程符,名無心,其事跡詳見第七章)。
存希堂:抱云庵東有存希堂。存希堂樓屋三楹,郡人邵玉峰建。光緒丙申,郡人潘錫春補懸匾額,取子輿氏言:"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機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所以取名"存希堂"。樓屋前種植了成片梅樹,亦是金蓋山的二十八景之一"梅鄔殘雪"。所謂梅花觀,自然與梅樹相關(guān)。南宋元嘉十四年(公元四七三年),道祖南天師教教主陸靜修,愛此山有靈氣,隱居金蓋山桐鳳塢,在讀書堂的基礎(chǔ)上筑梅花觀,植梅自給,修真于此。另《金蓋山志》載:"大殿前梅實分二種,一種味甜,一種味酢。山中昔多古梅,有圍二三尺者,兵燹(太平天國革命)后都被砍伐,其殘干剩根削取一片能療疾"、"山中昔多古梅,實源于宋代"。
轎子間:天將殿西有轎子間三間,其用處自然是為了讓乘轎子來上山進香的大家閨秀們停轎子用的房間。
第二條橫軸線由正殿等組成。
正殿:即純陽宮,宋朝前稱云巢,曾是元朝仁舍閔牧齋的歸隱地。正殿面寬三間,連前廊,硬山頂,梁架結(jié)構(gòu)為抬梁式,梁上雕有"暗八仙"以及瑞花等景物。正殿供祀敕封燮元贊運孚佑帝君--呂純陽祖師神像。嘉慶四年(公元一七九九年)純陽祖師又被賜以"燮元贊運"徽號,并諭各省通祀。同治年間重建后,湖州府知府陽榮緒、烏程縣知縣趙煦詳,請列入祀典,春秋致祭。同時懸掛有湖州鈕狀元之孫女鈕有恒之夫戴季陶親筆書寫的"忠孝神仙"匾額,她亦是古梅花觀的龍門派第十五代俗家坤道弟子,派名戴鈕本一。鈕有恒,湖州烏程人,其丈夫就是長期擔(dān)任國民黨考試院長的戴季陶。清光緒十二年(公元一八八六年)六月四日,她生于湖州西門勤勞街木橋河頭。在前清時候,那里有一個鈕家狀元廳,以后狀元廳雖遭火災(zāi),當時的鈕家狀元名叫鈕福保,他的兒子有鈕承聰、鈕承藩等,鈕有桓是鈕承聰?shù)呐畠骸bo有桓本名浩,字養(yǎng)吾,她的小輩,都叫她"景姑娘"("姑娘"即姑母的意思)。她一十七歲時進南潯潯溪女學(xué)。當時,秋瑾從日本留學(xué)回來,曾在該校任教。徐錫麟、秋瑾事件發(fā)生后,她回到湖州,改名有恒,進吳興女校讀書。二十四歲那年,以第一名的名次畢業(yè)。這-年的冬天,鈕有恒去上海任教。
五祖殿:正殿西有五祖殿,供道教中張道陵(正一教)、葛洪(靈寶派)、呂洞賓(全真教)、許謐(上清派)、薩守堅(清微派)五位宗祖。就是說在古梅花觀的歷史中,先后有正一、靈寶、全真、上清、清微等五個道教的教派在觀中活動,所以奉祀五位祖師的塑像。
崇德堂:正殿東連崇德堂,亦稱云巢廳,祀全真教龍門派祖師邱長春真人(故亦稱邱祖殿)、陶太定真人、沈谷音真人。乾隆中,朱烜(音選)首創(chuàng),兵燹未毀,郡人潘錫春補懸堂額。
官廳子:崇德堂東有官廳子,即白云深處,乾隆己酉,朱文正公圭督浙江,試湖州畢,至云巢題額曰:白云深處,并聯(lián)"云將問道鴻蒙躍,巢父臨源犢飲清",懸掛山門上面,后遭兵燹。歸安沈秉成補書,今懸在書隱樓下。屋里書畫琳瑯滿目,觀里道士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懸掛不同書畫以應(yīng)自然之變化,其中有唐寅之花鳥真跡。官廳子前有廊,原廊壁嵌有黃庭堅等書碑一十二方,現(xiàn)搬至古齋假合龕里。
講堂: 即撥云精舍,在官廳子?xùn)|。道光戊戌,竇常、薛陽桂建。同治乙丑,郡人張維楨、丁紹芬、潘溶重建,其上有"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等匾,郡人潘錫春補懸舊額,為觀內(nèi)道士講經(jīng)傳道之所。
第三條橫軸線由玉皇閣、古齋假龕等組成。
巢鸞閣:玉皇閣西有巢鸞閣,光緒已丑,郡人徐翔建,歸安楊峴題額。祀純陽祖師神像,為觀里道士扶鸞場地?,F(xiàn)祀的祖師小神像由杭州抱樸道院當家高信一先生所贈。
玉皇閣:即彌羅寶閣,為樓廳五楹,供玉皇大帝,兩江制臺沈秉成(下昂竹墩人)補書"太虛真境"匾,祀昊天上帝。嘉慶戊午洪銑建,嘉慶四年,定親王所賜"太虛真境"匾額,并聯(lián)句云:"在在尋聲扶妙道,心心相印錫通靈" 。同治中震澤徐澤之暨壇下善信等重建,殿上有成親王書"彌羅寶閣"、定親王書"蓬萊方丈"、鄭親王書"古梅福地"匾額。左右兩壁有前邱吳靈圃先生所寫墨竹,可惜俱毀于兵,郡人潘錫春,恐后人之不復(fù)知,于光緒丙申年補懸其額。
斗姥閣:玉皇閣東有斗姥閣,亦稱中天寶閣,沈秉成書"中天寶閣"匾,中天寶閣祀斗姥元君,亦是洪銑建、彭芝庭修撰書額,均遭兵毀。同治中,郡人沈秉成重建。
古書隱樓:斗姥閣東有古書隱樓,同治乙丑,郡人張維楨、沈增重建。書隱樓相傳衛(wèi)正節(jié)先生舊額,乾隆時梁太史同書,題曰:古書隱樓龕,祀衛(wèi)正即先生于上。亦是觀里藏名貴書畫之所。
古齋假龕:在巢鸞閣下,光緒丙申郡人潘錫春補額,馮文蔚書,并題跋。齋假龕舊額,相傳為元趙仲穆先生所篆,早已毀失(按:元趙仲穆跋曰:"丁亥仲春月,友閔牧齋先生歸隱春谷中之齋假龕,龕為宋沈東老所筑,舊有額已不存。余因題'古齋假龕'四字為贈,有詩曰:'一夜不成寐,欣聞谷隱君,幾生修到此,直接衛(wèi)華亭',以牧齋理學(xué)淵深,為世先覺而退隱于此,其志其人豈不當與春谷先哲共垂不朽歟!"見《金蓋志略》)。嘉慶戊辰,梁山舟先生為補書之嗣,又毀于兵燹,同治間復(fù)重建。宋時沈東老在齋假龕中祀的呂祖銅像,清閔一得建純陽宮后,改祀?yún)巫嬖谡罴醇冴枌m內(nèi)?,F(xiàn)古齋假龕中存放著文革后僅存的幾塊碑文和"血石"等古跡。
懺臺:古齋假龕東即玉皇閣樓下是懺臺,是觀內(nèi)道士做早課、晚課之場地,大小懺事亦在此做。供沈谷音像(沈是歸安竹墩人,龍門十代高東籬的大徒弟,皈依杭州西湖金鼓洞廟,晚年回歸安射村道院,派名一清,道號輕云子。閔一得拜高東籬為師亦由他引薦)。
讀書堂:在中天寶閣下,閔苕敷的高祖閔牧齋讀書處,舊額為唐陶山先生所書,相傳是東晉何克正所筑。
金峰五師堂及祖堂:金峰五師堂即本山祖堂,樓上祀陶靖庵高士、沈谷音真人及閔懶云、費養(yǎng)和、周抑凡三先生。下為贊護祠,現(xiàn)稱祖堂。在祖堂中設(shè)有祖堂記名錄,記名錄中除供本山名道外,還供奉顏真卿、杜牧、張志和、孫覺、蘇軾、汪藻、王十朋、勞鋮、栗祁、吳綺、胡承謀、李堂、阮元以及浙江學(xué)政彭啟豐、竇光鼐、朱圭等五十四位學(xué)儒有業(yè)績的著名文人,而他們都曾在古梅花觀讀書、修身、養(yǎng)心和資助過。
挹翠樓:與祖堂天井相對講堂后有挹翠樓,同治癸酉,主山鍾來震建,郡人潘錫春補額,其底層是尋真小憩。
澹泊齋:光緒丙申,郡人潘錫春補額,凌瑕書,并有跋。相傳讀書堂西偏,有精舍,為游人所罕到,舊名澹泊齋,是歷代高道閉關(guān)練功、修性養(yǎng)靜的地方。按:《道德經(jīng)》云:澹兮其若海,泊乎其未光。澹泊者,安靜無為之貌也,在沈(輕云)祖師傳中,本有金蓋澹泊境語,其義應(yīng)當取此吧。另有一澹泊齋在歸安南鄉(xiāng)射村開化院,為谷音真人蛻化處。討袁之役失敗后,戴季陶先生曾躲藏在澹泊齋,躲避了袁世凱的追捕。
古梅花觀除主體結(jié)構(gòu)外,主體建筑西南建怡云院,系四合院式樓房,怡云院供奉玄帝,亦稱玄帝閣。壁間嵌有俞石草書碑。玄帝閣南建有古梅花觀功德堂。在主體建筑東南建有大悲閣,大悲閣也是四合院式樓房,閣中供觀世音大士即慈航真人。大悲閣后建有凈塵廬,亦系中西合璧樓房。在大悲閣東還建有佛祖殿,供奉濟顛和釋加牟尼。大悲閣、靜塵廬和佛祖殿現(xiàn)開辟為古梅山莊,供游人休閑、游玩、休憩之用。
古梅花觀坐落在湖州城南七公里的金蓋山之陽桐鳳塢(又稱春谷)。金蓋山,剛剛開始時叫橫山,后來改稱金蓋山,金蓋山因多云氣而日出遲收,又稱"云巢"。又名何山,再后又叫車蓋?!督鹕w山志》記:"車蓋者,有謂陳武帝曾居之,有謂宋高宗曾駐于此,總之形如華蓋,故名迄今",清《金蓋山志》引閔苕敷《金蓋志略》:"山陽曰春谷,又曰桐鳳塢"。金蓋山主峰海拔為292.6米,據(jù)清光緒《烏程縣志》載:"峰勢盤旋宛同華蓋故名。"又因"金蓋故多云氣,四山繚繞如垣,少焉日出,云氣漸收,惟金蓋獨遲",故又名云巢。金蓋山青山環(huán)抱,綠水長流,林木幽深,空氣新鮮,環(huán)境清靜,山里還有礦泉水資源,山南有下菰城遺址,山腰有古梅花道觀,今山巔有上海冠生園店主別墅和湖州電視轉(zhuǎn)播塔,與附近的道場山、碧浪湖、英士墓聯(lián)成一片大景觀。 金蓋山歷來是湖州南郊的風(fēng)景佳處。舊有"金蓋二十八景"之說,其著名者有:金蓋出云、都城晚煙、呂潭子龍、梅島晴雪、荻港夜泊、溪亭漁隱、章嶺松濤、存谷梅隱等。歷代文人雅士、騷人墨客,慕名來此,或讀書,或修身,或吟詩。據(jù)《金蓋志略》稱:"其地顯自六朝,彪炳于宋元,名賢逸士先后踵接其間,若顏真卿,蘇軾等宦游憑眺,衛(wèi)正節(jié),孫太初等輩寄跡流連。"
昔游金蓋山,多沿水路上山游玩,一般都從山南麓吳沈門河埠上岸進山。古梅花觀的道士們?yōu)榱?span>方便游客從水、陸登山,募建了吳沈門石牌坊、知止、止止、朱五三亭及吳沈門至古梅花觀山門的條石路。一九二一年在吳沈門河埠建有石牌坊,著名畫家王震書聯(lián):"滄海云鵬天光干舞,老松巢鶴遠來洞參",吳昌碩則有書聯(lián):"云排谷口神仙出,巢隱松間鴛鳳棲"的聯(lián)句。石牌坊一九六八年文革期間被拆除。
自吳沈門牌樓出發(fā),往金蓋山走一里,有一亭,一面封閉,三面敞開,額名由沈瑞麟書 "知止亭"。"知止"兩字,是請你休息一下的意思。再走一里又一亭筑于路中,兩面敞開、兩面封閉,桐城張祖翼書額"止止亭"。"止止"兩字加重語氣,意思是你已經(jīng)走了二里路,而且快要快登山,一定要休息一下才有精神上山游玩啊。剛?cè)胪P塢,遠觀古梅花觀,其隱而不露,但一進桐鳳塢則豁然開朗,酷似陶淵明所描之世外桃源,崇閣飛廊,組成近似天庭圖案,使香客肅然起敬,可見設(shè)計者獨具匠心,巧合天然,當游客游覽金蓋山各景后,至山之西麓,則又有一亭名"朱五亭",石柱楹聯(lián):"云無心今遠出,巢有鳥而知歸",提醒游客,家人正盼,該回家了吧。
清順治十五年(公元一六五八年),陶靖庵、黃玨受戒于北京白云觀王常月,授以卷冊,遣歸金蓋山,啟全真教龍門云巢支派,清閔一得《金蓋心燈》曰:"其昔居山者,田韓崇法,二屈崇玄,陸則學(xué)博而務(wù)本,宮之道高而無上,梅所事,近而無涯,若衛(wèi)與何,志維綱常而明哲者也,是皆足以參天育化,別開生面者。夫龍門一派,學(xué)窮性命,不事神奇,乃道而儒,儒道者也,啟派祖師為長春邱祖,名處機,元太祖師事之,呼曰儒仙,褒封五代,卒定天下,一言止殺之功也,呂祖之得加帝號。世祖武宗遁褒之。邱師王吉,號重陽。自此呂祖弟子,得邱一振,而宗風(fēng)丕著,此陶、黃之所以皈律。"
第十一代龍門道士閔一得(號懶云),提倡的神仙與忠臣孝子不二,出家與在家、出仕與入山各隨方便的思想,使龍門派更加世俗化?!队X云本支道統(tǒng)薪傳·后跋》云:"自閔祖居'方便法派'而來,半多出自俗居有志之士,于是儒而道者日愈多,推行教法日益廣。今者云壇竟遍布于江浙。"閔一得啟龍門之方便法門--嗣龍門,以三教同修,自然而行大旨,居家在廟皆修道,忠孝節(jié)悌盡神仙,在龍門派發(fā)展史上可稱得史無前例也。此亦為我修纂此道統(tǒng)源流之由也,考其源流,古梅花觀龍門派嗣龍門亦接龍門道脈。
閔苕敷先生,派名一得,原名苕敷,字補之,一字小艮,自號懶云子,吳興世家子。閔一得生時,父夢羽服者至,曰,余俱懶云也。故別署懶云子。幼聰穎卻體弱,九歲猶艱于行。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師從高東籬,名一得,習(xí)導(dǎo)引后,三年后疾愈,氣漸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高東蘺仙去后,又以師禮侍高之弟子沈一炳(號輕云),為龍門派十一代。曾出游吳、楚、燕、趙,與龍門西竺心宗之金懷懷(王清楚,云南人)、白馬李(李清純,湖北江夏人)、李蓬頭(名字,里籍不詳)輩相往還。曾于乾隆55年(或云57年)服官滇南時,謁云南雞足山雞足道者(月支人,拜王常月為師)。一得以戒律書授道者,道者則傳一得斗法。閔一得年七十,仍精力依然,嘗冬日遇一故人,衣薄見寒色,即脫裘衣之。閔一得為人篤實純靜,平易近人,曾自題:“我忘景豈真,我覺景豈幻,若待罔兩問,已若莊生嘆,省自復(fù)省省,真幻持兩端,非省非非省,應(yīng)作如是觀,渺渺太虛中,贅此一身景,問景是何為,真幻何時省”。
閔一得臨仙逝前擬聯(lián):“修道只為求己志,著書未盡度人心?!?/p>
費撥云先生,派名陽熙,字養(yǎng)和,號少房,一號真牧,自號撥云,湖州烏程縣道場山人。先世多顯者,師生有至性,稍長好學(xué),補邑諸生。三教經(jīng)書,無不采覽。時青田端木太鶴,以通儒為學(xué)官,師以師事之于六經(jīng)及先儒之學(xué),皆潛研而得要領(lǐng)。太鶴深于易詮釋太極圖數(shù)千言,讀者多不省,師一覽輒悟。由是,能得其學(xué),一應(yīng)鄉(xiāng)舉。以母訓(xùn),不重祿養(yǎng),不復(fù)進取,奉母家居,教授終日,與諸第子講學(xué)無懈。師少時無好尚,惟慕元學(xué),時與羽客往來,多所契合,聞金蓋山閔懶云師道學(xué)之名,特往謁之。閔師印登不數(shù)語,極深相契,乃命今名,示以三教要旨。師拜受,已由是潛心參究,學(xué)力益深。來年余母病,百救無效,遂歿,師愿以身殉,師長理喻至,再喻至,再始休窀穸畢,遂侍閔師學(xué)。晚澈儒道輿義,著作頗多梓世。閔師化后,即主金蓋山純陽宮講席。師生平教人,以力行心得、窮理立志為主,從學(xué)顯者甚眾,所傳甚廣,近今江浙各云壇,悉皆出自師門,秉金蓋之遺緒,啟方便之法門,閔祖而下偉為一代之宗師也。
陳樵云先生,派名陽復(fù),字樵云,荻罔人。早歲嗜禪,從事十六觀經(jīng)。乾隆乙丑,至金蓋,徐一返授以紫光梵斗法,遂日夜虔禮,甘露降于庭,竹間會沈谷,音自桐柏來,授以律宗嗣,是深自韜晦,以無我為宗,芒鞋竹杖,往來山水間。所遇如李蓬頭、金懷懷、龍門道士輩,皆有所印證。晚主余杭三元宮。歲適大旱,邑宰田嘉種延之禱雨,應(yīng)時大沛,一邑警異,則告之曰:“某所恃者,賢父母之誠,而邑人士之福也,某何功焉?!庇嗪既遂粲谌獙m。
姚守梅先生,派名來鑒,原名鑒譜,字守梅,浙江烏程人。與沈師仲復(fù)首創(chuàng)湖州仁濟善堂,收養(yǎng)貧民,施衣舍藥,宣講鄉(xiāng)約,募賑恤饑,督撫聞之,朝奉旨給予樂善好施,準其建坊并傳旨嘉獎。民國初年為古梅花觀董事會董事,啟各分壇支派,并設(shè)夙云壇于仁濟善堂中。雙井岺北山始創(chuàng)金蓋玄裔,亦即覺云啟派之宗師也。青年好道,喜參玄。學(xué)初習(xí)靈寶,畢法精動勤不倦,及皈龍門正宗,始知所學(xué)之非,棄之。蓋其通道之篤,見道之真確,得九戒中,修持專一之旨。然非具有真知灼見者,曷克臻此。師之為人,樂喜不倦,經(jīng)辦湖郡仁濟善堂有年,凡遇各省及本鄉(xiāng)賑災(zāi),無不饑溺已任,竭力勸募,即如各鎮(zhèn)鄉(xiāng)育嬰、保嬰各善堂或有不給,無不出為維護支持,見善勇為,無微不至。朔望,親自赴鄉(xiāng),到處宣講因果報應(yīng),感化鄉(xiāng)愚,是以官民欽仰,眾口皆碑,即鄉(xiāng)村婦孺無不稱之為善士。誼其哲嗣本泉,一舉連捷,天之報施善人,洵不爽也。
鄭養(yǎng)云先生,派名本鐸(音dou朵),儒名延齡,號宇壺,道號養(yǎng)云,吳興下昂人。民國初年為古梅花觀董事會董事長,曾留學(xué)日本,古梅花觀主持,后因身體虛弱,主持讓位高古聲。
高古聲先生,派名合靜,儒名福箴,號古聲,吳興戴山后林人。民國初年湖州城里有三家南貨店,上海亦有分店,后林有高同蘇藥店,曾稱高半天,為湖州市商會董事長,兼古梅花觀及上海覺云總壇董事會董事。古梅花觀一切賣辦均用其名片賒欠(時古梅觀有賣辦船二只,專管賣辦及接送香客),年終結(jié)算。眉長,臉有威相,使人見而生畏。曾有一次,后林東廟開三官會,因榜上有一字之錯而大發(fā)雷霆,使人重寫。生于一八八0年,卒于一九四九年,住世七十歲也。
汪達夫先生,派名合義,儒名肇昌,字明泉,號達夫,嘉興人,古梅花觀主持,曾拜韋文白、卞鼎山、顧效仙三師為師。湖州市政協(xié)委員,生于光緒(公元一八八二年)壬寅九月初十日卯時,卒于一九六七年,住世八十六歲。
李善之先生,派名合芹,屬羊,無師無徒,南京金陵大學(xué)畢業(yè),識字極多,同玄稱“經(jīng)懺字典”,喜書法尤工小楷,喜飲酒。汪明泉逝世后,因古梅花觀僅剩下李善之一人,擔(dān)任主持。一九八九年梅花觀開放,一九九○年與丁永能、沈永物三人一起,為重振梅花觀功勞顯著。生于一九一二年,卒于一九九六年,住世八十四歲,葬金蓋山。
諸玉堂先生,派名教乙,安吉地鋪鎮(zhèn)鶴溪村,一九一六年生。少時讀私塾,受其族長諸本慈影響較大,考上西安黃埔第七軍校,校長蔣介石,一九四○—四七年間,為胡宗南秘書。一九四八年回家當鄉(xiāng)長,因與縣長吵架而不做鄉(xiāng)長,否則已槍斃了!一九八六年到偕同陳合慎等孝豐人氏,來云巢山古梅花觀皈道,寫得一手小楷字,幫梅花觀抄經(jīng)書數(shù)月,一九九○年拜謝之文為師,而求派名教乙,至一九九六年歸孝豐錦云壇。精大朝天全黃經(jīng)、黃經(jīng)、高上玉皇本行經(jīng)。今雖不做懺事,卻念書不忘,若清晨不念經(jīng),則白天似有不適也。原耳聰目不明,自一九九六年不慎摔傷腿后,耳聾卻眼清也,最小的字其亦不用帶眼睛看書。
丁元林先生,派名永能,和孚鎮(zhèn)隔河港人。生于一九三一年十月十一日,從小皈玄。一九八九年九月,經(jīng)湖州市人民政府批準,古梅花觀重新開放,任住持,與李善之、沈金清一起,廣收道徒,帶領(lǐng)同玄弟子在當?shù)卣蛷V大信教群眾的幫助下,自力更生,籌募資金,對道觀主要的殿堂進行重修、塑像,對名貴的樹木花卉加于精心保護培養(yǎng),使古觀得于重展雄姿。
吳雄白先生,派名圓康,1969年出生于湖州市吳興區(qū),籍貫上海。師從全真教嗣龍門正宗十八代丁永能先生,為金蓋山全真教嗣龍門派第十九代傳人;2014年遵師命接任金蓋山古梅花觀監(jiān)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