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傳晚唐道士施肩吾(即華陽真人)曾一度由洪都(今南昌)西山來到贛州,與真人劉繼先共同修持于此觀。宋治平年間(1064~1066)英宗曾賜觀額,明永樂年間(1403~1423)翰林學士解縉曾書“玉虛觀”額。明初,劉淵然(贛縣區(qū)人)大真人將此觀立為修持之地,遺下四代(即劉淵然、劉繼先、劉明清、劉子英)修持立功。修持名曰:“上士修持,升為天宮;中士修持,南宮立仙;下士修持,在世長年”。觀內建有丹爐、丹臺和丹井。當時玉虛觀由皇帝御封道官掌管,并受龍虎山張?zhí)鞄煿?jié)治。清代,劉子英道士設玉虛觀為府觀,掌管贛南道教事務;立陰陽學執(zhí)管道綱,焦道士主持觀內陰陽法事功課。民國時期,在此興辦小學。解放后,仍為水東小學用地。1985年贛州市政府決定折價歸還,1989年在水東萬松山(又名仙山)重建玉虛觀,并由方業(yè)儒道長負責籌建工作。1990年6月竣工后經(jīng)批準開放,由方業(yè)儒任主持。同年農歷7月7日,方業(yè)儒主持隆重的玉虛觀開光慶典。出席慶典的有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300多人。開光之后,先后接待北京、上海、福建、廣東、香港、臺灣、美國等海內外道教信士3000多人次。
新建玉虛觀為一棟二層樓的殿堂,樓下正廳是三清官,上書“清絕塵囂贛南無雙福地,高凌云漢虔州第一仙山”。三清圣像兩旁列有四位神像:左為朱元帥、王靈官;右為馬天君、殷元帥。三清官左為“宗師堂”,右為“追思堂”。樓上:中為天師殿(供張道陵),左為萬壽宮(供許遜),右為純陽殿(供呂洞賓)。后樓下為財神殿。玉虛觀已成為贛州地區(qū)道眾的活動中心。
觀門為八卦形石門,兩側石刻楹聯(lián),文曰:“三清古道千秋業(yè),四要玄機萬世師?!眱勺鹎嗍郦{踞立兩旁,狀似諦聽鐘聲,縱覽云海。朱紅圍墻,上書“德配天地,道法自然”。進玉虛觀即至觀內正殿葛仙殿(又名太極殿)。八卦門正中上方仿宋書“大葛仙殿”。殿深29.2米,寬17.0米,建筑面積576平方米。大殿前后三進,正中有24根朱紅圓柱落地,柱礎為八角形石雕。人字形遞進式五層木板倒壁。宏制巧構,寬敞堂皇;雕梁畫棟,朱漆描金。棟、梁上浮雕為道家神仙故事和“九龍仰香爐”等圖案,寓“九龍竄頂”之意。
大殿屋項系鑄鐵瓦,鐵瓦長方形翹頭,每塊長40厘米,寬24厘米。鐵瓦有兩類,在翹頭上一鑄“大葛仙”三字,一鑄“名山”兩字中夾牡丹。此瓦系1939年大殿火毀后重建時,為防火患及大風而鑄造。殿上方有神龕高4.0米,寬4.4米。滾龍抱柱長方形匾額紅底金字,題曰“太極左宮”,匾額四周雕盤金龍,匾額頂部懸雕一描金展大鵬鳥。龕兩側有聯(lián):“葛水長流神澤達,仙山持立圣光明?!鄙颀愓卸俗案鹣晌獭鄙裣?,金面、黑須,雙目平視,頭戴雙翅搭肩宰相帽,身著金絲蟒袍系玉帶,其后有仙翁立行像,裝束神態(tài)與坐像相同。
神龕兩旁站立彩塑馬(靈耀)、趙(公明)、溫(瓊)、關(羽)“四大元帥”和風、雨、雷、電諸神像,威武勇猛,森嚴肅穆。神龕前為香案,仰視有八卦形蜂窩藻井。殿正中有青石浮雕九龍金階,金階兩旁豎立石柱,柱鐫:“大葛青云路,仙翁紫金街。鶴嶺駐仙蹤,山巒撐突兀,朝拜須清靜,登臨自健松?!钡茸謽樱恢敹司崃⑹?、石獅。大殿橫梁上和庭柱上遍布匾額楹聯(lián)。整座大殿金碧輝煌,氣勢宏偉。
葛仙殿左側為“老君殿”,右側為“觀音殿”。1994年,兩殿側各建二屋飛檐八角荷葉形歇山式鐘鼓樓。樓高10.5米,內懸鑄鐵鐘。鐘邊有八卦圖案。種身四周鑄文“帝道遐邇,皇圖共固,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民國七年,1918)。鼓直徑80厘米,夏布鼓面。夏布浸桐油后再刷漆,以代皮鼓面,此事頗有來歷(見本志“傳說”章)?,F(xiàn)用夏布鼓為1981年4月置。在葛仙殿西側,與大殿毗連處是三官殿。該殿建于四十年代后后期。4榀,畫棟雕梁有朱柱23根,朱紅穹形椽架頂棚,八卦形鏤空藻井,青石神臺青石浮雕福、祿、壽三星及文房四寶圖案。中塑天官、左為地官、右為水官神像。神臺著置一石香妒。出三官殿順山勢而下即至靈官殿。該殿木石結構,石門,朱扉。系三官殿同期建筑。殿前有畫梁雕柱走廊。門前一石香爐。殿正中塑王靈官、金甲金鞭,神威凜赫。左塑藥王,右塑蛇母娘娘神像。正中上方橫匾,黑底金字:“靈官玉殿”。兩側有楹聯(lián)。
出靈官殿沿百步嶺石階而下即至地母殿。1984年毀于火,1991年修復。土木結構,歇山式,八卦門。神龕內中塑地母元君,左塑天母元君,右塑水母元君。殿左側為鬼谷仙師(又稱夢神),殿右側為五谷天君等神像。出地母殿沿石階而下即至玉皇殿(又稱玉皇樓)。1984年毀于火。1991年8月21日奠基,1992年12月3日竣工。鋼筋水泥框架結構,兩層,仿古宮殿式,黃琉璃瓦,朱紅圓柱,紅墻,飛檐翹角。欄柱三面雕花。氣勢恢宏,富麗堂皇。
建筑面積374.76平方米。樓高11.3米,長12.9米,寬9.6米。門前開鑄鐵香爐,系民國二十七年(1938)所置。
玉皇殿一層祀玉皇大帝。神像端坐于盤龍描金神龕內,前有金童、玉女。龕正上方一匾額,黑底金字“金闕云宮”。座前,左塑葛孝先、薩守堅,右塑張道陵、許旌陽,合稱“葛、張、許、薩”四信真君站像,傳說均為天樞內閣成員。殿門上方一大橫匾,亦黑底金字“玉皇大帝”,兩側有聯(lián)。二樓祀大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又稱“三清閣”。
玉虛觀周圍建有三座山門:觀西面為西山門,片石單面結構,白粉墻、橢圓門、翹角。門上方扇形框正面題“三清在即”,背面題:“道超德茂”。觀東面為東山門,建筑構型與西山門一樣。上書“葛仙山”三字。觀北面為北山門,在山北區(qū)進口處。建筑造型與西山門相同。上書:“咫尺西天”。進此山門即到龍舌池、慈濟寺。
出東山門半里,登山橫越七華里即到東半山爺?shù)睢4颂幭狄粨u籃形山谷盆地,方圓開闊,日照充足,山水宜人。爺?shù)罴唇ㄓ谂璧啬掀鞫?。片石、土墻結構,4榀廳堂。中祀葛爺(葛玄之父),左塑葛娘(葛玄之母)、觀音、三官、地母神像,右塑天師張道陵、洪鈞老祖、道德天尊、龍王等神像。據(jù)說此處原有觀音殿、三官殿等12棟廟宇,“文革”中夷為平地,于今只見屋基。爺?shù)钕?992年四鄉(xiāng)百姓募建。翌年,又在路口右側建靈官殿。
在葛仙山西北半山處建有娘殿。系民間為紀念“葛仙翁”之母所建。傳說始建于明末,然史無稽考。幾度興廢。今貌為4榀木瓦結構平房,系1986年4月上饒“三官會”眾信士所建。屋頂飛檐、翹角,有雙龍搶珠立體浮塑。殿門兩側有楹聯(lián),文曰:“娘德共爹恩定省金仙思復育,殿成同像塑往來香客謁虔誠?!钡钐谜心镜裰炱帷⒚杞鹕颀?,兩側有聯(lián),文曰:“嗣漢連綿傳萬代,天師道法保黎民?!敝兴茗P冠霞帔、慈眉善目中年女神,乃“葛仙翁”之母。上懸匾額,篆刻“圣母元君”。左側神龕內塑葛父,官帽、蟒袍、白須。直匾書曰“妙道高玄”。右側神龕內塑“送子觀音”神像。殿門前一小坪,經(jīng)此沿石階下山。坪右側建有一棟兩層樓房,為葛仙山寺觀管委會于1996年所建,為香客提供飲食、住宿服務,兼售香燭、鞭炮、旅游紀念品等。在山北,古柳杉樹側,建有龍王殿。該殿面對龍舌池。瓦頂、土墻。內奉祀龍王,有石香爐、香燭臺。
玉虛觀現(xiàn)存藏經(jīng)有:《道德經(jīng)》、《靈寶經(jīng)》、《葛仙經(jīng)》、 《玉皇經(jīng)》、《地母經(jīng)》、《三官經(jīng)》、《靈官經(jīng)》、《觀音經(jīng)》、《受生經(jīng)》、《金剛經(jīng)》、《蓮華觀音經(jīng)》、《高皇觀音經(jīng)》、《北斗經(jīng)》、《太陽經(jīng)》、《太陰經(jīng)》等14部經(jīng)籍和《早、晚功課經(jīng)》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