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球菌,又名繡球蕈、對花菌、干巴菌、椰菜菌、蜂窩菌等,拉丁學(xué)名為Sparassis crispa,是非褶孔菌目、繡球菌科、繡球菌屬。子實體中等至大形,肉質(zhì),由一個粗壯的柄上發(fā)出許多分枝,枝端形成無數(shù)曲折的瓣片,形似巨大的繡球而得名。
因其具有超高的激活免疫能力,在日本有“夢幻神奇菇”之稱。普通蘑菇生長在陰面,而繡球菇每天需要10h以上的照射,是世界上唯一的“陽光蘑菇”。在歐美、日本極為暢銷,價格昂貴。
繡球菌還因為含有大量的β葡聚糖,抗氧化物質(zhì),維生素C、維生素E,做為美容產(chǎn)品的有效成分,對祛除黑色素沉淀等肌膚問題具有良好的功效。
繡球菌別名繡球蕈、對花菌、干巴菌、椰菜菌、蜂窩菌等,為擔(dān)子菌綱、繡球菌科真菌,因形似繡球而得名,是一種珍貴的野生菇菌,自然分布于黑龍江、吉林、西藏、河北、云南、福建等地,在歐洲、大洋洲和北美洲亦有發(fā)現(xiàn)。
繡球菌肉質(zhì)脆嫩,香味宜人,風(fēng)味獨特,口感佳美,被國內(nèi)外美食家公認(rèn)為“菌中珍品”及野生珍稀菇菌。
子實體中等至大形,肉質(zhì),由一個粗壯的柄上發(fā)出許多分枝,枝端形成無數(shù)曲折的瓣片,形似巨大的繡球,直徑10-40cm,白色至污白或污黃色。
瓣片似銀杏葉狀或扇形,薄而邊緣彎曲不平,干后色深,質(zhì)硬而脆。子實層生瓣片上。
孢子無色,光滑,卵圓形至球形,4-5μm×4-4.6μm。夏秋季在云杉、冷杉或松林及混交林中分散生長,柄基部似根狀并與樹根相連。
繡球菇營養(yǎng)豐富,據(jù)測定,繡球菌每100克干品中含蛋白質(zhì)15.58克,脂肪7.95克,還原糖48.7克,甘露醇12. 93克,聚糖1.72克,海藻糖7.41克,灰分4.49克;還含有維生素B,維生素B2及維生素C等成分。灰分中的礦質(zhì)元素高于一般菇菌。
繡球菌含有大量β葡聚糖 繡球菌的最大特點是含有大量β葡聚糖。根據(jù)日本食品分析中心的分析,每100 g繡球菌含有β-葡聚糖高達43.6g,比靈芝和姬松茸高出3~4倍。
可以說,繡球菌所含的β-葡聚糖為菇類之最。葡聚糖是由葡萄糖單體聚合而成的多糖,分為α型和β型,α型葡聚糖如淀粉等,是機體能量的主要來源,不具備生物活性。
β型葡聚糖是一種生物活性物質(zhì),經(jīng)醫(yī)學(xué)研究證實,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抗腫瘤、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輻射、降血糖、降血脂、保肝等多種功能。研究還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具有抗腫瘤活性的多糖都是帶有β(1-6)糖苷鍵分支的β(1-3)D葡聚糖。
有研究證明,來自真菌的β(1-3)D葡聚糖通常具有抑制的腫瘤作用。繡球菌中的葡聚糖70%以上是β(1-3)D葡聚糖,具有良好的抗腫瘤、免疫調(diào)節(jié)以及提高造血功能等功效。繡球菌含有大量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 繡球菌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E,其維生素E含量位居菌藻類食物前列,這些維生素具有抗氧化作用。
繡球菌還含有麥角固醇,在陽光和紫外線照射下可轉(zhuǎn)變?yōu)榫S生素D,能促進鈣磷吸收,有利于骨骼形成,預(yù)防兒童佝僂病、成人骨質(zhì)疏松癥和骨質(zhì)軟化癥。繡球菌含有相當(dāng)高的鉀元素,而鈉的含量較低,這種高鉀低鈉食品有利尿作用,對高血壓患者是十分有益。
繡球菌含有大量抗氧化物質(zhì) 人體內(nèi)的自由基會引起生物細(xì)胞氧化性損傷而導(dǎo)致機體老化,并破壞機體的抗病、防御能力、導(dǎo)致癌癥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如今,天然食物的抗氧化能力已經(jīng)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有效清除體內(nèi)的自由基,防止活性氧對機體的傷害,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
據(jù)測定,繡球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位居各種食用菌之首。
繡球菌出菇方式分為埋筒覆土出菇與畦床擺袋敞口出菇,其管理方法如下。
埋筒履土出菇管理野外畦床事先澆足水,待水滲透后,撒二層薄石灰粉,進行消毒和殺蟲。然后將培養(yǎng)好的菌袋脫去袋膜,用刀片將菌筒切成兩段,排放于畦床上。斷面向下,豎放成行。菌筒間的空隙填滿熟大。覆土選用耕作層以下的底土,碎成棗、黃豆大的土粒,先將大土粒覆蓋菌床表面,再用小土粒填縫,蓋嚴(yán)整個菌面,厚3 - 4厘米。覆土面散鋪茅草保濕,并罩好防雨塑料薄膜棚。覆土后保持表層濕潤,一般10-15天可出現(xiàn)珊瑚狀原基,并分化成子實體。長菇期棚內(nèi)溫度控制在18℃-25℃,空氣相對濕度85%~90%。晴天每天輕度噴水1 - 2次,隨著子實體成長,噴水量相對增加;夏季氣溫高時,空中噴霧狀水降溫。雨天濕度偏高時,子實體片狀對水分吸附力極強,出現(xiàn)膨脹,呈透明水晶狀,易腐爛,應(yīng)選擇早、晚或中午通風(fēng),降低濕度。
畦床擺袋出菇管理這種方式是不脫袋,開口出菇。把發(fā)透菌絲的菌袋豎直緊靠擺于畦床上,然后打開袋口扎繩后,將袋膜扭擰一下,使空中氧氣透進袋內(nèi),加速菌絲生理成熟;同時向空中噴霧狀水,使空氣相對濕度達80%,畦床上罩好拱膜與草苫或遮陽網(wǎng)。畦床擺袋保濕性比覆土差,因此每天要揭膜噴霧增加濕度。擺袋后15天左右袋內(nèi)出現(xiàn)原基時,把袋口薄膜拉直,袋口稍松開些,以增加氧氣透進袋內(nèi)。原基分化逐步形成子實體時,將袋口薄膜反卷,讓子實體自由伸展。出菇棚溫度和濕度及通風(fēng)要求與覆土出菇管理同。
繡球菌從菌袋接種發(fā)菌培養(yǎng),到野外出菇,一般需要90-110天。其中原基形成到子實體成熟,一般需要10-15天。成熟標(biāo)志:片狀伸展富有彈性,花疏松,無硬芯。采收時用利刀朝著蒂基割下,防止割破,損壞朵形。采后置于陽光下暴曬或于脫水機內(nèi)烘干,成品塑料袋包裝,袋口扎牢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