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甌東岳廟簡介
建甌東岳廟,又稱東岳行宮,座落城東郊三里白鶴山麓,占地四十余畝。是目前福建省為數(shù)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筑之一,就其主體建筑“圣帝殿”的規(guī)模、形制,以及文物價值而言,堪稱全省僅見。系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岳廟始建于東晉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迄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明《建寧府志》卷三《山川》白鶴山條下載:“在府城東,晉時望氣者言, 山有異氣,命工鑿之,朝鑿暮合,有又鶴翔其上, 因名, 山之麓有東岳行宮”。東岳廟正殿有井一口,名“天涌泉”,圍以鐵欄(現(xiàn)用木欄)是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所鑿。
東岳廟歷史上多有修建,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重建,其后多次修繕。
出東門,行三里,過奈何橋;經(jīng)孟婆亭,到東岳廟前,只見綠樹紅坪,殿宇依山而建,層層疊疊,錯落有致,鵝蛋石路,拾階登門,門匾“岱宗隆祀”。進入山門,再登石級,過天王殿,就是一排前殿,供奉十殿閻王,再上為戒臺,坐南面北朝向大殿。大殿又稱圣帝殿是東岳廟主體建筑。圣帝殿為重檐歇山式屋頂,十一檁抬梁式屋架,面闊五間,總寬28.5米,進深六間,總長22.2米。柱頭鋪作施清式人字斗拱,轉(zhuǎn)角鋪作施之抄龍頭單下昂,并伴有裝飾性,(石承重)象鼻之下昂。藻井為明袱,砌上露明造,四面托以清式如意斗拱,內(nèi)檐補間鋪作(平身斜)為之朵,下施雕工精細駝峰,造型有鹿、羊等。內(nèi)檐柱礎(chǔ)兩側(cè)對稱,其中金柱、中柱礎(chǔ)為復盆式過渡到鼓鏡式造型,是較為典型的明代早期風格。整座建筑工藝精巧,保存著唐、宋、明、清各代的建筑風格,對研究我國的古代建筑和現(xiàn)代仿古建筑,均具有重要的考古和參考價值。
歷史
建甌東岳廟—歷史沿革 東岳廟始建于東晉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迄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明《建寧府志》卷三《山川》白鶴山條下記載:“在府城東,晉時望氣者言,山有異氣,命工鑿之,朝鑿暮合,有鶴翔其上,因名,山之麓有東岳行宮”。東岳廟正殿有井一口,名“天涌泉”,圍以鐵欄(現(xiàn)用木欄)是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所鑿。東岳廟歷史上多有重擴建和修繕。據(jù)《八閩通志》記載:“真如寺,在光祿坊白鶴山之麓,元為天堂庵,洪武十二年(1379)大建殿宇,廿四年(1391)改今額?!睋?jù)民國《建甌縣志》記載: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里人黃旋、王正華、陶啟元募建。”據(jù)《建甌文史資料》十七輯記載:“民國初年,東門岳帝出巡,有一大洲船家姑娘往觀,回家得婦癥身亡,神棍說她是被岳帝娶去,須在東岳增建后宮,塑立‘淑明皇后’,幾年后又漆塑大太子,二太子。” 建甌東岳廟--建筑格局 東岳廟是一組依山面溪的明清式建筑。第一殿是“金剛殿”。上二十級石階,便是“前殿”。前殿又稱“排殿”,兩邊各隔成五個開間,供奉十殿閻王。殿門額上橫書“岱宗隆祀”四字,其上又有木匾,書“東皇廟”三字,殿高10米。排殿往里還有一座長16米高10米的木結(jié)構(gòu)戲臺,是明代遺留建筑。戲臺前有一大空坪,沿空坪再上三級石階,便是正殿“圣帝殿”?!笆サ鄣睢笔菛|岳廟主體建筑。殿宇為重檐歇山式屋頂,十一檁抬梁式屋架,面闊五間,總寬28.5米,進深六間,總長22.2米。柱頭為清式人字斗拱,轉(zhuǎn)角鋪作施之抄龍頭單下昂,并伴有裝飾性(石承重)象鼻。藻井為明袱,砌上露明造,四面托以清式如意斗拱,內(nèi)檐補間鋪作(平身斜)為之朵,下施雕工精細之駝峰,造型有鹿、羊等。內(nèi)檐柱礎(chǔ)兩側(cè)對稱,其中金柱、中柱礎(chǔ)為復盆式過渡到鼓鏡式造型,是較為典型的明代早期風格。整座建筑工藝精巧,保存著唐、宋、明、清各代的建筑風格,對研究我國的古代建筑和現(xiàn)代仿古建筑,均具有重要的考古和參考價值。主殿之后是“娘娘殿”, 寬16米高10米,分九開間,建筑與前殿相似。 建甌東岳廟--文化特色每年農(nóng)歷三月二十七為東岳廟會。有關(guān)史籍記載,三月二十八為東岳帝生日,二十七日的廟會是為慶賀東岳帝誕辰而辦,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廟會中最重要的活動是東岳大帝出巡。巡街開始時,先放三響朝天銃,然后是長號開道,鑼鼓喧天。隊伍中有花擔、春臺、彩船、木刻佛像;跟著的是“吊爐隊”和“馬大枷隊”——即向岳帝爺許愿的人組成還愿隊伍;再是岳帝爺駕前駕后兩隊四枝長幡,接著是“高”、“矮”、“老大”、 “三爺”,他們邊走邊向路邊小孩扔光餅、硬幣;最后是大太子、二太子和后宮娘娘。當岳帝爺經(jīng)過時,每家門口都燃燭點香,迎神叩拜,并將文疏焚化,算是“岳帝收疏”了。不過,東岳廟的最大文化特色是廟會集商業(yè)、游樂活動于一體。解放前,廟會期間活動,一是由地方最高官員親自主持,選定地方紳士具體負責;二是政府允許,各縣公認,可以向閩北各縣題疏籌款;三是會期活動明顯帶有大規(guī)模的城鄉(xiāng)物質(zhì)交流性質(zhì)。四是廟會期間,殿前空坪上少不了舞獅、傘技、挑幡和民間劇表演。民國后由東門、察院前、高門頭、橫街及其附近住戶組成福祿壽喜財五班福首輪流值年,正月入廟議事,維修殿宇,題疏籌款,安排活動。 東岳廟—信息鏈接1、東岳大帝——東岳信仰東岳即泰山別稱,列位五岳之尊,是有史以來中國的第一圣山,《詩經(jīng)·魯頌》曾用“泰山巖巖,魯邦所瞻”來形容它的高峻險峭。而封禪制度的興起,更使歷代帝王以祭祀泰山為立國安邦之大典,泰山神東岳大帝屢受褒封,由此奠定了它在中國諸神中的崇高地位。 西漢劉向《五經(jīng)通義》云:“泰山一名岱宗,言王者受命易姓報功告成必于岱宗也,東方萬物始交代之處,宗長也,言為群岳之長?!钡弁跻虻率苊?,貴為天子,而泰山被視為距天最近的地方,故自秦始皇起,王者報功告成必于泰山,成為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永延帝祚的祭祀圣地。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天書降于泰山”,真宗前往泰山封禪,詔封泰山神為天齊仁圣王,四年(1011年)進封“東岳天齊仁圣帝”。真宗封禪堪稱歷代帝王封禪中最為隆重的一次,也是東岳大帝香火向各地擴展,建立行宮的直接起點。不少地方的東岳廟是以真宗封禪為契機建立起來的。隨著各地東岳行宮的相繼建立,東岳大帝便成為全國神。2、本土文化——道教 清代大學者顧炎武認為讖緯學說是泰山治鬼興起的原因,并得出結(jié)論:泰山“仙論起于周末,鬼論起于漢末?!闭J為泰山治鬼說漢魏間已經(jīng)形成。后來,隨著佛教的傳入,又促進了東岳信仰治鬼內(nèi)容的不斷豐富。佛教地獄說的內(nèi)容同中國的判官制度相結(jié)合,締造出一個現(xiàn)實而幻想的泰山冥府說。泰山府君則成了東岳大帝屬下的一名判官。到了宋代,道教成為興盛期。 其實,東岳大帝信仰起源于古代先民對泰山的自然崇拜。兩漢以來,泰山神成為主宰人間生老病死、禍福壽夭等一切事務的萬能之神。東岳大帝下轄有七十六司、十八地獄。東岳大帝統(tǒng)轄下掌管陽世間善惡禍福、因果報應、輪回轉(zhuǎn)世的地府判官。七十六司各司其職,構(gòu)成了龐大的地府權(quán)力機關(guān)。長壽司:長壽是人們的普遍愿望。怎樣做才能長壽?按照道教的觀點必須從不殺生做起,做到節(jié)食寡欲。也就是不要終日大吃雞鴨魚肉,縱欲貪歡。只要注意修身養(yǎng)性,就可以達到長壽的目的。官職司:官職司要求統(tǒng)治者公忠為國,清正廉潔,顧全大局,反貪拒賄,執(zhí)法不阿。否則將受到懲罰。速報司:“速報”就是快速報應。道教認為“善惡之報,如影隨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好處或災病,都因其善惡行為所致。將岳飛奉為速報司之主,就是因為他含冤而死,必能體會他人受屈心情,定能從速秉公行正,懲惡揚善。增延福壽司:“福壽”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孜孜以求,極其向往的人生目標。道教認為,福壽乃修善積德所致,不可以非分求得。該司的職能就是根據(jù)人的善行善舉,決定其享受“福壽”的多寡。
交通概況
公交:建甌市6路 約40分鐘 / 9.9公里 建甌市 50米步行至 二實小站 22站乘坐 建甌市6路, 在 砂輪廠站 下車 3.6公里步行至 建甌東岳廟。
自駕:1. 從起點向正北方向出發(fā),沿G205行駛140米,調(diào)頭進入G205 2. 沿G205行駛400米,直行進入S204 3. 沿S204行駛1.6公里,直行進入環(huán)島 4. 沿環(huán)島行駛10米,在第1個出口,右前方轉(zhuǎn)彎進入S204 5. 沿S204行駛410米,左前方轉(zhuǎn)彎進入管葡路 6. 沿管葡路行駛460米,右轉(zhuǎn)進入西大街 7. 沿西大街行駛450米,右前方轉(zhuǎn)彎進入環(huán)島 8. 沿環(huán)島行駛20米,在第1個出口,右前方轉(zhuǎn)彎進入都御坪 9. 沿都御坪行駛330米,過右側(cè)的閩浙購物廣場(建甌),左轉(zhuǎn)進入S204 10. 沿S204行駛2.4公里,到達終點(在道路左側(c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