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秀英打虎》又名《坐山吵窯》,系全本《雙龍劍》之一折。這是一出上黨梆子傳統(tǒng)名劇。
本劇目由上黨綁子傳統(tǒng)劇目《雙龍劍》之前部《坐山吵窯》衍變而來。
50年代,上黨梆子表演藝術(shù)家吳婉芝主演此劇,曾紅極一時。
1978年冬,張愛珍重演此劇,又倍受觀眾喜愛。
1982年,此劇由祁重生整理改編劇本,張仁義導(dǎo)演,馮來生作曲,朱宗保舞美設(shè)計,重新加工排練后,愈加精彩。同年,山西電視臺錄像播放此劇后,在上黨地區(qū)廣大觀眾中引起強(qiáng)烈反響,劇團(tuán)每到一地演出,《皮秀英打虎》成了必演劇目。此劇上演數(shù)百場,不斷改進(jìn),精益求精,成了張愛珍的拿手好戲。
元朝末年,獵戶皮虎之女秀英早年逝母,與父相依為命在深山以打獵為生。一日,皮父進(jìn)城去賣獸皮,女兒秀英進(jìn)山尋獵,被軍門之子胡公子窺見,欲強(qiáng)搶成婚。正糾纏之際,不料猛虎忽至,胡公子驚慌逃命。恰巧少吳禎投軍路過,見景遂持劍與虎搏斗,怎奈身體有病,力漸不支。危急時刻,皮秀英挺身而出,殺虎救吳脫險。皮秀英持叉扶吳禎回窯將養(yǎng),二人互生愛慕之意,遂自訂情緣。皮父歸,見吳禎,知有蹊蹺,不悅。他向女兒言明,其與李掌柜早有婚約,不可嫁吳。父女遂發(fā)生爭執(zhí)。正在此時,惡棍胡公子率家人前來搶親,危急之時,皮父只好答應(yīng)女兒與吳禎的婚事,翁婿父女痛打來者,而后相偕出走投軍。
老爹爹且息怒暫把氣消
父恩情女兒我終生記牢
娘死后孤苦女把父依靠
父為兒在深山日夜操勞
適才間怨女兒說話粗暴
老爹爹莫怪兒這一遭
父對兒養(yǎng)育恩女兒我知曉
終身事更需父把心操
李掌柜四十歲頭發(fā)白了
女兒我年十七芙蓉花嬌
他雖然農(nóng)業(yè)大廣有財寶
嫁與他終生苦怎受煎熬
軍爺他雖家貧青春年少
文有文武有武英俊才高
懷父仇除國賊投軍赴考
真乃是忠孝男可愛的英豪
他今日饑寒勞累遇虎病倒
患難中心相愛結(jié)成鸞姣
我的娘在世時也曾言道
與孩兒選才郎由我自挑
到如今我的娘下世去了
老爹爹把女兒當(dāng)成蓬蒿
哭了聲老母親你下世早
老母親,娘啊娘。。。
撇下了女兒我到在今朝
爹爹呀
勸爹爹把李家親事退了
疼女兒在青春我不忘年高
重新加工后的《皮秀英打虎》,無論從劇本、表演、服裝、布景較原演出本都有了很大不同。尤其是音樂唱腔作了很大的改動。如皮秀英向吳禎表自己的愛情時,借景喻情,打了這樣一個比方:“藤羅架上藤花開,今年花開君正來。你愛花莫等花開敗,須趁春光早安排?!憋@然,這段唱腔是在原演出本[四六板]的基礎(chǔ)上,糅進(jìn)了曲調(diào)活潑、節(jié)奏跳躍的[一串鈴],最后兩句,則是由[葡萄架]和[四六板]兩種扳式糅在一起,加以發(fā)展變化而成。張愛珍談到演唱這段唱腔的體會時說:“這是秀英向吳禎傾吐愛情的一段唱。盡管秀英心直口快性格開朗,但她畢竟是情竇初開的少女,我在唱到花開敗的‘?dāng) 趾髞砹藗€小停頓,為的是想把秀英那種欲言又止、羞澀激動的少女初戀時所特有的心理更準(zhǔn)確細(xì)膩地表現(xiàn)出來?!边@僅僅四句唱詞的小唱段,張愛珍演唱得情趣盎然,余味無窮。
另外,如“春光不用銀錢買”、“藤羅架上藤花開”和“老爹爹且息怒暫把氣消”等許多唱段,都作了較大的修改。
1979年,山西人民廣播電臺將《皮秀英打虎》全劇錄音播放。
1980年,中國唱片社將“老爹爹且息怒暫把氣消”這段唱腔灌制為唱片。
1981年,張愛珍以此段唱榮獲山西人民廣播電臺舉辦的優(yōu)秀青年賞好唱段獎。
1982年,張愛珍以該劇中的《吵窯》一折,榮獲山西省一級青年演員獎。同年,中國唱片總公司將該劇主要唱段編入《張愛珍唱腔專輯(一)》(盒帶ED-250)。
1995年,又編入《張愛珍唱腔選翠》(激光唱盤CCD-9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