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及建筑
十方院是由道教一貫倡導的“十方叢林”之說,而取名的(東、南、西、北、天、地、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十個方向組成的)。院內(nèi)建有斗母殿、龍王殿、祖師堂、四圣殿、十方堂、藥王殿、五老殿(不僅僅是道教的圣像,夾雜民間的圖騰、佛道合一)。
宮院座南面北,整座建筑南北長135米,東西寬32米。為一座四進院古建筑群體。整個宮觀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營造出一種莊嚴、神妙、幽遠的禮堂效應(yīng),同時也體現(xiàn)了我國道家文化嚴肅而井井有條的傳統(tǒng)理性精神和道教徒追求平穩(wěn)、自持、安靜的審美心理。
十方院南北方向有一條軸線,其主要單體建筑都分布在這條軸上。自北向南依次為:1、黃琉璃布瓦頂?shù)呐茦鞘浇ㄖ齻€券門。2、面闊三間、硬山布瓦頂帶前檐的三宮殿。3、黃、綠琉璃瓦、五脊歇山頂帶四周回廊的靈宮殿。其特點是回廊的檐柱為24根方形石柱,正面都刻有楹聯(lián),可惜在文革時期被鑿平。4、已改為平頂?shù)挠窕实睿涞钤瓰榍昂髱Ю?、起脊瓦頂?shù)倪^廳式建筑,已于20世紀50年代改為平頂。1997年道教協(xié)會搬入后又重建為原來的樣式。5、最南為主體建筑面闊五間的斗母殿,殿前原有古松兩株,其中一株枯死。
中軸上主體建筑的兩旁是東、本廂房。西廂房自北向南依次為龍王殿3間、祖師堂6間、四圣殿5間,共14間。其中四圣殿的北部有一石筑階梯,可通房頂。東廂房自北向南依次為:十坊堂3間,藥王殿6間,五老殿5間共14間,都為硬山布瓦頂,其中五老殿外為起脊硬山布瓦頂,內(nèi)部為無梁拱券頂。即人們所稱的無梁殿。無梁殿是保存最好的古建筑,它的墻體有半米多厚,冬暖夏涼,現(xiàn)用作河北省道教學院的教室。藥王殿前粗壯的唐柏拔地而起,已有1000多年歷史。而那棵清乾隆年間栽種的距今已有三四百年歷史的臘梅,則展露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每逢寒冬時節(jié),爛漫的黃花掛滿了枝頭,濃郁的香氣生發(fā)開來,滿院清香,使踏雪而來的游人仿佛沉浸在了春天的氣息中。臘梅,諧音"拉媒",據(jù)說單身的男女在此臘梅樹下誠心祈禱,會得來一段幸福的姻緣。在藥王殿和五老殿之間有一小門洞通向西邊的跨院,跨院原有西房9間,南房3間,并有過門把西跨院分成南北兩院。南院舊有水井一眼,南房也為前后帶廊的過廳建筑通向南后院。整座建筑占地近5000平方米。
歷史沿革
十方院為規(guī)格較高的道教建筑,其始建年代還未定論,據(jù)河北省文物專家對斗母殿后墻原有的裝飾沿瓦形制斷代為元代產(chǎn)物,可見其創(chuàng)始年代可追溯至更遠。十方院歷經(jīng)滄桑,幾次重修,在藥王殿前墻上至今還嵌有記錄光緒年間十方院遭受地震災害后又重修的碑文。
解放后獲鹿縣的部分機關(guān)企業(yè)占用十方院,后為老干部宿舍。1985年縣圖書館遷入,1986年縣文保所遷入。1997年歸河北省道教協(xié)會。
十方院樹木參天,花、果樹等栽植滿院,尤其寶貴的是一株臘梅已有二百余年樹齡,在石家莊一帶唯有井陘縣文廟和鹿泉市十方院的梅花最為古老,每逢臘月,黃色梅花盛開,清香四溢,吸引了不少觀眾。1986年被我市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