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質(zhì)細(xì)嫩、味道美、瘦肉多、結(jié)締組織少,可烹制多種菜肴。鹿肉含有較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無機(jī)鹽、糖和一定量的維生素,且易于被人體消化吸收。
鹿肉首見于《名醫(yī)別錄》,華佗云:“中風(fēng)口偏者,以生鹿肉同生椒搗貼,正即除之”?!侗静菥V目》記載:“鹿肉味甘,溫,無毒。補(bǔ)虛贏,益氣力,強(qiáng)五臟,養(yǎng)血生容?!崩顣r(shí)珍云:“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
大抵鹿乃仙獸,純陽多壽之物,能通督脈,又食良草,故其肉、角有益無損?!彼幨硟捎茫胁菟幣湮?,做藥膳,食用方式多樣。
鹿肉性溫和,有補(bǔ)脾益氣、溫腎壯陽的功效。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xué)認(rèn)為,鹿肉屬于純陽之物,補(bǔ)益腎氣之功為所有肉類之首,故對(duì)于新婚夫婦和腎氣日衰的老人,吃鹿肉是很好的補(bǔ)益食品,對(duì)那些經(jīng)常手腳冰涼的人也有很好的溫煦作用。
鹿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含膽固醇很低等特點(diǎn),含有多種活性物質(zhì),對(duì)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良好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燉鹿肉
原料:鹿肉1000克,紅棗12枚,醬油、料酒、姜片、花椒、精鹽各適量。
制法:
鹿肉先用清水洗凈,放沸水鍋中焯去血水,切成重約50克的塊。紅棗洗凈去核。
將鹿肉下鍋后,注入適量清水、料酒、紅棗、花椒、鹽、姜片、燉至鹿肉8成熟,加醬油上色,再燉至熟爛為止。
功效:能補(bǔ)五臟,潤(rùn)血脈。佐以大棗,補(bǔ)脾胃,調(diào)營(yíng)衛(wèi),生津液,能治療五臟虛損,命門火衰,陽虛精虧,腰脊冷痛。
鹿的肉。梅花鹿又稱藥鹿,馬鹿又稱八叉鹿、黃臀赤鹿。分布于我國東北、內(nèi)蒙古、西北、西南、華南、文昌地區(qū),有人工飼養(yǎng)。殺鹿時(shí),取肉洗凈鮮用。
【性能】味甘,性溫。能益氣血,補(bǔ)虛羸,補(bǔ)腎益精。
【用途】用于虛損羸瘦,氣血不足,體倦乏力,或產(chǎn)后缺乳;腎虛陽衰,腎精不足,腰脊酸軟,畏寒肢冷,陽痿精少。
【用法】煮湯,入菜肴。
【注意】陰虛陽亢或有熱者不宜食。炎熱季節(jié)不宜食。
【附方】
鹿肉黃芪湯:鹿肉120g,切塊,黃芪30g,大棗10個(gè)。加水煎煮,煮至肉熟透,飲湯食肉。
鹿肉配黃芪、大棗最能溫補(bǔ)人之氣血。適用于氣血不足、虛羸少氣或產(chǎn)后缺乳等。
鹿肉杜仲湯:鹿肉120g,切塊,杜仲12g。加水煎煮,煮至肉熟透,稍加食鹽、胡椒調(diào)味。飲湯食肉。
本方取鹿肉補(bǔ)腎陽、益精血,用杜仲補(bǔ)肝腎、壯筋骨。用于肝腎不足、陽虛精少、筋骨不健所致的腰背酸痛,腳膝乏力,陽虛尿頻。
鹿肉不宜與雉雞、魚蝦、蒲白同食,癌病患者不宜與魚蝦同食。
鹿肉與鲇魚不可同食。陶宏景曰:“鲇魚不可合鹿肉食,令人筋甲縮?!宾郁~含有豐富的酶類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質(zhì),而鹿肉中的某些酶類和激素,易與之發(fā)生不良的生化反應(yīng),不利于身體健康,甚至?xí)绊懙街車窠?jīng)系統(tǒng),以致筋甲縮。
鹿肉與鮑魚不可同食:《飲膳正要》中記載:“鹿肉不可與鮑魚同食。”鮑魚性味甘平,無毒,具有開胃、下膀胱水之功效?!侗静菥V目》記載:“鹿肉不可同雉肉、菰蒲、鮑魚、蝦食,發(fā)惡瘡?!睆氖澄锼幮詠砜矗c鹿肉并不相背。但從食品生化角度考慮,鹿肉不宜與鮑魚同食。
鹿肉與野雞不可同食。蘇頌說:“能動(dòng)痼疾,不可合野雞、野豬肉食,令人生癩?!币半u肉酸而微寒。《日用本草》記載:“雉性平,微毒,秋冬益,春夏毒,有痢人不可食。”李時(shí)珍曰:“春夏不可食者,為其食蟲蚊,有毒也?!甭谷飧蕼匮a(bǔ)陽,與野雞的食物藥性相克。另外,二者同食后會(huì)產(chǎn)生某些生化反應(yīng),對(duì)健康不利。
鹿肉與蒲白不可同食。《金匱要略》記載:“鹿肉不可合蒲白作羹,食之發(fā)惡瘡?!逼?,又名香蒲,生長(zhǎng)于池澤之中,春天的時(shí)候發(fā)芽生長(zhǎng),其莖白嫩,并可以食用,可以作羹,亦可蒸食,味道十分鮮美。蒲白性寒,味甘,具有去燥熱、利小便、止消渴之功效,可治口中糜爛,乃涼性之物;鹿肉甘溫,從食物藥性來看,二者的性味、功效有所不合,一般不宜同食。
原料:鹿肉180克,筍丁50克,油40克,蛋清15克,水團(tuán)粉25克,白糖10克,鹽少許,味精1.5克,料酒10克,醋少許,醬油少許,辣油少許,辣豆瓣醬少許,高湯少許。
做法:
把鹿肉切成1厘米見方的肉丁。
將鹿肉丁用雞蛋、水團(tuán)粉、鹽漿好,再用辣豆瓣醬抓一抓,用溫油滑開;筍丁用水氽一下。
將白糖、醋、鹽、醬油、味精、料酒、水團(tuán)粉、高湯兌成汁。
熱鍋打底油,倒入主、副料翻炒幾下,再倒入兌好的汁翻炒幾下,打辣油出鍋即成。
原料:750克,蔥/姜/香菜各10克,干蔥/香茅/椒米各8克,八角3粒,黃姜粉3克,花椒2克,咖喱粉4克,生抽25克,椰漿40克,清水50克,濕生粉30克,味精10克,精鹽8克,檳榔酒10克,芝麻油20克,五香粉,沙姜粉適量,棕油1.5千克(實(shí)耗150克)。
做法:
將鹿肉切成長(zhǎng)5厘米、寬2。5厘米的長(zhǎng)方塊,將上列調(diào)味料加清水搗爛成漿,加入鹿肉塊腌制30分鐘后,瀝干汁水。
旺火熱鍋,倒入棕油加熱至五成熱度,入鹿肉塊浸炸至熟透、身硬,呈淺黃色撈起,濾干油分裝盤即可上席.
鹿肉:咸、溫、無毒、暖腎助陽、補(bǔ)臟潤(rùn)血;丁香:辛、溫、無毒、溫脾胃、治冷氣腹痛、嘔吐反胃、齲齒、口臭。
丁香鹿肉中的鹿肉要選擇鹿腿肉,鹿腿肉肉質(zhì)細(xì)膩、紋理均勻,食用入味,口感好。丁香有較強(qiáng)的氣味,它有去油膩的作用,一般放上四五粒就可以達(dá)到效果。
同時(shí),將蔥和鮮姜也放在鹿肉上,調(diào)上一點(diǎn)湯汁,用醬油、料酒、鹽燒開后倒入盛鹿肉的碗內(nèi),使鹿肉剛好浸泡在湯汁中。然后上屜蒸上40分鐘,使湯味、丁香味、蔥味和姜味都溶匯到鹿肉里。
這里,把鹿肉的調(diào)料都去掉,碗中只剩下鹿肉,然后把過屜的汁水瀝凈,把鹿肉反扣在一菜碟中,布上綠色的香菜。再用壕油、味精、淀粉、醬油、料酒、色拉油燒開調(diào)成濃汁,然后把它澆在鹿肉上,于是鮮香醇郁,食之不膩的丁香鹿肉就做成了。
原料:鹿肉500克,玉蘭片25克。
做法:
將鹿肉洗凈,略燙,切塊;玉蘭片泡發(fā),切片。
將菜油倒入鐵鍋內(nèi),燒熱后放入鹿肉,炸至火紅色時(shí)撈出。
用蔥、姜炸鍋后,倒入適量雞清湯、醬油、花椒水、料酒、精鹽、白糖和味精,再下鹿肉,煮沸后用文火煨燉2~3小時(shí),待鹿肉熟爛時(shí)再用武火煮沸,投入玉蘭片,放入適量水豆粉勾芡,撒上芝麻油和香菜段后出鍋。當(dāng)菜食用。
原料:梅花鹿通肌肉200克,青椒絲/冬筍絲/香菇絲/火腿絲/蛋皮絲各25克,雞蛋清10克,淀粉10克,紹酒10克,味精5克,雞油5克,花生油500克(耗油50克)。
做法:
選用梅花鹿的通肌肉,順鹿肉橫紋切成均勻的細(xì)絲,放入雞蛋清、小蘇打、淀粉漿好,炒鍋燒熱放油燒溫,放入鹿肉絲過油滑透撈出。
炒鍋油熱用蔥、姜炮鍋,放入鹿肉絲,加入切好的青椒絲、冬筍絲、香菇絲、火腿絲、蛋皮絲,調(diào)入味精、紹酒、精鹽等一起翻炒。待熟后淋上雞油盛盤即可。
本菜特點(diǎn):五彩濱紛,交相映襯,紅、黃、綠、自、褐,鮮艷奪目。食時(shí)甘、香、脆、嫩、滑兼而有之,味道鮮醇,其肉鮮嫩。
原料:鹿肉1000克,紅棗12枚,醬油,姜片,花椒,精鹽適量。
做法:
鹿肉用清水洗凈肉污,放沸水鍋焯去血水,撈出洗凈,切約50克重的塊。紅棗洗凈去核。
將鹿肉下鍋后,注入適量清水、料酒、紅棗、花椒、鹽、姜片,燉到鹿肉八成熟,加醬油上色,再燉到熟爛即成。
功效:鹿肉性溫,味甘,熊補(bǔ)五臟、調(diào)血脈?!夺t(yī)林纂要》謂之“補(bǔ)脾胃,益氣血,補(bǔ)助命門,*益精,暖腰腎?!薄侗静菥V目》謂之“養(yǎng)血,治產(chǎn)后風(fēng)虛辟僻?!弊粢源髼?,補(bǔ)脾胃,調(diào)營(yíng)衛(wèi),生津液。能治療五臟虛損。命門火衰、陽虛精虧,腰脊冷痛之病人,常人食之能強(qiáng)身。
滿族菜肴之一。此菜選用梅花鹿肉為原料烹制而成。成菜汁鮮、肉嫩 , 入口軟爛清鮮,營(yíng)養(yǎng)豐富。
用料:鹿肉 600克,菜心,蔥,姜,雞粉,精鹽,生抽,味精,八角,料酒。
做法:
鍋內(nèi)些入開水,把洗好的鹿肉放入鍋內(nèi)煮開,除去血水。
勺內(nèi)放油燒熱,用蔥、姜熗鍋,加入精鹽、味精、料酒、生抽、雞粉、肉料,然后把鹿肉下入湯內(nèi)煮熟,把菜心墊底,煮好的鹿肉改成大片,加入蔥、姜,上屜蒸約15分鐘,把菜心放入盤邊,蒸好的鹿肉扣出蒙汁即可。
原料:鹿肉1500克,洋蔥,胡蘿卜,芹菜各少許,精鹽,味精,白蘭地酒,胡椒粉,素油。
做法:
將鹿肉剔除雜質(zhì),洗凈后切大塊,放盆內(nèi)。將洋蔥、胡蘿卜分別去雜洗凈切片。芹菜去雜洗凈切段。
都放入鹿肉盆內(nèi),加入精鹽、味精、白蘭地酒、胡椒粉,腌漬4小時(shí)。
將腌好的鹿肉放入烤盤內(nèi),加入少許水和油,上爐烤至鹿肉呈紅褐色熟爛取出,改刀裝盒,澆上烤盤中原汁即成。
原料:鹿肉250克,鵪鶉蛋200克,胡蘿卜250克,豬肉500克,雞腿500克,辣椒20克,醬油8克,鹽8克,料酒200克,白酒10克,味精10克,胡椒粉10克,花椒15克,姜10克,淀粉4克,香油10克,豬油(煉制)40克。
做法:
將肋條鹿肉切成4厘米見方的塊,用水泡洗兩次;將豬肉切塊和雞骨一起用開水氽一下,泡出血水。
將鵪鶉蛋煮熟去殼,切開;將胡蘿卜去皮切段,再削成扁球,用開水焯熟,清水泡涼。
將鍋內(nèi)油燒至六成熱,放入鹿肉炸后撈出。
在鋁鍋底放雞骨,用紗布將鹿肉包成兩包,放在雞骨上,然后再放豬肉、加湯、醬油、料酒、胡椒粉,燒開,撇去浮沫,放干辣椒、姜、蔥用小火燒至鹿肉熟為止。
將鍋內(nèi)的干辣椒、姜、蔥揀出來,將鹿肉包解開,放在碟中間。
將鵪鶉蛋、胡蘿卜球燒入味,擺在鹿肉周圍,在鹿肉原湯內(nèi)下味精、水淀粉,收濃后,加香油,澆在鹿肉上即可。
材料:鹿肉350克,桂圓10克,山藥5克,蓮子5克,棗15克,枸杞子3克,鹽3克,味精2克,料酒5克,白砂糖5克。
做法:
將鹿肉切成小塊,用清水漂去血水,焯水。
桂圓去皮取肉,蓮子泡發(fā)。
將鹿肉、桂圓、淮山、蓮子、紅棗、枸杞放入燉盅內(nèi),加入高湯,急火開鍋,慢火燉2小時(shí),放入調(diào)料即成。
材料:鹿肉100克,海參100克,猴頭菇75克,料酒10克,鹽3克,味精2克,雞精3克,姜汁10克,蔥汁10克。
做法:
猴頭菇洗凈泡透,切片;鹿肉切片;海參切片。
海參入沸水鍋中焯透撈出。
?鍋內(nèi)加入高湯,下入猴頭蘑、鹿肉片燒開,撇去浮沫;加入海參及料酒、精鹽、雞精、蔥姜汁燒開,用小火至軟爛。
再撇凈浮沫,加味精調(diào)味即成。
材料:鹿肉250克,人參5克,黃芪5克,白術(shù)3克,芡實(shí)5克,枸杞子5克,茯苓3克,熟地黃3克,肉蓯蓉3克,肉桂3克,白芍3克,益智仁3克,仙茅3克,澤瀉3克,酸棗仁3克,山藥3克,遠(yuǎn)志3克,當(dāng)歸3克,菟絲子3克,懷牛膝3克,淫羊藿3克,生姜3克。
做法:
將鹿肉洗凈,略燙,切成小塊,骨頭拍破,21味中藥洗凈,切片,一并裝入紗布袋內(nèi),扎緊袋口。
鹿肉、骨頭和藥袋同放在砂鍋內(nèi),加入清水,高出肉面,酌加適量蔥、姜、食鹽和胡椒粉。
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煨燉,以鹿肉熟爛為度。
撈去藥袋,酌加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