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huán)境
月愛寺是我國較為古老的寺院遺址之一,始建于北周大定辛丑年間(公元585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歷史。它位于邯鄲東北九公里處的邯鄲縣尚北鎮(zhèn)西尚璧村,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另外在村北有耕地七十余畝。據(jù)傳說建寺之初,該寺住持法名“月愛”故此而得名。據(jù)《邯鄲縣志》記載,公元627年,唐王李世民征來到邯鄲,攻打永年廣府城竇建德部,曾駐軍于此。
并親筆題詞刻碑紀念。但因歷代兵馬戰(zhàn)亂,此碑早已流失無存。據(jù)《中國名勝叢書》記載,唐天寶十三年(公元742年),詩人李白應安徽縣令韋仲堪邀請,為九華山題詞,路經(jīng)邯鄲慕名而至月愛寺,并親筆題詩一首:“蕭寺馱經(jīng)馬,原從竺國來。月愛殿栩生,輝煌似五臺。”
歷任住持
據(jù)埤文記載,在第一任主持月愛法師之后,明正德十三年住持為上妙下琦法師;解放前住持為上果下緣;一九九零年前由上安下疆法師在此任住持;現(xiàn)會住持上得下真法師。
歷史沿革
1987年月愛寺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定為開放寺院。一九九八年一部,十月藏經(jīng)樓建成后,邢臺市佛教協(xié)會捐贈《乾隆大藏經(jīng)》一部,共一百六十八冊。這部佛學巨著成為月愛寺鎮(zhèn)寺之寶。一九九九年八月,該寺院又被中國佛教協(xié)會列為全國百家重點寺院之一,并收入《中國佛教兩千年》大型畫冊。會長趙樸初居士為畫冊親筆,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首發(fā)式?,F(xiàn)收藏在藏經(jīng)樓內(nèi)。畫冊長65厘米,寬49厘米,重54公斤。
2000年寺院又收買西院民房地1600平方米。建成了23 米高的蓮池會塔。供寺僧安放舍利之用。
二零零一年又在西院建成了具有明清時代建筑特色的地藏王殿和西方三圣殿。寺內(nèi)供有毗盧佛、釋迦牟尼佛、彌勒菩薩像等漢白玉塑像,另有銅制的地藏王菩薩像,阿彌陀佛像,觀世音菩薩像,大勢至菩薩像。有緬甸玉雕制成的“華嚴三圣”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