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行教像,中國古代繪制的各種形式和風格的孔子像存世較多,但真正被廣泛認可和接受的是現(xiàn)存于山東曲阜孔廟的石刻本《孔子行教像》,一般認為該石刻本原作為唐代著名畫家吳道子所繪,但原作早已不幸遺失。
【名稱】孔子行教像
【類別】中國古畫/碑刻
【原作年代】唐代
【文物現(xiàn)狀】原作:遺失,碑刻:現(xiàn)藏山東曲阜孔廟
吳道子(約680-759年),唐代宮廷畫家,唐玄宗賜名道玄,陽翟(今河南禹縣)人,世稱畫圣。長于道釋人物、鳥獸、草木、臺閣等,除歷史畫和裝飾畫外,以宗教壁畫為主,僅壁畫就有三百余間。唐代敦煌莫高窟壁畫,多受吳風影響。
吳道子創(chuàng)造精神熱情充沛,想象力非常豐富,畫藝高超,技法高度嫻熟,描寫十分逼真,畫風稱吳家樣,落筆雄健,敷粉簡淡。其線描富有運動感、節(jié)奏感,有粗細、緊緩變化,渾圓厚實,挺拔有力,轉(zhuǎn)折自然,流暢飄動,亦被稱為“吳帶當風”。
吳道子傳世作品有《孔子行教像》、《送子天王圖》(現(xiàn)藏日本大阪市市立美術(shù)館)、《八七神仙卷》、《菩薩》、《鬼伯》等;現(xiàn)存壁畫真跡有《云行雨施》、《萬國咸寧》等。臺灣及流失海外的真跡也多達近百幅。
《孔子行教像》刻石摹本保存在曲阜孔廟圣跡殿,為國寶級文物。一千多年來,吳道子繪《孔子行教像》被世界公認為最能傳神再現(xiàn)至圣先師風范的孔子肖像畫。
《孔子行教像》整體畫風完全符合吳道子的風格,畫中孔子雍容大度,身體稍稍前傾,雙手作揖,謙卑有禮。孔子頭扎儒巾,雙目前視,須發(fā)飄逸,透出圣人的智慧。作品用筆提按流轉(zhuǎn)之間表現(xiàn)了畫家嫻熟的技法,深得“吳帶當風”的精髓。畫面上方題寫:先師孔子行教像;右上方題寫: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刪述六經(jīng),垂憲萬世;左下方落款:唐吳道子筆,并加蓋一方印章。
孔廟的石刻本《孔子行教像》堪稱孔廟的鎮(zhèn)廟之寶,由復制的石刻本拓印的《孔子行教像》拓本也成為山東省拓印最多的古跡拓本。
國禮版《孔子行教像》,2006年12月31日,時任日本首相的福田康夫先生訪華,專程前往曲阜祭拜孔子,由中國孔子基金會和中華文化研究會聯(lián)合制作了《孔子行教像》金卷作為國禮,由時任外交部黨組書記王毅親手贈送給福田康夫。國禮版《孔子行教像》包括吳道子版《孔子行教像》、清康熙題寫的萬世師表和曲阜孔府大門紀曉嵐題寫的對聯(lián),共同構(gòu)成一套傳統(tǒng)的中堂掛軸。
為突出國禮價值,國禮版《孔子行教像》特別采用9999純黃金宣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