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肚《本草經(jīng)集注》【性味】甘,溫。
《別錄》:微溫
《綱目》:甘,微溫,無毒
補虛損,健脾胃。治虛勞羸弱,泄瀉,下痢,消渴,小便頻數(shù),小兒疳積。
《別錄》:補中益氣,止渴、利。
《千金·食治》:斷暴痢虛弱。
《日華子本草》:補虛損,殺勞蟲,止痢。
釀黃糯米蒸搗為丸,甚治勞氣,并小兒疳蛔黃瘦病。
《本草圖經(jīng)》:主骨蒸熱勞,血脈不行,補羸助氣。
《隨息居飲食譜》:止帶、濁、遺精。
即豬胃。洗凈滑膩污物后用。
味甘,微溫?!侗静萁?jīng)疏》說:“豬肚,為補脾之要品。脾胃得補,則中氣益,利自止矣……補益脾胃,則精血自生,虛勞自愈?!惫恃a中益氣的食療方多用之。用于虛勞消瘦,脾胃虛腹瀉,尿頻或遺尿,小兒疳積。常配其它的食療藥物,裝入豬胃,扎緊,煮熟或蒸熟食。如治小兒消瘦,脾虛少食,便溏腹瀉,可配伍黨參、白術、薏苡仁、蓮子、陳皮煮熟食。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或入丸劑。
選方
1、治男子肌瘦氣弱,咳嗽漸成勞瘵:白術、牡蠣(燒)各四兩,苦參三兩。
為細末,以豬肚一個,煮熟研成膏,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米飲下,日三、四服。
2、(《御藥院方》豬肚丸) 治水瀉:獖豬肚一枚,凈洗去脂膜,入大蒜在內,肚滿為度,煮之,自晨至晚,肚蒜糜爛為度,杵成膏子,入平胃散同杵,丸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鹽湯或米飲空腹服。
3、(《世醫(yī)得效方》肚蒜丸) 治消渴,日夜飲水數(shù)斗,小便數(shù),瘦弱:豬肚一枚,凈洗,以水五升,煮令爛熟,諏二升已來,去肚,著少豉,渴即飲之,肉亦可吃。
又和米,著五味,煮粥食之佳。
4、(《食醫(yī)心鏡》) 治小便數(shù):豬肚一枚(洗去脂膜),黃連末三斤。
納豬肚中蒸之,暴乾,搗丸如梧子。
服三十丸,日再服,漸漸加之,以瘥為度。
忌豬肉。
5、(《肘后方》豬肚黃連丸) 治鼓脹水腫:健豬肚一個(不落水,翻出屎凈,在磚墻上磨去穢氣),將大蝦蟆裝入肚內,麻扎緊,煮熱,去蝦蟆,連湯淡食,勿入鹽醋。
6、(《經(jīng)驗廣集》) 治疳勞:木香一錢,黃連三錢,銀柴胡五錢,生地五錢,鱉甲(童便浸,醋炙)一兩。
上為末,入豬肚內,扎口,入瓶,童便、酒煮爛搗尤,米飲下五十丸。
7、(《幼科指掌》豬肚丸) 治腎臟風毒氣攻注腰腳,或瘡或腫,臍腹冷痛:獖豬肚一個(洗凈),蒔蘿(炒)、硫黃(研)、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硇砂半兩。
上五味,除豬肚外,搗研為末,入盡藥末于豬肚內,用線密縫,酒煮令爛,候灑盡,將豬肚切開,入木臼中熟搗一、二千下,侯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溫酒下三十丸。
(《圣濟總錄》豬肚丸)
《本草經(jīng)疏》: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補,則中氣益,利自止矣。
《日華子》主補虛損,蘇頌主骨蒸勞熱。
血脈不行,皆取其補益脾胃,則精血自生,虛勞自愈,根本固而后五臟皆安也。
口味
鮮香可口,麻辣誘人。
主要材料
豬肚500克、紅辣椒1個、青辣椒1個、大蔥1根、生姜1塊、花椒適量、大料適量、干辣椒適量。
味料
香油1小匙、料酒1/2大匙、香醋1小匙、精鹽1小匙、味精1/2小匙。
做法
1、大蔥洗凈切段;生姜洗凈,部分去皮拍松,部分切末備用;將豬肚反復用清水洗凈;青、紅辣椒洗凈切絲;
2、燒開水,把豬肚氽一下,呈白色時撈出刮洗干凈,除去油脂;
3、洗凈鍋,再加水燒開,放入豬肚、蔥段、姜塊、辣椒、大料、花椒、料酒,大火燒開后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煮;
4、約1小時后取出豬肚晾涼,切成絲裝盤,然后放入辣椒絲;
5、將精鹽、味精、香醋、香油調勻,淋在肚絲和辣椒絲上,撒上姜末即可。
原料
白胡椒,性味辛、溫。入胃、大腸經(jīng)。含胡椒堿、胡椒脂堿和揮發(fā)油等。功能溫中散寒,醒脾開胃?!侗静菥V目》認為它“暖腸胃,除寒濕反胃,虛脹冷積,陰毒”。《唐本草》說它“主下氣,溫中,去痰,除臟腑中風冷”?!逗K幈静荨分赋鏊伞叭ノ缚跉馓摾洌奘巢幌?,霍亂氣逆,心腹卒痛,冷氣上沖”。
豬肚即豬胃,性味甘、微溫,入胃經(jīng)。功能健脾胃,補虛損,通血脈,利水,除疳。《別錄》說它“補中益氣,止渴、利”?!侗静輬D經(jīng)》記載它能治“骨蒸熱勞,血脈不行,補羸助氣”?!度杖A子本草》還說用豬肚釀黃糯米蒸搗為丸,可治勞氣以及小兒疳積黃瘦病。
做法
1、購買豬肚一只,反復用水沖洗凈。
2、把約15克白胡椒打碎,放入豬肚內,并留少許水分。
3、然后把豬肚頭尾用線扎緊,慢火煲1個小時以上(至豬肚酥軟),加鹽調味即可。
4、另外,湯煲好后的豬肚酥爛滑軟,切條裝盤,再撒上白芝麻和鮮醬油,是一道非常不錯的冷盤。
功用
可以用于治療胃寒,心腹冷痛,因受寒而消化不良,吐清口水,虛寒性的胃、十二指腸潰瘍等。其實,這道湯煲成以后呈現(xiàn)牛奶般的乳白色,不僅濃厚暖心具有不一般的飲食藥療效果,而且還非常美味,可以作為冬天的一道家常菜。
材料
豬肚一個、枝竹二兩、白果仁1/2飯碗、生/熟薏米各1/4飯碗、馬蹄六個。
做法
1、先將豬肚內之脂肪除去,翻轉用鹽、生粉揉捏擦勻,用清水沖洗,然后重復數(shù)次,最后用滾水滾片刻,用清水再漂洗乾凈,枝竹,用清水洗乾凈,折段;
2、白果去殼、去心,用滾水浸一會去衣;
3、生、熟薏米用水洗乾凈;
4、馬蹄去皮、去蹄,切片;
5、將適量之清水放入瓦煲內,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后放入所有材料,改用中火煲三小時左右,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原料
豬肚、大蒜;
做法
1、大蒜洗干凈,去根,切段;
2、鍋中底油,油熱倒入熟豬肚煸出30秒這樣,然后加點醬油繼續(xù)煸炒一下;
3、大蒜段瀝干水份倒入鍋里,加點鹽,混炒2到3分鐘就可以了;
4、這道菜很簡單,好吃好做,也沒有什么技術難度,你可以試著做做的。
材料
酸筍100克,煮好豬肚500克,鹽5克,生抽5克,白糖5克,老抽5克,蒜蓉10克,指天椒5-6個。
做法
1、小心將酸筍取出,洗凈,切片。
2、鍋里放油,把蒜蓉、指天椒下鍋爆香,倒入酸筍加鹽炒出香味。
3、再倒入豬肚,翻炒,加入生抽和老抽白糖,小火燜兩分鐘。
4、大火翻勻即可快速出鍋。
材料
豬肚一個、姜5片、蒜一個、蔥一節(jié)、花椒10粒、粗鹽20克、白醋20毫升、白胡椒粉5克、鹽5克、姜末15克、醬油2克、味精一克、醋15克、芝麻香油5克、豬肚原湯(冷)50克。
做法
1、將豬肚加粗鹽和白醋反復搓洗,至表面無粘液。
2、將豬肚洗凈放進冷水鍋里煮。
3、至水開后,煮至豬肚表面凝固,無粘液。
4、將豬肚撈出洗凈,去除表面的油膘、白筋、雜質。
5、重新煮一鍋水,放入豬肚、適量鹽、姜、蔥、蒜、花椒、白胡椒粉。煮開后打去表面浮沫,大火煮30分鐘,關火,鍋不用移動放在爐上至涼。
6、取豬肚200克斜切成片擺盤。
7、將調料姜末、醬油、鹽、味精、醋、豬肚原湯全部調勻,淋在上面即可。
豬肚中含有大量的鈣、鉀、鈉、鎂、鐵等元素和維生素A、維生素E、蛋白質、脂肪等成分。
選購忌
呈淡綠色,粘膜模糊,組織松弛、易破,有腐敗惡臭氣味的不要選購。
食用忌
豬肚與蓮子(用白茄枝燒)易中毒。
儲存
豬內臟不適宜貯存,應隨買隨吃。
豬肚是內臟器官,有特殊的味道,烹飪前的清洗時很重要的工序。
巧洗
將豬肚用清水洗幾次,然后放進水快開的鍋里,經(jīng)常翻動,不等水開就把豬肚子取出來,再把豬肚子兩面的污物除掉就行了。
巧做豬肚
豬肚燒熟后,切成長條或長塊,放在碗里,加點湯水,放進鍋里蒸,豬肚會漲厚一倍,又嫩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