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菜,莼菜科莼菜屬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莖小,莖細長,多分枝;葉二型,浮水葉為盾狀,上面綠色,下面帶紫色,無毛;花小,暗紫色,花藥條形,果實革質(zhì),長圓狀卵形,頂端有彎刺。花期6月,果期10~11月。莼菜的得名,緣于它的嫩莖像細絲。
莼菜原產(chǎn)中國東南部,大多生在長江流域沼澤地,尤以杭州西湖、江蘇太湖等地聞名,江西、湖南、四川、云南也有;國外地區(qū),俄羅斯、日本、印度、大洋洲東部及非洲西部也有分布。莼菜適應性強,性喜溫暖和陽光充足、水質(zhì)清潔的深水環(huán)境中,具有一定的耐寒性。莼菜的繁殖方式一般為分株繁殖。
莼菜的莖葉含有豐富的膠質(zhì),鮮墩細滑,與茭白、鱸魚并稱為“江南三大名菜”?!洱R民要術》稱:“芽羹之菜,莼為第一”。莼菜不僅是珍貴的食材,還具有清熱、消腫、解毒的功效,主治濕熱痢疾、黃疽、水腫、小便不利、熱毒癰腫,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西晉時,張翰在京城洛陽當官,看到秋風起,就想起了家鄉(xiāng)的莼菜、鱸魚,競棄官而歸。后人就將懷念家鄉(xiāng),稱為“莼鱸之思”。
莼菜原產(chǎn)中國東南部,原廣泛分布在北半球的許多地區(qū),現(xiàn)主要分布在中國、俄羅斯、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北美、加拿大等地,大洋洲東部及非洲西部均有分布。
在中國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蘇、云南等地,在北緯30°以南地區(qū)分布廣泛,大多生在長江流域沼澤地,尤以杭州西湖、江蘇太湖等地聞名,中國黃河以南、湖北西部利川及重慶市石柱縣所有沼澤池塘都有生長,在江蘇的太湖(還是“太湖八仙”之一),蘇北的高寶湖,尤其以湖北省利川市福寶山莼菜出口韓國、日本等國。
杭州的西湖和雷波縣的馬湖,湖北省利川市和重慶石柱縣黃水鎮(zhèn)等地生產(chǎn)的莼菜聞名于世。
莼菜,莼菜科莼菜屬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花兩性,須根系,主要分布在10-15cm土層;根莖小,莖細長,多分枝;根狀莖具葉及匍匐枝,后者在節(jié)部生根,并生具葉枝條及其它匍匐枝。
葉橢圓狀矩圓形,葉二型,浮水葉為盾狀,長3.5-6厘米,寬5-10厘米,上面綠色,下面藍綠、紫色,兩面無毛,從葉脈處皺縮;葉柄長25-40厘米,和花梗均有柔毛?;ㄖ睆?-2厘米,暗紫色;花梗長6-10厘米;萼片及花瓣條形,長1-1.5厘米,先端圓鈍;花藥條形,約長4毫米;心皮條形,具微柔毛。堅果矩圓卵形,革質(zhì),頂端有彎刺,有3個或更多成熟心皮;種子1-2,卵形?;ㄆ?月,果期10-11月。
莼菜適應性強,性喜溫暖和陽光充足、水質(zhì)清潔的深水環(huán)境中,具有一定的耐寒性。
莼菜生長適溫為20~30℃,在水質(zhì)清潔、土壤肥沃、水深20~60cm 的水域中生長好,水面溫度達40℃時生長緩慢, 氣溫低于15℃時生長逐漸停止,同化產(chǎn)物向莖中貯運,休眠芽形成。
遇霜凍則葉片和部分水中莖枯死, 以地下莖和留存的水中莖越冬。
莼菜的繁殖方式一般為分株繁殖。育苗采用無性和有性兩種方法,一般采用無性繁殖,又稱為莖株繁殖。
選擇土壤淤泥較厚,腐植質(zhì)含量豐富,但淤泥不過深的田塊做苗床,整理好苗床,基土施足,苗床配好底肥,搭好塑料棚架,選用越冬休眠芽發(fā)育而成的營養(yǎng)株斜插在苗床上,蓋塑料膜。待營養(yǎng)株生長到一定長度后,向深度定植。
莼菜喜溫暖水濕,生長發(fā)育過程需要適宜強度,澄清水質(zhì),肥沃底土等環(huán)境條件。栽植田塊要選在無工業(yè)污染,能排能灌一年四季不于水的田塊。
首先要加固成型田埂,深1米,做到不滲漏水,修筑好灌排水堰;二是田里培植加厚土層。要求肥沃疏松的土壤10-14厘米,含有機質(zhì)2-3%,PH值4-6。每畝用腐熟堆廄肥1500千克或熟牛羊糞1500千克,腐熟餅肥50千克、復合肥20一25千克作底肥;三是消毒滅菌。用硫酸銅、草木灰、殺螺、菜籽餅等對栽培田進行消毒;四是采用化學除草。
在莼菜移栽之前,畝用二鉀四氯150-200克水25千克噴霧栽培田一次。
莼菜一年四季均可栽植,尤以春季萌發(fā)前移栽成活率最高,又可當年收獲。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為最佳時間。移栽時起苗剪成每段2-3節(jié),采用穴栽,每穴一株,穴距30厘米,將植株插斜水中。
莼菜移栽當年,基肥充足就一般不需追肥。但在貧瘠土壤或基肥不足,發(fā)現(xiàn)葉小、發(fā)黃、芽細、膠質(zhì)少時應及時追肥。一般畝施尿素5-10千克,并與粘性河沙和搓成湯團狀泥團,將泥團塞人水下莼菜穴土中,使其逐漸溶解,供植株陸續(xù)吸收。
之后,每年冬春萌芽前畝施草塘泥1500千克或腐熟餅肥50千克,并加過磷酸鈣50千克。搞好水質(zhì)、水位的控制管理。
水位控制:初栽期水位深10-30厘米,由淺逐步加深;立夏后,水位逐漸加深到60-80厘米以上,但不超過1米。
水質(zhì)控制:透明度宜在40厘米以上,一旦過濃應立即換水,以保持清潔,以微流動的活水更佳。如為靜水池塘,應經(jīng)常換水,以增加水中氧氣。
莼菜春季移栽后,到7月中下旬,莼菜葉基本蓋滿水面時即可采收。以后每年的5-10月份間分次采收。
當年栽植的應少采多留,以養(yǎng)為主,為第二年高產(chǎn)打基礎。采摘莼菜必須掌握標準,即在卷葉基本長足,但尚未散開時連同葉和嫩梢一齊采摘。采得過嫩,花工大,產(chǎn)量低,效益差;采得老,葉松散,纖維和單寧成份增加,苦味重,品質(zhì)低劣。所以,要視其植株生長快慢,一般隔5-10天采收一次。
加工保鮮方法一般是采用的罐藏保鮮。其主要工藝流程是收購----殺青----冷卻----分級---- 加食用醋酸----包裝---滅菌---檢驗---入庫。
莼菜的主要蟲害美甲蟲。食根金花蟲、螺螄、組以等。菱甲蟲發(fā)生初期用 25%殺蟲雙500倍液或 90%晶體敵百蟲 800倍液噴霧;食根金花蟲每畝用呋喃丹2-3千克拌細土25-30千克,做成核桃大小的藥丸施人士中;螺螄和蝌蚪用具螺殺每畝0.5-l千克,拌制毒土或用菜籽餅第畝5-10千克撒施。
葉腐病是莼菜的主要病害,主要是采取預防措施:保護水質(zhì)清潔、流動或經(jīng)常換水,不使用未經(jīng)腐熟的有機肥,移栽前用生石灰清田,生長期及時清除水綿和雜草,發(fā)病初期及時剪除發(fā)病病葉、病枝,并集中深埋或銷毀,防止其漫延和擴張。
莼菜是珍貴的野生水生蔬菜,含有酸性多糖、蛋白質(zhì)、氨基酸、維生素、組胺和微量元素等,其應用價值集中于醫(yī)用價值和食用價值。
《齊民要術》稱:“芽羹之菜,莼為第一”。莼菜不僅是珍貴的食材,還具有清熱、消腫、解毒的功效,主治濕熱痢疾、黃疽、水腫、小便不利、熱毒癰腫,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古人所謂"莼鱸風味"中的"莼",就是指的這個菜,亦作藥用。
莼菜具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的功效。治熱痢、黃疽、癰腫、疔瘡。以全草入藥。性味:甘,寒。主治清熱解毒,止嘔。主治高血壓病,瀉痢,胃痛,嘔吐,反胃,癰疽疔腫,熱癤。鮮品煮食或搗爛吞服,外用鮮品搗爛敷患處。
《性奈》甘、寒,無毒。成分:葉的背面分泌一種類似瓊脂 (洋菜)的粘液,在末透露出水面的嫩葉,此種粘液更多。又含蛋白質(zhì)、脂肪、多縮戊糖、沒食子酸等。功用 止嘔,止瀉痢,消炎解毒。
胃?。簢I吐翻胃(包括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癌等):鮮莼菜與鮮鯽魚同煮食(宜清淡一些,不要太咸)。亦有單用藥菜煮食治療胃癌,獲得滿意療效的報道。
高血壓:鮮莼菜加冰糖適量燉服。
癰疽疔腫,頭上熱癤,無名腫毒:鮮莼菜,鮮大青葉適量,一起搗爛,加白糖再搗如泥,敷于患部,干即更換。同時,另用溫黃酒送服此藥半杯,一日2次。
莼菜的粘液質(zhì)含有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及多縮戊糖,有較好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抑制細菌的生長,食之清胃火,瀉腸熱,搗爛外敷可治癰疽疔瘡。
莼菜粘液中的多糖,對實驗動物某些腫瘤有抑制作用,將加入癌瘤毒遺傳基因的B淋巴細胞和致癌物一起培養(yǎng)后,再把莼菜中的成分摻入,結果發(fā)現(xiàn)其對癌瘤毒的活化性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治肺病,莼菜佐膳。久之自愈。
防治貧血、肝炎,莼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它是細胞生長分裂及維持神經(jīng)細胞髓鞘完整所必需的成分,臨床上可用于防治惡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肝炎及肝硬化等病癥。益智健體。
莼菜中含有豐富的鋅,為植物中的“鋅王”,是小兒最佳的益智健體食品之一,可防治小兒多動癥。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莼菜含有一種酸性雜多糖,它不僅能夠增加免疫器官--脾臟的重量,而且能明顯地促進巨噬細胞吞噬異物,是一種較好的免疫促進劑,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預防疾病的發(fā)生。
莼菜嫩莖葉作蔬菜,采莼菜尚未透露出水面的嫩葉食用,是一種地方名菜。
由于多年未做有效的品種提純復壯和品種保護,莼菜種性退化已經(jīng)比較嚴重,質(zhì)量和產(chǎn)量都在下降。
2011年,西湖莼菜入選浙江省首批農(nóng)作物種質(zhì)資源保護名錄,并已在西湖區(qū)大清谷生態(tài)區(qū)和雙浦鎮(zhèn)各建立了一個占地5畝的西湖莼菜種質(zhì)資源保護區(qū),開展有關研究和保護工作。(引自杭州日報-西湖莼菜入選浙江首批農(nóng)作物種質(zhì)資源保護名錄,2011.1.11)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植物部分);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極危;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無危(LC);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