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學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別名:黃梔子、山梔、白蟾,是茜草科梔子屬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圓柱形,灰色。葉對生,革質(zhì),稀為紙質(zhì),少為3枚輪生,葉形多樣,兩面常無毛,上面亮綠,下面色較暗。
植物梔子的果實也稱作“梔子”,是傳統(tǒng)中藥,屬衛(wèi)生部頒布的第l批藥食兩用資源,具有護肝、利膽、降壓、鎮(zhèn)靜、止血、消腫等作用。在中醫(yī)臨床常用于治療黃疸型肝炎、扭挫傷 、高血壓、糖尿病等癥。含番紅花色素苷基,可作黃色染料。
梔子氣味芳香濃郁,歷來受百姓所喜愛,但梔子形態(tài)平淡,造型單調(diào),雖香味可嘉,但上不了廳堂。故在古代,花農(nóng)們經(jīng)過辛勤勞作、定向培育,早已培育出很多重瓣變種。如常見的:大花梔子G. J.var.grandifloraNakai、卵葉梔子G. J.var.ovalifoliaNakai、狹葉梔子G. J.var.angustifoliaNakai、斑葉梔子G. J.var.aureo-variegataNakai。
由于花農(nóng)的定向培育,已經(jīng)把梔子分成“藥用梔子”和“賞花梔子”了,即原來的單瓣的野生梔子作為“藥用梔子”,通常以其果實入藥;而人工培育出來的重瓣梔子則作為“賞花梔子”,其實也只能作為賞花梔子,這種梔子一般不結(jié)果,而有結(jié)果的其果實也不做藥用。
變異類型
本種分布較廣,生長在不同的環(huán)境,使其習性、葉的形狀及大小、果實的形狀及大小等均發(fā)生一些變異。其變異主要可分為兩個類型:一類通常稱為“山梔子”,果卵形或近球形,較小;另一類通常稱為“水梔子”,果橢圓形或長圓形,較大。據(jù)稱前者適為藥用,后者適為染料用。一些學者亦根據(jù)其葉、花、果實等的變異,定為若干變種或變型。
產(chǎn)于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香港、廣西、海南、四川、貴州和云南,河北、陜西和甘肅有栽培,其中河南省唐河縣的梔子獲得“國家原產(chǎn)地地理標志認證”,為全國最大的梔子生產(chǎn)基地,有“中國梔子之鄉(xiāng)”的美譽 ?。
國外分布于日本、朝鮮、越南、老撾、柬埔寨、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太平洋島嶼和美洲北部,野生或栽培。
梔子為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圓柱形,灰色。葉對生,或為3枚輪生,革質(zhì),稀為紙質(zhì),葉形多樣,通常為長圓狀披針形、倒卵狀長圓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3-25厘米,寬1.5-8厘米,頂端漸尖、驟然長漸尖或短尖而鈍,基部楔形或短尖,兩面常無毛,上面亮綠,下面色較暗;側(cè)脈8-15對,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葉柄長0.2-1厘米;托葉膜質(zhì)。
花芳香,通常單朵生于枝頂,花梗長3-5毫米;萼管倒圓錐形或卵形,長8-25毫米,有縱棱,萼檐管形,膨大,頂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30毫米,寬1-4毫米,結(jié)果時增長,宿存;花冠白色或乳黃色,高腳碟狀,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狹圓筒形,長3-5厘米,寬4-6毫米,頂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廣展,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5-4厘米,寬0.6-2.8厘米;花絲極短,花藥線形,長1.5-2.2厘米,伸出;花柱粗厚,長約4.5厘米,柱頭紡錘形,伸出,長1-1.5厘米,寬3-7毫米,子房直徑約3毫米,黃色,平滑。
果卵形、近球形、橢圓形或長圓形,黃色或橙紅色,長1.5-7厘米,直徑1.2-2厘米,有翅狀縱棱5-9條,頂部的宿存萼片長達4厘米,寬達6毫米;種子多數(shù),扁,近圓形而稍有棱角,長約3.5毫米,寬約3毫米?;ㄆ?-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種子繁殖
播種期分春播和秋播,以春播為好。在2月上旬至2月下旬(立春至雨水)。選取飽滿、色深紅的果實,挖出種子,于水中搓散,撈取下沉的種子,晾去水份;隨即與細土或草木灰拌勻,條播于畦溝內(nèi),蓋以細土,再覆蓋稻草;發(fā)芽后除去稻草,經(jīng)常除草,如苗過密,應陸續(xù)勻苗,保持株距10-13cm。幼苗培育1-2年,高30余厘米,即可定植。
扦插繁殖
扦插期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春季2月中下旬。剪取生長2-3年的枝條,擯節(jié)剪成長17-20cm的插穗。插時稍微傾斜,上端留一節(jié)露出地面。約一年后即可移植。
定植
2-3月間定植,按株距1.2-2m,作好直徑50cm,深30cm的穴,并用堆肥10kg與細土拌勻作基肥。每穴栽苗1株。
水插法
雖然繁殖梔子的方法有多種,但最簡便快捷的是漂浮的水插法,首先找泡沫板一塊,并往上打孔,將梔子當年半熟枝剪下,插入泡沫板的孔中,然后將泡沫板放入裝滿水的桶中,將桶放在既能讓漂板穗條遮陰,又能讓陽光照射水桶的環(huán)境,將水溫控制在18℃-25℃之間,梔子一星期即能長出3厘米以上的根。此方法扦插梔子,成活率為100%。
幼苗期須經(jīng)常除草、澆水,保持苗床濕潤,施肥以淡人糞尿為佳。定植后,在初春與夏季各除草、松土、施肥1次,并適當壅土。
土壤
梔子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故土壤的微酸性環(huán)境,是決定梔子生長好壞的關(guān)鍵。培養(yǎng)土應用微酸的沙壤紅土7成,腐葉質(zhì)3成混合而成。將土壤pH值控制在4.0-6.5之間為宜。
溫度
梔子的最佳生長溫度為16℃-18℃。溫度過低和太陽直射都對其生長極為不利,故夏季宜將梔子放在通風良好、空氣濕度大又透光的疏林或陰棚下養(yǎng)護。冬季放在見陽光、溫度又不低于0℃的環(huán)境,讓其休眠,溫度過高會影響來年開花。
水分
梔子喜空氣濕潤,生長期要適量增加澆水。通常盆土發(fā)白即可澆水,一次澆透。夏季燥熱,每天須向葉面噴霧2次-3次,以增加空氣濕度,幫助植株降溫。但花現(xiàn)蕾后,澆水不宜過多,以免造成落蕾。冬季澆水以偏干為好,防止水大爛根。
肥料
梔子是喜肥的植物,為了滿足其生長期對肥的需求,又能保持土壤的微酸性環(huán)境,可事先將硫酸亞鐵拌入肥液中發(fā)酵。進入生長旺季4月后,可每半月追肥一次(施肥時最好多兌些水,以防燒花)。這樣既能滿足梔子對肥料的需求,又能保持土壤環(huán)境處于相對平衡的微酸環(huán)境,防止黃化病的發(fā)生,同時又避免了突擊補硫酸亞鐵,局部過酸對梔子的傷害。
整地
育苗地,先深耕33cm左右,除去石礫及草根,再行造畦,畦高17cm,寬1.3m。打碎土塊,耙平,每畝施基肥2000kg。然后按行距27cm,挖寬7cm、深3cm的橫溝,以待播種。
盆栽
盆栽用土以40%園土、15%粗砂、30%廄肥土、15%腐葉土配制為宜。梔子苗期要注意澆水,保持盆土濕潤,勤施腐熟薄肥。澆水以用雨水或經(jīng)過發(fā)酵的淘米水為好。生長期如每隔10-15天澆1次0.2%硫酸亞鐵水或礬肥水(兩者可相間使用),可防止土壤轉(zhuǎn)成堿性,同時又可為土壤補充鐵元素,防止梔子葉片發(fā)黃。夏季,梔于花要每天早晚向葉面噴一次水,以增切空氣濕度,促進葉面光澤。
盆栽梔子,8月份開花后只澆清水,控制澆水量。十月寒露前移入室內(nèi),置向陽處。冬季嚴控澆水,但可用清水常噴葉面。每年5-7月在梔子生長旺盛期將停止時,對植株進行修剪去掉頂梢,促進分枝萌生,使日后株形美、開花多。梔子多采用扦插法和壓條法進行繁殖,也可用分株和播種法繁殖,但很少采用。
扦插可分為春插和秋插。春插于2月中下旬進行;秋插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進行。插穗選攝2-3年的枝條,截成10-12厘米的段子,留頂上兩片葉子,各剪去一半,然后斜插入插床中,土面上只留一節(jié),注意遮蔭和保持一定濕度,一般 1個月可生根,1年后移植。南方還有采用水插法繁殖的,即將插穗插在用葦稈編織的圓盤上,任其漂浮在水面上,使其下部在水中生根,再移植栽培。
壓條可在4 月清明前后或梅雨季節(jié)進行。選三年生母株上一年生健壯枝條,將其拉到地面,刻傷枝條上的入土部位,如能在刻傷部位蘸上200ppm粉劑案乙酸,再蓋上土壓實,則更容易生根。一般個把月生根后即可與母株分離,到第二年春再帶土移栽。
梔子主要病害有褐斑病、炭疽病、煤污病、根腐病、黃化病等,在室內(nèi),病害全年都可能發(fā)生,嚴重時植株落葉、落果或枯死。在病害發(fā)生初期或發(fā)生期施用多茵靈、退菌特等可有效地防治病害。
梔子經(jīng)常容易發(fā)生葉子發(fā)黃的黃化病,黃化病由多種原因引起,故須采取不同措施進行防治。缺肥引起的黃化病:這種黃化病從植株下部老葉開始,逐漸向新葉蔓延。
致病原因
1、缺鉀:老葉由綠色變成褐色。
2、缺磷:老葉呈紫紅或暗紅色。對以上諸種情況,可迫施腐熟的人糞尿或餅肥。缺鐵引起的黃化?。哼@種黃化病,表現(xiàn)在新葉上,開始時葉片呈淡黃色或白色,葉脈仍是綠色,嚴重時葉脈也呈黃色或白色,最終葉片會干枯而死。對這種情況,可噴灑0.2%—0.5%的硫酸亞鐵水溶液進行防治。
3、缺鎂引起的黃化病:這種黃化病由老葉開始逐漸向新葉發(fā)展,葉脈仍呈綠色,嚴重時葉片脫落而死。對這種情況,可噴灑0.7%—0.8%硼鎂肥防治。澆水過多、受凍等,也會引起黃葉現(xiàn)象,所以在養(yǎng)護過程中要特別加以注意。梔子在冬季室內(nèi)通風不良及溫濕度過高時,容易發(fā)生介殼蟲危害,并伴有煤煙病發(fā)生。對介殼蟲,可用竹簽刮除,也可用20號石油乳劑加200倍水進行噴霧防治。對煤煙病,可用清水擦洗,或用多菌靈10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
4、缺氮:單純?nèi)~黃,新葉小而脆。
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糠介,另一種是吹棉介。
煤煙病便是介殼蟲的排泄物滋生細菌所致。這兩種介殼蟲都是屬刺吸式害蟲。蟲背部表面附有一層臘質(zhì),一般藥物無法穿透,可用吡蟲啉類或其改良劑進行噴霧滅殺。每周一次,一般需要2-3次才能滅殺徹底。
煤煙病就是黑霉菌感染,噴灑任何藥物都不會自行脫落,必須進行擦洗,方可解決。
梔子是秦漢以前應用最廣的黃色染料,梔子的果實中含有酮物質(zhì)梔子黃素,還有藏紅花素等,用于染黃的物質(zhì)為藏紅花酸?!稘h官儀》記有:“染園出梔、茜,供染御服?!闭f明當時染最高級的服裝用梔子。古代用酸性來控制梔子染黃的深淺,欲得深黃色,則增加染中醋的用量。用梔子浸液可以直接染織物成鮮艷的黃色,工藝簡單,漢馬王堆出土的染織品的黃色就是以梔子染色獲得的。但梔子染黃耐日曬的能較差,因此自宋以后染黃又被槐花部分取代。
因為其重要性,太史公在《史記。貨殖列傳》有“千畝梔、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钡挠涊d。
染色方法:新鮮的梔子果,捏碎泡水3小時,過濾,即可取染液。干梔子果,放入熱水浸泡一夜,泡軟后將果實剝開或捏碎,加火煎煮,煮沸續(xù)煮30分,熄火,過濾取第一次染液;可重復煎煮取3~4次染液。
功能主治
清熱,瀉火,涼血。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
梔子出自《本草圖經(jīng)》:梔子,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
實用復方
1、治傷寒發(fā)汗、吐、下后,虛煩不得眠,心中懊NONG:梔子十四個(剖),香豉四合(綿裹)。上二昧, 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納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為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后服。(《傷寒論》梔子豉湯)
2、治傷寒大病瘥后勞復者:枳實三枚(炙),梔子十四個(剖),豉一升(綿裹)。上三味,以清漿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內(nèi)枳實、梔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溫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內(nèi)大黃如博棋子五、六枚。(《傷寒論》枳實梔子豉湯)
3、治傷寒身黃發(fā)熱:肥梔子十五個(剖),甘草一兩(炙),黃柏二兩。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梔子半,去滓,分溫再服。(《傷寒論》梔子柏皮湯)
4、治濕熱黃疸:山梔四錢,雞骨草、田基黃各一兩。水煎,日分三次服。(《廣西中草藥》)
5、治尿淋,血淋, 鮮梔子二兩,冰糖一兩。煎服。(《閩東本草》)
6、治小便不通:梔子仁二七枚,鹽花少許,獨顆蒜一枚。上搗爛,攤紙花上貼臍,或涂陰囊上,良久即通。(《普濟方》)
7、治急性胃腸炎,腹痛,上吐下瀉:山梔三錢,盤柱南五味(紫金皮)根五錢,青木香二錢。上藥炒黑存性,加蜂蜜五錢。水煎,分二次服。(《單方驗方調(diào)查資料選編》)
8、治口瘡、咽喉中塞痛,食不得:大青四兩,山梔子、黃柏各一兩,白蜜半斤。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下蜜更煎一兩沸,含之。(《普濟方》梔子湯)9.治目赤:取山梔七枚,鉆透,入煻灰火煨熟,以水一升半,煎至八合,去滓,入大黃末三錢匕,攪勻,食后旋旋溫服。(《圣濟總錄》梔子湯)
10、治胃脘火痛,大山梔子七枚或九枚,炒焦,水一盞,煎七分,入生姜汁飲之。(《丹溪纂要》)
11、治鼻中衄血:山梔子燒灰吹之。(《簡易方論》)
12、治肺風鼻赤酒:老山梔為末, 黃蠟等分溶和。為丸彈子大??招牟?、酒嚼下。忌酒、炙煿。(《本事方》)
13、治赤白痢并血痢:山梔子仁四七枚。銼, 以漿水一升半,煎至五合,去滓??招氖城胺譁囟#ā妒備洝窏d子仁湯)
14、治熱水腫:山梔子25克,木香7克,白術(shù)12克。細切,水煎服。(《丹溪心法》)
15、治婦人子腫濕多:炒山梔子一合。為末,米飲吞下,或丸服。(《丹溪心法》)
16、治折傷腫痛:梔子、白面同搗,涂之。(《瀕湖集簡方》)
17、治火丹毒:梔子,搗和水調(diào)敷之。(《梅師集驗方》)
18、治火瘡未起:梔子仁灰,麻油和封,惟厚為佳。(《千金方》)
19、治瘡瘍腫痛:山梔、蒲公英、銀花各四錢。水煎,日分三次服。另取生銀花藤適量, 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20、治燒傷:梔子末和雞子清濃掃之。(《救急方》)。
21、治遠年日久 內(nèi)外臁瘡:山梔(燒作灰 研為細末)、乳香(另研)各半錢 輕粉少許.上再研為末 用瓷器盛貯.每用時先將蔥白、花椒煎湯洗瘡.稍歇 再溫漿水又洗一次 候惡水去盡 再將白水煮百沸 候溫再洗.但瘡口膿水血絲清水各盡 又用粉帛拭干.然后敷之.如干者香油調(diào)敷 濕者干摻.但惡瘡口滿實軟 絹帛護之.中硬不作膿者未可用.如腫軟有膿者 依前法再洗 敷貼之.(《普濟方》奇妙梔子散)
22、治下疳瘡:梔子一枚 去穰 裝入明礬末 面糊合口 火燒存性為末.洗凈 干摻上.(《奇效良方》梔子散)
梔子甙(Geniposide)是穩(wěn)定的,在37℃ pH1.8胃液中無變化,但在腸內(nèi)溶物中可代謝成京尼平(Genipin)。羥異梔子甙(Gardenoside)對酸和熱不穩(wěn)定,在胃液中可轉(zhuǎn)化成脫乙酰基車葉草甙酸甲酯(Deacetylasperulosidic acid metbylester,DAM)和雞屎藤次甙甲酯(Scan-doside methylester,SSM)。在腸內(nèi)溶物中DAM轉(zhuǎn)化成DAM-genin,而SSM轉(zhuǎn)化成SSM-genin。
對肝臟功能的影響
用SD大白鼠分為4組;A組為對照組;B組為正常動物,用2g生藥提取物灌胃;C組為結(jié)扎總膽管,引起高膽紅素血癥的動物;D組為高膽紅素血癥動物,并用2g生藥的梔子提取物灌胃。實驗測定肝臟Y蛋白、Z蛋白、BSP清除率、膽紅素及有關(guān)酶的測定。
實驗結(jié)果表明:
1、梔子提取物對動物血清和肝勻漿內(nèi)堿性磷酸酶的活力并無影響,結(jié)扎總膽管引起堿性磷酶酶活力增加將近2倍。但梔子提取物對升高了的酶活力并無作用。
2、梔子提取物對大白鼠血清和肝內(nèi)乳酸脫氫酶活力的影響極小,4組動物酶活力的波動均在正常范圍之內(nèi)。
3、梔子提取物對正常動物血清GOT無影響。結(jié)扎總膽管后,血清GOT增加7倍,梔子提取物可顯著降低升高了的酶達40%。肝內(nèi)GOT較穩(wěn)定,4組動物均無明顯改變。
4、梔子提取物對正常動物的酶活力無影響,但能使結(jié)扎總膽管動物升高了的酶活力恢復正常,可認為梔子提取物并不增加UDP一GT的活力。
5、測定肝臟二磷酸脲苷-葡萄糖脫氫酶表明,結(jié)扎總膽管可以降低酶活力,梔子提取物能增加正常動物酶活力,同時也能使降低了的酶活力升高。
6、梔子提取物能增加正常動物的Y蛋白、Z蛋白的量,但不能使由于結(jié)扎總膽管而減少的Y蛋白、Z蛋白量增加。表明梔子抗膽紅素血癥作用與Y蛋白、Z蛋白關(guān)系不大。
7、動物給藥后靜脈注射BSP(2g/100g體重),測定血液中及膽汁中的BSP清除率,發(fā)現(xiàn)到達峰值時間均有相應的延長,表明BSP從肝內(nèi)排出的過程受到阻滯。
8、梔子能降低血清膽紅素含量,但與葡萄糖醛酰轉(zhuǎn)移酶無關(guān)。因此可以認為梔子提取物對肝細胞無毒性作用,梔子提取物可降低動物血清膽紅素水平,但其退黃機制較為復雜,它不增加UDP-GT的活力,也不增加肝內(nèi)的Y蛋白和之蛋白,也不像茵陳蒿那樣,增加膽汁的分沁量。
肝臟的保護作用
1、ICR大鼠預先(24或48小時以前)給于梔子提取物,可防止因半乳糖胺引起的暴發(fā)性肝炎。
2、實驗大鼠給于異硫氰酸a-萘酯50mg/kg,可使大鼠血清膽紅素和血清堿性磷酸酯酶和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升高,如每日給于梔子粗提物(1.5g/kg,口服,3天)可使因異硫氰酸a-萘酯中毒大鼠的血清膽紅素、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和堿性磷酸酶下降。梔子中提取的成分梔子甙同樣有此作用。
3、對肝臟的影響:大鼠灌胃藏紅花素50mg/kg 8天對肝臟功能無影響,但可引起急性肝臟變色。如服用高劑量100mg/kg 2周則可引起肝損害和黑變,但低劑量10mg/kg 40天并不產(chǎn)生上述情況,上述的肝損害和黑變是完全可逆的。因此藏紅花素即使很高劑量對大鼠肝臟的毒性極小,在人服用時不可能達到如此高的劑量,所以藏紅花素作為食品著色劑是十分安全的。
對膽汁分泌的影響
大鼠、兔實驗證明,梔子具利膽作用。其醇提物和梔子甙、藏紅花素等均能使膽汁分泌量增加。大鼠口服、靜脈注射或十二指腸內(nèi)給于梔子甙25mg/kg引起膽汁分泌增加,以十二指腸內(nèi)給藥最為顯著,幾與去氫膽酸鈉的效價相當。
對胃液分泌及胃腸運動的影響
十二指腸給予梔子甙25mg/kg,能使幽門結(jié)扎大鼠胃液分泌減少,總酸度下降,pH值升高,作用相當于硫酸阿托品的1/5-1/10。靜脈注射梔子甙和其甙元(Genipin),劑量分別為 100mg/kg與25mg/kg,能抑制大鼠自發(fā)性胃蠕動和匹羅卡品(Pilocarpine)誘發(fā)的胃收縮,但作用短暫。低濃度(1 :25,000)梔子醇提取物能興奮大鼠、兔小腸運動,高濃度(1 :1,000)則抑制。小鼠和豚鼠離體回腸試驗表明梔子甙有較弱的抗乙酰膽堿和抗組胺作用。
促進胰腺分泌作用
楊稚珍等用膽胰插管研究梔子及其不同提取物對大鼠膽胰流量及胰酶活性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梔子及其幾種提取物有明顯的利胰、利膽及降胰酶效應。京尼平甙有最顯著的降低胰淀粉酶作用,而其酶解產(chǎn)物京尼平的增加胰膽流量作用最強,持續(xù)時間較短。裴德愷的研究認為梔子促進胰腺分泌作用可能與保持胰細胞膜的結(jié)構(gòu)、功能直接有關(guān),從而從細胞水平上論證了梔子治療胰腺炎的藥效基礎。初步觀察亦發(fā)現(xiàn)梔子有使膜脂的過氧化產(chǎn)物減少作用。
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梔子醇提取物(梔子果實粉碎后以乙醇滲漉,滲漉液在50℃減壓濃縮去醇,制成300%濃縮液)5.69g/kg,能減少小鼠自發(fā)活動(踏板法),與對照組相比較P<0.01,且與環(huán)己比妥鈉(靜脈注射,50mg/kg)有協(xié)同作用,能延長睡眠時間近12倍。但如用藥組小鼠灌胃 35g/kg梔子醇滲漉液,然后分別在1、2、3小時,靜脈注射環(huán)己烯巴比妥鈉50mg/kg,記錄翻正反射消失時間,結(jié)果只有于2小時給藥的梔子組能顯著延長環(huán)己烯巴比妥鈉睡眠時間(P<0.05)。但梔子對苯丙胺誘發(fā)活動無對抗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梔子醇提物5.69g/kg,體溫可平均降低3℃,大鼠腹腔注射200mg/kg體溫下降可持續(xù)7小時以上。
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梔子煎劑和醇提物對麻醉或不麻醉貓、兔、大鼠,不論口服,腹腔注射或靜脈注射給藥均有降壓作用,其降壓作用對腎上腺素升壓作用及阻斷頸動脈血流的加壓反射均元影響。也沒有加強乙酰膽堿的降壓作用。給予抗組胺藥如苯海拉明,對梔子的降血壓作用無影響。其降壓作用不是由于釋放組胺所引起。
靜脈注射普魯卡因也不改變梔子的降血壓效果,說明其降血壓作用與傳入神經(jīng)纖維無關(guān)。對神經(jīng)節(jié)無阻斷作用。當切斷兩側(cè)迷走神經(jīng)后,梔子的降血壓作用顯著減弱或完全消失,阿托品也可取消其降血壓作用。故認為梔子的降血壓作用部位在中樞,梔子降血壓效應主要是加強了延腦副交感中樞緊張度所致。
亦有報道梔子對外周阻力影響不大,離體鼠心灌流實驗表明,梔子提取物能降低心肌收縮力。麻醉犬、鼠靜脈注射梔子提取物500mg/kg引起的血壓下降是由于心收縮容積及心輸出量下降。Im 藏紅花酸(藏紅花素的水解產(chǎn)物)0.01mg/kg,能減少喂飼膽固醇兔動脈硬化的發(fā)生率。
大鼠靜脈注射大劑量1g/kg 的梔子甲醇提取物時,心電圖可呈現(xiàn)心肌損傷及房室傳導阻滯。但麻醉兔靜脈注射梔子甙30mg/kg,對血壓、心率和乙電圖都無明顯影響。梔子果實的熱水提取物能刺激體外培養(yǎng)牛主動脈內(nèi)皮細胞的增殖,從而使血管內(nèi)膜得以修復。
抑菌作用
梔子煎劑對白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對多種皮膚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致瀉作用
去乙酰車葉草甙酸甲酯有瀉下作用,小鼠的半數(shù)有效量為0.53g/kg,服用6小時后開始腹瀉。羥異梔子甙亦有導瀉作用,小鼠口服的半數(shù)有效量為1.2g/kg,服后3小時開始作用。梔子甙的導瀉作用半數(shù)有效量為300mg/kg,服藥后3小時起作用。梔子甙酸的導瀉作用半數(shù)有效量>800mg/kg。
鎮(zhèn)痛作用
梔子甙及其水解產(chǎn)物京尼平對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小鼠扭體運動有抑制作用。
抗炎及治療軟組織損傷的作用
梔子以乙醇回流提取,在40℃以下減壓濃縮至粘稠膏狀(G1);將乙醇回流提取后的藥渣,用水滲漉,滲漉液水浴蒸干(G2);將G1部分以甲醇溶解加硅藻土拌勻,以不同有機溶劑洗脫,分別回收溶劑得石油醚部分(G3),氯仿部分(G4),乙酸乙酯部分(G5),甲醇部分(G6)。
然后以梔子甙(C-A),氫化可的松軟膏(H-U),氫化可的松注射劑(H-I),外傷止痛膏(H-E)作為對照。觀察梔子各分離部位對軟組織損傷動物模型的治療作用和抗炎作用。結(jié)果如下:
梔子各分離部分對軟組織損傷模型的治療作用
1、梔子對小鼠軟組織損傷模型的實驗治療:小鼠由特制的軟組織打擊器制成模型,然后分別涂藥,每日1次,連續(xù)4次,5天后處死,按外表觀察,分5組評分,同時進行組織切片觀察,分4級評分。梔子中G2.G3.G4對小鼠軟組織損傷無治療作用,G5和G6具較好的治療作用。經(jīng)4次敷藥,從外表觀察已基本治愈,無出血、瘀血灶。組織學觀察,只見輕度肌纖維腫脹及少量點狀出血灶,而外傷止痛膏對軟組織損傷無明顯治療作用。
2、G5.G6對家兔軟組織損傷的實驗治療方法與1類似。實驗表明,G5.G6對家兔軟組織損傷同樣有明顯的治療效果,敷藥1小時后,家兔恢復正?;顒?,出血、瘀血灶明顯好轉(zhuǎn)。敷藥4天后,外表已無明顯的出血和瘀血灶。5天后處死動物組織學觀察,見肌纖維輕度腫脹,部分組織內(nèi)有點狀出血和瘀血灶。實驗進一步證明外傷止痛膏對出血和瘀血性組織損傷無明顯效果。
藥(毒)理學
梔子醇滲漉濃縮液(300%)1次給藥,腹腔注射和灌胃小鼠的半數(shù)致死量分別為17.1g/kg和107.48/kg。梔子甙(Geniposide)和梔子水提物對小鼠的急性毒性很低,前者口服、腹腔注射、靜脈注射給藥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3g/kg。
水提物腹腔注射給藥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 5g/kg。京尼平(Genipin)1次給藥觀察72小時,其口服、腹腔注射、靜脈注射對小鼠的 半數(shù)致死量 分別為 237.190 與153mg/kg。
梔子乙醇提取物小鼠灌胃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107.4g/kg,腹腔注射為 27.45g/kg。梔子乙醇提取物10g/kg 灌胃,連續(xù)4天,使小鼠環(huán)己烯巴比妥鈉睡眠時間延長,肝臟呈灰綠色,乙醇提取物4g/kg 或去羥梔子甙 250mg/kg 灌胃,連續(xù)4天,可使大鼠肝微粒體 P-450含量和對硝基苯甲醚脫甲基酶活性降低,肝呈灰綠色。梔子骨髓微核試驗、Ames試驗和睪丸染色體畸變試驗表明,梔子無致突變,致畸效應。
生于海拔10-1500米處的曠野、丘陵、山谷、山坡、溪邊的灌叢或林中。
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好陽光但又不能經(jīng)受強烈陽光照射,適宜生長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輕粘性酸性土壤中,抗有害氣體能力強,萌芽力強,耐修剪。是典型的酸性花卉。
“喜悅”,就如生機盎然的夏天充滿了未知的希望和喜悅。
您有感恩圖報之心,以真誠待人,只要別人對您有少許和善,您便報以心靈致謝。這是因為您有一顆赤子之心,不懂人心險惡,而您的真誠使您常懷歡愉,寬恕他人也使您充滿喜悅。
有時候要把自己的喜惡表現(xiàn)出來。
也有解釋說梔子的花語是-“永恒的愛與約定”。很美的寄托。大意是因為,此花從冬季開始孕育花苞,直到近夏至才會綻放,含苞期愈長,清芬愈久遠;梔子樹的葉,也是經(jīng)年在風霜雪雨中翠綠不凋。于是,雖然看似不經(jīng)意的綻放,也是經(jīng)歷了長久的努力與堅持。或許梔子這樣的生長習性更符合這一花語。不僅是愛情的寄予,平淡、持久、溫馨、脫俗的外表下,蘊涵的,是美麗、堅韌、醇厚的生命本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