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澗春雪”是滁州市名優(yōu)茶開發(fā)課題組科技人員于1991年創(chuàng)制的名茶新秀,前身為南譙貢茶。產于南譙區(qū)皇甫山林場。西澗在滁城南譙區(qū),歷史上的“西澗春潮”曾是滁州十二景之一,唐朝詩人韋應物曾寫過一首詩,題目就是《滁州西澗》?!拔鳚敬貉辈杳慈∽赃@一景,同時“春”表示時間,“雪”表示該茶白毫多。
屬綠茶類。為新創(chuàng)名茶,創(chuàng)制于1980年代后期。產于滁州市南譙區(qū)。產于在瑯琊山、皇甫山之間的低山丘陵。
特級西澗春雪的品質特征:芽頭飽滿,芽葉抱合挺直稍扁,色澤綠潤,披毫似雪;
清香高長,有花香,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鮮爽,有花香味,葉底全芽嫩綠勻整。
南譙區(qū)產茶歷史悠久,從環(huán)境條件看,南譙區(qū)茶園多分布在江淮分水嶺南端的群山丘陵中,這里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土壤肥沃,年平均氣溫15.2℃,年有效積溫4877℃,無霜期218天,年平均降雨量1032.1mm,成土母質為石英角斑巖和千枚巖,土壤為砂壤土,排水良好,PH值5.5~6.5,茶區(qū)土壤有機質為1.2%~2.5%,極為適合茶樹的生長。
宋時,皇甫山彌陀寺住持悟真大師云游南方,從川貴帶回茶種,種在南北將軍山山塢中。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培育出上好佳茗。傳明朱元璋于應天府稱王后品飲此茶,連稱好茶,當即欽定歲貢茶葉200斤。當年悟真和尚種的茶樹,歷經了600多年的風雨,尚存1000多株。
皇甫山林場又在老樹附近,開辟了新的茶園,研制出新的名茶,定名為西澗春雪和西澗雪芽。
西澗春雪分特級、1級、2級、3級。
鮮葉標準:特級為1芽1葉初展,芽長2.5厘米;1級為1芽1葉半開;2級為1芽1葉;3級為1芽2葉初展。
炒制500克特級西澗春雪約需3萬~3.5萬個芽頭。特級為手工制造,1~3級為機制名茶。制造分殺青、烘焙2道工序。殺青后期結合做形,烘焙分毛烘、復焙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