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臺風鲇魚(英語:Super Typhoon Megi;國際編號:1013;聯(lián)合臺風警報中心:15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Juan;中國臺灣譯名:梅姬),為2010年太平洋臺風季最強風暴,“鲇魚”一名來源于韓國,是“鯰魚”的意思。
臺風“鲇魚”的前身是產(chǎn)生于2010年10月11日20時的熱帶擾動90W。于13日2時被JTWC編號熱帶低壓15W,14時又進一步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并命名為“鲇魚”,同時中央氣象臺起編。14日12時加強為強熱帶風暴,20時,JTWC將其升格為臺風,中央氣象臺和日本氣象廳于次日先后將其升格為臺風。此后臺風迅速增強,16日20時增強為強臺風。17日8時達到了中央氣象臺超強臺風及JTWC的五級臺風的標準,并于17日20時達到強度巔峰。18日上午11時,臺風登陸菲律賓呂宋島,隨后強度明顯減弱至強臺風級別。但19日“鲇魚”移入南海后再次小幅增強,速度明顯減緩,隨后緩慢減弱。臺風于23日13時10分登陸福建漳浦,登陸強度40m/s,臺風級。隨后臺風快速減弱,登陸后11小時即減弱為熱帶低壓,隨即消散,中央氣象臺于13日8時停止編號。
臺風“鲇魚”先后登陸菲律賓呂宋島和中國福建,重創(chuàng)菲律賓呂宋,并對華南構(gòu)成嚴重威脅。截至24日共造成中菲兩國合計6.94億美元經(jīng)濟損失以及74人死亡、21人失蹤。根據(jù)中央氣象臺、日本氣象廳和JTWC的數(shù)據(jù),臺風“鲇魚”一度是1979年臺風泰培以來,西北太平洋最強的臺風,但于2013年被臺風海燕超越。
為避免臺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guān)國家和地區(qū)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臺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guī)范臺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采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表,然后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huán)重復使用。該命名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系統(tǒng)。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qū)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qū)提供?!蚌郁~”名字來自韓國,意思為鲇形目魚類鯰魚?!蚌郁~”這一名稱是第二次被使用,在命名表中排在第109位。
2010年10月11日,熱帶擾動90W于關(guān)島西南處水域形成。翌日12時被日本氣象廳(JMA)升格為熱帶低壓,同時聯(lián)合臺風警報中心發(fā)布熱帶氣旋生成警報(TCFA)。10月13日2時聯(lián)合臺風警報中心(JTWC)將90W升格為熱帶低壓并給予編號15W。
隨后,臺風開始逐步增強,13日14時,JTWC將15W升格為熱帶風暴,而JMA也于當日20時為15W升格為熱帶風暴,并命名“鲇魚”,同時,中央氣象臺(CMA)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香港天文臺(HKO)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此時氣旋位于關(guān)島西南偏西430km。14日20時,CMA和JMA同時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與此同時JTWC將其升格為臺風。隨后臺風開始爆發(fā)性增強,15日5時,CMA將其升格為臺風,8時,JMA將其升格為臺風,下午HKO升格其為臺風。16日14時,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表示該臺風已經(jīng)進入其責任區(qū),并命名Juan。16日20時CMA和HKO同時將其升格為強臺風。17日8時,CMA和HKO將其升格為超強臺風,此時,JTWC給予其140kts的風速評價,達到了其分級下的五級臺風強度。
此后,臺風鲇魚的風眼高度清空,對流旺盛,在10月18日上午6時,臺風達到巔峰強度,8時,JTWC根據(jù)飛機實測,給予160kts、903hPa的1分鐘平均風速評價;臺灣氣象部門評價十分鐘平均風速65m/s、氣壓895hPa;JMA給予10分鐘平均風速為125kt、氣壓885hPa;CMA給予2分鐘平均風速為72m/s、氣壓895hPa。日本氣象廳表示鲇魚10分鐘平均風速125kt,臺風中心氣壓885hPa,成為自1982年8月的臺風貝斯(Bess)和1984年10月的臺風云妮莎(Vanessa)以來,西北太平洋地區(qū)風速最高氣壓最低的臺風。
10月18日上午11時,鲇魚登陸菲律賓呂宋島東北部,登陸強度58m/s,中心最低氣壓900百帕,其風眼甚至在登陸后亦未立即消失,足見其威力之大。后來由于呂宋島地形影響,“鲇魚”結(jié)構(gòu)受損,強度大幅下降,18日20時,中央氣象臺和香港天文臺把“鲇魚”降級為強臺風。
10月19日,“鲇魚”移動到南海海面,強度下降至45m/s(兩分鐘平均),JTWC也給出了90kts的評價,相當于其強度分級下的二級臺風。由于此時“鲇魚”速度明顯減慢,方向轉(zhuǎn)為正北,而南海的天氣條件亦有利于其增強,隨后臺風便再次增強,重新增強至JTWC的四級臺風級別,19日8時,CMA也將其重新升格為超強臺風,到達第二次強度巔峰。
但鲇魚在南海緩慢北移,導致下側(cè)冷水上翻,并再次轉(zhuǎn)趨減弱,中央氣象臺于22日9時將其降格為強臺風。香港天文臺在10月22日20時把鲇魚降格為臺風,此時中央氣象臺也將其降格為臺風。
10月23日2時“鲇魚”被JMA降格為強熱帶風暴。臺風“鲇魚”的中心于10月23日12時55分在福建省漳浦縣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3級(3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70百帕。登陸后,臺風“鲇魚”迅速減弱,23日19時,CMA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23日20時,CMA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JMA也在同時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23時,CMA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JMA和臺灣氣象部門在24日2時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JTWC亦于10月23日17時發(fā)出最后警告(Final Warning)。臺風“鲇魚”在24日2時已于福建省漳州市消散,中央氣象臺對其停止編號。
在事后發(fā)布的香港天文臺《2010年熱帶氣旋年刊》中,香港天文臺把鲇魚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續(xù)風速上調(diào)為每小時270公里(75m/s)。而中央氣象臺在年鑒中將其第二次強度巔峰下調(diào)為強臺風級別(50m/s)。
臺風“鲇魚”最強時風力達到17級以上(72m/s),18日登陸菲律賓后長時間維持在15至16級。23日中午再次登陸福建省時風力仍達13級,造成沿海地區(qū)部分水泥桿攔腰折斷,大樹傾倒,交通、通訊一度中斷。此外,臺風“鲇魚”的結(jié)構(gòu)十分完整,并且臺風眼清晰而明顯,這表明它是一個強度罕見的臺風。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許映龍認為,“鲇魚”體格龐大,是1990年臺風Ruth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最強的臺風,也是2010年全球海域最強的臺風。
臺風登陸時恰逢農(nóng)歷十六天文大潮,受其影響,福建省沿海普遍出現(xiàn)大幅風暴增水和狂濤駭浪,其中泉州以南沿海增水達180厘米,近海浪高4至6米,逼近海堤堤頂高程,對福建沿?;A設施和海上漁排漁船安全造成巨大威脅。
臺風20日中午前后進入福建省24小時警戒線,維持16級超強風力,移動速度緩慢,登陸后長時間在福建上空滯留,對福建海上、陸地均產(chǎn)生大范圍影響。
受臺風影響,福建省沿海地區(qū)普降特大暴雨,據(jù)22日8時至24日8時統(tǒng)計,全省過程降雨量超100毫米有33個縣(市、區(qū)),超200毫米有9個縣(市、區(qū)),超300毫米有2個縣(市、區(qū))。
在10月16日上午1時,即此臺風進入菲律賓的警告范圍時,首個警告隨即發(fā)出。據(jù)報當?shù)卣J為此臺風可能與2009年嚴重破壞當?shù)氐呐_風凱薩娜一樣,會引起超大量的大雨。當?shù)氐募t十字會預測由于其越來越接近呂宋,臺風將會在當?shù)卦斐蓢乐仄茐?;此外,亦已預備好在有需要時緊急撒離。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AGASA)已發(fā)出公眾警告信號,并預測臺風將在10月18日登陸,并每小時更新臺風動態(tài)。PAGASA提高了北部19個省的警戒級別并告知伊莎貝拉省和卡加延省的農(nóng)民,要求他們在星期一以后不要出海釣魚,直到臺風登陸離開,才能回到海上工作??友邮∶穹擂k公室說,如果居民不聽從疏散勸告,政府將強制他們離開危險區(qū)域。PAGASA亦于同日當?shù)叵挛鐚κ苡绊懭藬?shù)多于700萬人的地方發(fā)出四號臺風警告信號。
10月16日晚上,菲律賓總統(tǒng)呼吁公私營團體合作,令傷亡人數(shù)達至最低。
中央氣象臺于10月18日18時發(fā)布臺風橙色預警,翌日8時30分中國氣象局啟動了重大氣象災害3級應急響應。中央氣象臺10月22日06時改發(fā)臺風紅色預警,受“鲇魚”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22日08時至23日08時,東海大部海面、臺灣以東洋面、巴士海峽、巴林塘海峽、南海中部偏東海面將有7-8級大風,陣風9-10級,臺灣海峽、臺灣、福建、廣東東部、浙江等地沿海的風力將有9-10級,陣風可達11-12級;南海東北部的風力有10-13級,陣風可達14-15級;“鲇魚”中心經(jīng)過的附近海面風力可達13-15級,陣風可達16級及以上;浙江東南部沿海、福建東南部、臺灣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福建、臺灣、浙江、廣東等省須特別注意防范強降雨可能引發(fā)的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災害以及大風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shù)貞覓熳罡邿釒庑嫘盘枺阂惶栵L球
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在10月19日19時懸掛一號風球,曾多次表示會視乎情況改掛三號風球及有一半可能性改掛八號風球,但實際上風暴期間只維持一號風球,最后由于臺風已經(jīng)登陸,于10月23日12時45分取消所有警告信號。
當?shù)匕l(fā)出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三號強風信號
香港天文臺于10月20日下午4時35分發(fā)出一號戒備信號,當時鲇魚集結(jié)在香港之東南偏南約570公里。天文臺表示當晚發(fā)出三號信號機會不高,但當晚鲇魚開始穩(wěn)定北移,并有重新增強之跡象,同時影響華南的東北季風亦有所增強,橫瀾島及長洲間中吹強風,天文臺一度表示要提早在晚間考慮發(fā)出三號熱帶氣旋信號;最后,天文臺表示在翌日(10月21日)早上6時前發(fā)出三號信號。天文臺于10月21日凌晨5時40分發(fā)出三號強風信號,當時“鲇魚”集結(jié)在香港之東南約480公里。當日本港普遍吹和緩至清勁北風,離岸海域吹強風,高地間中吹烈風,天文臺表示三號信號將整日生效,當日發(fā)出八號信號機會不大。大帽山及大老山測得的最高一小時平均風速分別為每小時59及62公里。
廣東省氣象局于2010年10月17日10時30分起,啟動氣象災害臺風4級應急響應,再于2010年10月18日16時30分起為3級應急響應,廣東省防總會同日18時啟動防風3級應急響應。并于2010年10月19日15時30分起為1級應急響應。
由于臺風行進方向突變,10月23日,隨著臺風步步逼近,福建沿海風雨不斷加大,該省氣象部門也在短短數(shù)小時內(nèi)將臺風預警信號從黃色連升兩級為紅色,并繼續(xù)拉響沿海臺風緊急警報、沿海和臺灣海峽大風警報。預計,23日泉州、廈門、漳州、莆田四市陰有暴雨,局部大暴雨,福州、寧德二市和龍巖市南部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沿海東北風轉(zhuǎn)偏南風,閩江口以南沿海9-10級,陣風11-13級,閩江口以北沿海風力8-9級,陣風10-11級。
10月19日,福建省政府要求所有漁船在當天傍晚前回港避風,以免受高達5-7米的大浪影響。截至20日22時統(tǒng)計,福建沿海養(yǎng)殖漁排老弱婦幼人員0.62萬人已全部撤離上岸,出海作業(yè)的5.31萬艘漁船已全部進港避風,共計轉(zhuǎn)移海上人員15.15萬人,其中漁船人員14.53萬人。
2010年10月17日,自從數(shù)以百計的民眾知悉此臺風已被升格為超級臺風(5級臺風)之后,便開始離開家園,同時當?shù)匾喟l(fā)出三號臺風警告信號,雖然政府已準備好應對此臺風,但數(shù)以千家的家庭亦繼續(xù)同時撤離。超過19個省市已經(jīng)警告此致命的臺風將會接近當?shù)兀友邮∫崖氏仍?0月17日體驗強風。當天稍后時間,所有公立學校學院已宣布停課。
在接近登陸之時,其強烈雨帶已開始穿越呂宋,造成山洪暴發(fā)。有一人在10月18日下午于土格加勞被淹死。稍后,此臺風在當?shù)貢r間早上11時25分于呂宋島東北部伊莎貝拉省伊拉甘登陸。受臺風影響,大量飛往當?shù)乇辈康暮桨嗳∠S捎谝延幸蝗怂劳?,當?shù)乜偨y(tǒng)嚴厲地下令所有政府機構(gòu)看有沒有其他人在臺風中死亡,亦表示其早前的“零傷亡政策”是失敗的。
據(jù)估計,菲律賓可能有超過600,000噸松散的農(nóng)作物被臺風所破壞;因臺風影響,當?shù)厮泄W校學院維持關(guān)閉。臺風登陸后,卡加延省許多村民走往高地避險,因為下雨對呂宋島部分地區(qū)造成非常的嚴重山洪暴發(fā)、山體滑坡。超過1000名市民因臺風造成船只擱淺而被困,同時又有兩人受傷,另外當?shù)氐募t十字會派出水上搜救隊伍到卡加延省進行搶救行動。在北部沿海水域,兩艘漁船在巨浪中沉沒,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失蹤。
10月18日稍后時間兩班菲鷹航空航班受事件影響而取消,另外又有一人被確認因山洪暴發(fā)而死亡。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已開始監(jiān)測行動,并表示會在有需要時作出協(xié)助。
臺風吹襲了大部分菲律賓北部的農(nóng)業(yè)地區(qū),包括伊莎貝拉省及卡加延省,這兩個省是菲律賓地區(qū)水稻出產(chǎn)最多的地方;當?shù)氐臉淠颈贿B根拔起,屋頂亦被吹走。死亡人數(shù)已增加至13人,雨勢不斷,1.1萬人滯留在庇護中心。有超過20萬人無家可歸。由于臺風在南海移動緩慢,臺風登陸兩天后,菲律賓北部仍能感受到臺風的威力。菲農(nóng)業(yè)部公布的初步報告顯示,臺風“鲇魚”給農(nóng)業(yè)造成的損失為47.7億比索,其中遭到臺風破壞的水稻估值37.8億比索。除稻米外,臺風破壞了價值5.98億比索的高價值經(jīng)濟作物和3.12億比索的玉米。農(nóng)業(yè)部表示,一旦通訊線路恢復,將有更多來自災區(qū)的報告,預計損失還會增加。另外,臺風還造成這兩個省90%的地區(qū)通信和電力供應中斷。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委員會負責人貝尼托·拉莫斯稱,受臺風襲擊的伊莎貝拉省帕拉南和迪維拉坎市,80%至90%的建筑被毀。菲北部地區(qū)受災人數(shù)達到7548人。受臺風影響,首都馬尼拉地區(qū)和周邊7個省份19日仍有中到大雨,馬尼拉地區(qū)所有學校繼續(xù)停課。臺風“鲇魚”自18日中午在呂宋島東北部登陸后,摧毀幾千座民房,造成山體滑坡,呂宋島北部多個省份通訊和電力供應中斷。
據(jù)菲律賓紅十字會統(tǒng)計,本次臺風共造成36人死亡,大多數(shù)位于呂宋島北部,這次臺風帶來的經(jīng)濟損失達到76多億菲律賓比索(約合11.7億元人民幣)。
2010年10月18日至24日期間,受到臺風的外圍環(huán)流影響,部分地區(qū)暴雨成災。位在日本本島南端的奄美大島,受臺風“鲇魚”外圍環(huán)流影響,短短24小時降雨量達900毫米,是當?shù)啬昃炅康娜种?,?chuàng)下有氣象紀錄114年來的最高紀錄。日本氣象廳表示,“鲇魚”所帶入的南方暖濕氣流,使屬于鹿兒島縣的奄美地區(qū)連日下雨,引發(fā)內(nèi)澇和泥石流,造成最少2死1失蹤,另有兩人受傷,并造成141公頃農(nóng)田被淹及數(shù)百戶房屋損毀。
受到臺風及東北季風所造成的共伴效應影響,臺灣迎風坡的宜蘭、花蓮地區(qū)降下豪雨,宜蘭縣各地均傳出淹水的災情。宜蘭縣政府宣布于10月21日下午14時30分后停班停課。包括宜蘭市、羅東鎮(zhèn)、五結(jié)鄉(xiāng)及三星鄉(xiāng)都傳出淹水災情。
臺灣農(nóng)業(yè)部門24日公布,臺北、宜蘭、花蓮及臺東縣發(fā)生農(nóng)業(yè)災情,截至上午10時,農(nóng)業(yè)產(chǎn)物及農(nóng)業(yè)設施估計損失約5856萬元(新臺幣,下同)。其中,農(nóng)作物損失金額約2911萬元,農(nóng)作物被害面積482公頃,損害程度40%,換算無收獲面積193公頃,受損作物以蔥、二期水稻及韭菜較為嚴重。畜禽損失金額約931萬元,主要為雞死亡23萬只。漁產(chǎn)損失金額約1221萬元,主要以石斑、白蝦、吳郭魚等養(yǎng)殖漁塭受損較為嚴重。農(nóng)田損失金額約783萬元,以及畜禽設施損失金額約11萬元。
由于臺鐵蘇澳新站以北、南澳車站以南出現(xiàn)罕見的鐵路淹水災情,58次莒光號、1094自強號、2728電聯(lián)車受其影響受困于永樂車站。蘇澳更出現(xiàn)紀錄以來第三高的降雨量,一小時降下181.5毫米的雨。蘇澳白云寺發(fā)生土石流,9人死亡。
臺九線蘇花段多處坍方中斷,造成多輛車輛受困。一輛搭載創(chuàng)意旅行社旅行團的游覽車,在臺9線蘇花公路遭落石擊中后墜崖,造成26人死亡(其中19人失蹤,但臺當局于11月4日認定其死亡)。
主條目:2010年蘇花公路游覽車事故
10月23日12時55分,第13號臺風“鲇魚”在福建省漳浦縣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3級(38米/秒)。據(jù)福建省民政廳報告,截至10月23日14時,全省共緊急轉(zhuǎn)移安置27.23萬人,其中海上人員16.18萬人、陸上人員11.05萬人,緊急轉(zhuǎn)移安置人口中絕大部分為避險轉(zhuǎn)移。
截至25日8時統(tǒng)計,福建全省共有4個設區(qū)市24縣(市、區(qū))72.98萬人受災,倒塌房屋0.053萬間,緊急轉(zhuǎn)移31.32萬人;農(nóng)作物受災面積36.05千公頃;停產(chǎn)工礦企業(yè)253個,公路中斷12條次,供電、通訊中斷100條次;損壞堤防19.53千米,損壞護岸、灌溉設施560處,損壞水閘、機電泵站59座,沖毀塘壩47座,直接經(jīng)濟損失15.96億元,其中水利設施直接經(jīng)濟損失1.49億元。此外,“鲇魚”在漳州漳浦登陸后,由于移動速度慢,滯留時間長,加上風強雨大,對漳州影響較大。據(jù)漳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昨日17時的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全市11個縣(市、區(qū))101個鄉(xiāng)(鎮(zhèn))66.21萬人受災,共緊急轉(zhuǎn)移危險地帶人員10.7271萬人,未發(fā)生人員傷亡,倒塌房屋508間。經(jīng)濟總損失26.958億元,其中,農(nóng)林牧漁損失最大,損失達24.8699億元。
10月20日晚上8點多,一艘柬埔寨籍貨船“盛佳16”從廣州黃埔開往日本,航行至福建平潭東庠島東北5公里附近海域時,受強臺風外圍影響遇到大風浪,貨船進水傾覆沉沒,船上共有13名中國籍船員。接到報警后,海軍、東海救助局、省海事、邊防等部門出動專業(yè)救助船只、直升機展開搜救。截至22日已救起8人,找到1名遇難者遺體,仍有4人失蹤。
第13號“鲇魚”臺風是2010年登陸福建省的第5個臺風,受其影響,福建風大、雨大、浪大、潮大,沿海地區(qū)部分水泥桿攔腰折斷,大樹傾倒,交通、通訊一度中斷。福州、廈門、晉江機場航班延誤取消,兩金、兩馬航線停航,泉廈高鐵限速,沈海及漳龍高速臨時管制。
“鲇魚”登陸廣東附近海域沿岸時,珠江口至雷州半島一帶沿岸出現(xiàn)150至350厘米的風暴增水,嚴重影響岸段的風暴增水值將達到百年一遇。由于臺風登陸前后廣東沿海適逢天文大潮,風暴潮、天文高潮和臺風浪“三碰頭”,使得廣東沿海迎來一次特大海潮,其中汕頭澄海萊長渡口出現(xiàn)5米高巨浪。
10月23日,受臺風影響,汕頭機場停飛32架航班,漁船全部回港避風,深圳西部港區(qū)碼頭封港,廣州市市內(nèi)客輪全部停航。21日起,潮州、汕頭、江門等地的中小學校停課1-3天。不過由于臺風并未正面襲粵,造成的直接損失很小。
受超強臺風“鲇魚”和北方強冷空氣影響,長江口附近海面風高浪急。浙江一艘外出漁船在長江口北約60海里處遭遇不測,在大風中整體沉沒,18名船員落水。8小時后,救援人員在沉沒點營救了2名船員,但其余16人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