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淄博博山人逢年過節(jié)家家戶戶包博山水餃吃,平時用博山水餃招待客人,近年來博山水餃的流行區(qū)域有迅速向周圍擴大之勢,筆者在濟南、棗莊等地曾見掛有經(jīng)營博山水餃招牌的飯店,說明這一地方名吃的影響之大。
博山水餃,制作精良,餡料考究,加工細致。它的造型如餛飩,呈翹角元寶狀,用雪白的面粉制做的博山水餃個個像元寶。博山水餃的餡子分肉、海鮮、素三大類。肉餡又有豬、牛、羊、雞等肉之分,海鮮有蟹黃、蝦仁、魚肉等之別。博山人喜歡吃的素水餃餡是由豆腐、粉條、海米或蝦皮、青菜少許,蔥姜、花椒面等作成。
1、博山水餃比餛飩皮要大,形狀不一樣,是大小頭的,厚度要比餛飩皮厚,餛飩皮多半是方形的,皮薄。水餃餡料種類要比餛飩多的多,餛飩餡料大多是精肉、海鮮等,而水餃餡可以自由搭配,常用的有肉三鮮、素三鮮、各種蔬菜餡、豆腐餡、各種肉餡。餛飩餡無法用蔬菜餡、素菜餡等,因為無法包裹,勉強包裹,下鍋一煮也成了粥,都稀巴爛了。相比而言,餛飩的餡,比起餃子來,包的量很少,一丁點而已。有些南方的餛飩,包成蛋餃的樣子,有海蜇的形狀。
2、制作工藝有區(qū)別,餛飩包裹程序要簡單的多,熟練的早點工,根本無需用眼睛去看,閉著眼都可以流水作業(yè),水餃則不同,包好了要擺放的。
3、成型不一樣,博山水餃的外形是元寶狀,而天下各種餛飩則不一了,各地都不太一樣。
據(jù)說水餃是餛飩分化出來的,博山水餃的來源不會與其它地方的來源相悖,只是在風格形成上個性突出,在所有水餃家族中以考究、美觀、可口不輸任何一地,得益于千百年來手工業(yè)繁華之地人杰地靈使然。而源遠流長的中華餛飩,依然行進在廣袤浩瀚的歷史演進中。
家常水餃餡的制法:肥瘦豬肉,(肥瘦比例因口味而定)配以時令蔬菜,常用的蔬菜有綠豆芽、白蘿卜、元蔥、茄子、蕓豆、菜花、豆角、芹菜等,以上各菜用時要先用刀切一下使體積變小,放入開水鍋內(nèi)燙一下,涼透剁細,稍潷水分;還有白菜心、嫩南瓜,韭菜等,這些用時不用燙;將肉放蔥姜加醬油、食鹽剁細,大小以挫如花椒籽狀為宜,太細吃時口感不及粗一點好,太粗易插破水餃皮,再將肉與蔬菜放在一起拌勻,餡子做好備用。
博山水餃皮的作法:將面粉放入盆中,加水和好成面團,軟硬適宜為好,然后在大搟面板上撒面粉,放面團以兩手用力在板上反復圈(即推壓之意)勻,用大搟面杖將面團搟成無效均勻的薄面皮,厚薄如面條狀,在搟好的面皮的兩面均勻撒上面粉,以防粘連,用兩手將大面皮提起折疊成l0一15厘米寬的帶狀,使刀垂直于折疊好的帶狀面皮,從頭開始每隔10厘米截一刀,要刀刀切透,切完后,將切成的每一段用手展開,一頭放齊,層層摞起,又呈帶狀,用刀依次切下,便成相鄰顛倒的梯形樣,截成每個面皮為上底約6厘米,下底約9.5cm,高l0cm的等腰梯形,這就是博山水餃皮,將其摞疊備用。
博山水餃的包法:將水餃皮放在伸平的左手掌上,梯形上底朝指尖方向且與食指尖齊,將水餃餡放在靠梯形上底一側(cè)的面皮上,用右手將面皮推卷成圓桶狀,圓桶卷到靠近梯形下底時,用右手的食指拇指捏住圓桶右端,且用左手捏住左端,使梯形的下底一側(cè)朝胸前,兩手捏住且沿著餃子餡向外側(cè)推折,使折起的在原梯形下底的對面的兩個角靠近并壓住,捏牢即成。
博山水餃名吃,在30年代推出“石家水餃”,其配方是:500克面粉,300克肉肥七瘦三,10克海米,10克香油,25克醬油,50克蔥,5克鹽,適時青菜少許,做60個水餃。
還有“李家水餃”,是由當?shù)厝死畹孪苍?915年制作問世的,長期以來從配料到制作都恪守李家水餃的標準:500克面粉,配凈肉350克,其中瘦肉占七成,外加香油、海米、水木耳各15克,加醬油、鹽、味精、適時青菜少許,每500克面粉做80個。
石家水餃,斷檔十多年,而李家水餃鋪在日偽時期已歇業(yè),也斷檔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