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林大橋橫跨美國紐約州紐約東河,連接著紐約的布魯克林區(qū)和曼哈頓島,1883年5月24日正式交付使用。大橋全長1834米,橋身由上萬根鋼索吊離水面41米,是當年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也是世界上首次以鋼材建造的大橋,落成時被認為是繼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后的第八大奇跡,被譽為工業(yè)革命時代全世界七個劃時代的建筑工程奇跡之一。
布魯克林大橋(Brooklyn Bridge)在紐約市的歷史上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被認為是繼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后的第八大奇跡,被譽為工業(yè)革命時代全世界7個劃時代的建筑工程奇跡之一。在三座連接布魯克林與曼哈頓的大橋中,它是最古老的一座,在東河上的跨度約486米,大橋外觀富麗典雅,高塔和鐵索都是畫家們競相描繪的對象。著名的橋梁建筑師戴維,斯坦曼也曾這樣描寫過布魯克林大橋:“背靠幽光閃爍的城市樓閣,俯瞰中流擊水的過往船舶,美麗的大橋傲然而立,藝術(shù)的夢想圓滿寄托?!?/p>
乘紐約地鐵4、5、6線在Brooklyn Bridge - City Hall站下車,也可乘A、C線在High Street站下車。
19世紀中葉,紐約是當時世上成長最快的城市,有人計劃搭建有史以來最長的橋,聯(lián)結(jié)曼哈頓與布魯克林。
最初提議建造紐約布魯克林大橋的,是一位德國移民約翰·A·羅夫林。他曾經(jīng)是黑格爾的學生,后來成為建筑師。他為建造大橋呼吁了15年,按照他的設計,布魯克林大橋全長1600米,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橋梁,也是全世界第一座斜拉式鋼索吊橋。計劃建造周期14年。
1869年,布魯克林大橋動工前不久,患破傷風,他頑固地拒絕醫(yī)生治療,離開了人世。建橋工作落到他32歲的兒子華盛頓·羅布林身上,他擔任了總工程師。華盛頓·羅布林早年就隨父親協(xié)助設計和建造橋梁,后來又獲得了美國最早的理工科大學倫斯勒理工學院的土木工程系學位,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經(jīng)驗。
華盛頓·羅布林從造橋一開始便堅持親臨現(xiàn)場,但是,橋樁的水下施工使得華盛頓患上嚴重的“潛水員病”。兩個橋樁都建完的時候,華盛頓的病情已相當嚴重,全身癱瘓,無法親自到達工地現(xiàn)場。此后的華盛頓也許是建筑史上最奇特的人,他每天在自家的窗臺上用望遠鏡觀看大橋的施工,然后口述各項指令,由他的妻子愛蜜莉記錄后,轉(zhuǎn)交給施工人員。他的妻子愛蜜莉為此不得不自學高等數(shù)學等各種工程技術(shù),擔任了護士和總工程師助理的雙重角色。
在大橋完工前一年,有人開始質(zhì)問,將這樣一項巨大的工程交給一個病人是否合適?甚至有人懷疑華盛頓已經(jīng)神志不清。董事會打算調(diào)換總工程師。妻子愛密莉發(fā)動市民支持自己的丈夫,并親自向美國土木工程師協(xié)會發(fā)表演說。在工業(yè)重大工程這個男性的領(lǐng)域,女性發(fā)表演說是第一次。演說之后,董事會投票表決,7:1的結(jié)果使得華盛頓繼續(xù)擔任總工程師的職務。
1882年,12年過去,大橋建成通車,當天有15萬人次從橋面上走過,舉行慶祝儀式,但小羅伯林夫婦沒有露面。他的建造者華盛頓·羅布林也從來沒有踏上這座兩代人生命建造的大橋,他的妻子愛密莉受到董事會的表彰。
如今在曼哈頓島和布魯克林區(qū)之間,有一座跨越東河的懸索大橋,叫布魯克林橋。布魯克林橋建成于1883年,外觀富麗典雅,高塔和鐵索都是畫家們競向描繪的對象。這座橋與帝國大廈和昔日的世貿(mào)中心雙子塔樓一道,一直是紐約的標志性建筑,而工程師羅伯林一家兩代三口人的傳奇故事,更是給大橋增添了華美的光彩。
布魯克林橋由老羅伯林設計建造,但剛開工3個月,老羅伯林就因受傷感染破傷風,不治去世。那年小羅伯林32歲,他繼承父志繼續(xù)施工,長期在水下作業(yè),3年后因患潛水病全身癱瘓,從此坐在家里的窗臺前,用望遠鏡指導每項工程。小羅伯林的妻子艾米莉,更是不同凡響,為了把丈夫的指令準確傳達給工人,她自學高等數(shù)學、力學、橋梁學等課程,每天往返于工地和家中,擔負起大橋工程的實際指揮重任。
大橋建成初時,主要是供人們步行或騎馬渡過東河之用,后期加設了電車專用的路軌,到了1950年,大橋需要重修,加設六條供車輛用的行車線,而電車亦在重修時期暫停服務。2008年5月24日是布魯克林大橋建成125周年,在22日開始有一連五天的慶祝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