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斐遜紀念堂(Thomas Jefferson Memorial)坐落于美國華盛頓,是為紀念美國第三任總統(tǒng)托馬斯·杰斐遜而建的紀念堂,1938年在羅斯福主持下開工,至1943年落成。其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圓頂建筑。
為了紀念杰弗遜而建造的這座潔白的、以愛奧尼亞式石柱環(huán)繞的圓頂建筑本身也成了經(jīng)典之作。整座紀念堂典雅純潔,外圍共有54根花崗巖石柱,每根長43英尺(約13米),重45噸,給人一種沉靜的感覺。紀念堂的北面是大斜坡狀臺階,游人至此都需仰望,看到由8根大石柱支撐的門廊山墻上一組莊嚴的大理石浮雕。那是美國獨立前夕,杰弗遜等5人受大陸會議委任,起草《獨立宣言》的情景。年輕的杰弗遜站在中間,他的左側是本杰明·富蘭克林、約翰·亞當斯;杰弗遜的右側是另兩位合作者羅杰·謝爾曼和羅伯特·利文斯頓。這組石雕像的作者是紐約的雕刻家溫曼(Adolph A.Weinman),他受杰弗遜紀念堂修建委員會的委托,趕在紀念堂落成之前完成了這個作品。
踏上7.6米高的石階,就走進了紀念堂。圓形的主紀念室直徑82英尺(約25米),地面鋪以粉色和灰色相間的田納西大理石。主紀念室四周環(huán)繞著16根13米多高的石柱。高5.8米(19英尺)的黑色杰弗遜銅像坐落在1.8米高的白色明尼蘇達州大理石基座上,是圓形紀念堂的中心。紀念堂潔白的穹頂是用印第安納花崗巖構造的,比杰弗遜銅像的頭頂又高出了20米。
杰弗遜紀念堂免費向公眾開放。每日上午八時至午夜十二時均可參觀。
這座紀念堂,按杰弗遜喜愛的羅馬神殿式圓頂建筑風格設計,是一座高96英尺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大廳中央聳立著高近6米的杰弗遜總統(tǒng)立身銅像。身后的石壁上,鐫刻著杰弗遜生前的話:“我已經(jīng)在上帝圣壇前發(fā)過誓,永遠反對籠罩著人類心靈的任何形式的暴政?!?每年四月,紀念館旁的潮汐湖畔櫻花盛開,配上湖中紀念館的倒影,景色十分秀麗。
在1934年6月26日,美國國會通過決議,撥款300萬美元,在潮汐湖邊建造杰弗遜紀念堂,并為此成立了專門委員會。著名建筑師波普(John Russell Pope)被選為設計師。在紀念堂建造過程中,建筑師波普逝世,他的合作者奧托·埃格斯(Otto R. Eggers)和丹尼爾·希金斯(Daniel P. Hohhins)繼續(xù)了波普的使命。即使炮火連天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也沒有使建造杰弗遜紀念堂的工程停頓下來。1943年4月13日是杰弗遜誕生200周年,杰弗遜紀念堂落成并向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