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剪紙有剪花和銼花兩種類型。其工具包括剪刀、銼刀、香樟木墊,材料有各色花紙、顏料、畫筆等。梅山剪紙形式多樣,有平面、立體、單色、套色、畫彩等多種形式。剪花圖案稚拙淳樸、銼花紋樣繁復精美。
剪花一次能剪4-6層,包括雞蛋花、婚慶窗花、蓋碗花、壽誕花、門箋紙等裝飾剪紙;銼花一次可銼20多層,銼制完成后,還需以套色、上彩等工藝進行加工,主要應用在紙影戲影身,以及相衣、花屋等祭祀用品中。
2021年5月24日,梅山剪紙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
“梅山剪紙”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在傳統(tǒng)生活中它主要表現(xiàn)在:祭祀活動、婚禮慶典、重大節(jié)日、壽誕、生育、鞋花樣、生活裝飾、生活娛樂(影子戲)這些方面,梅山剪紙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下是當?shù)厝嗣袢罕姴豢扇鄙俚木袷臣Z。
清·嘉慶十六年《安化縣志》記載:“梅山地區(qū)土俗淳古,其俗多慷慨……”在梅山巫教活動中需要用土紙剪成各種桃符、紙錢等,這些活動一直流傳至今。清明時節(jié)紙幡、中元節(jié)打紙錢燒包,梅山地區(qū)傳統(tǒng)的“扎冥屋子”,送喪用的花圈,這些祭祀活動剪紙都有較為嚴格的民俗講究。門箋紙只在大年三十張貼在門楣上,民間有諺語道:“貼了門簽紙,辭了討賬客;扯了門簽紙,辭了拜年客”。扯掉門簽紙一般是過了正月十五,門箋紙在這里具有明確的指向性。以“鵝”為主要圖案的婚慶剪紙是梅山剪紙最重要的特征,婚慶剪紙既表示喜慶,還有許多禁忌,以主人家的房屋房間數(shù)進行剪紙活動。出嫁的女兒生了小孩,做外婆的要在雞蛋上剪蛋花貼在上面,作為首要禮品用籮筐盛裝挑著去女兒家道喜,雞蛋花是梅山地區(qū)傳統(tǒng)民俗的獨特形式。
梅山地區(qū)的民間刺繡,木雕等要先用紙剪出花樣,再照著剪紙去作業(yè)。過去梅山地區(qū)盛行影子戲,影子戲的影身是剪紙做成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