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希望一切從心所愿,每一事物都要用理智來衡量,生活好像是沉悶無趣。我想學術界的博弈理論對人生有一定的反映,人生有沒有既定命運,我不知道,但每一天我們在那零和非零間的選擇,我們其實正在不斷選擇自己一生的命運。
我們常說人為萬物之靈,人是一切發(fā)展的核心能源,我們兼具為善、為惡,有創(chuàng)造、有破壞的能力,我們?yōu)榱俗非筮M步,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這本來是對的,教育的本質是令我們積極向前。今天科技進步,通訊、醫(yī)療、生命科學等都不斷有新突破,我們擁有更多知識,但未必更有智慧;我們能掌握事物的起因,但還不能預知未來。今天社會一切的困境不也就是人類創(chuàng)造出來的嗎?所以我們必須反思人性的迷失能否復歸?
每當我們要展開新的一頁,追求一個新的夢想,編織一個新的希望,都是我們需要思考時,are you ready?Do you have what it takes?
你們將走入人生另一階段,我相信你們都有雄心壯志投入社會創(chuàng)造成就,請你們不要忘記,憑仗自己的本事你會受人尊重,憑仗自己的貢獻你更會感動別人,讓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回饋社會和民族的信念。我記得法國文豪雨果有這一句話:世界間有一種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有一種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你內心的天空。
終我一生,我將毫不含糊和不變地活出我精神力量的華彩和我血肉熱切之心。我是絕不會成為差不多先生,你們呢?
你們要做個造夢者,也要做個腳踏實地的人。你們要結合現實理據和實際經驗來不斷測試和強化自己的夢想。如果你有崇高的抱負為指引明燈,人生的目標便清晰明確,如果你一生以思馭動,你一定可從容不迫和充滿活力地生活;如果你的價值觀不是空洞口號,而能歷久常新,你一生會有定力去應付現實社會復雜、多元和變幻莫測的挑戰(zhàn)。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訣竅是什么?我稱它為‘自負指數’,那是一套衡量檢討自我意識、態(tài)度和行為的簡單心法。我常常問問自己,我有否過分驕傲和自大?我有否拒絕接納逆耳的忠言?我有否不愿意承擔自己言行所帶來的后果?我有否缺乏預視問題、結果和解決辦法的周詳計劃?
你們都知道權力、財富與責任相連的絕對性;你們都知道有同情心、相互尊重和兼容不同,是和諧社會真正的支柱;你們意識到排斥、歧視、貧窮和屈辱等形形式式的不公平無處不在,你們永遠不會把這種不公平加諸別人;你們會樂于參預社會,勇于承擔責任,我們懷著助人的熱忱,必能對抗消極與彷徨。
空抱宏愿并無太大意義;漫無計劃地急于求成徒然令自己身心疲憊。人生必須立志,必須以熱切的努力來追尋自己的夢想。如何追求個人快樂與滿足不一定能在課本中找到答案,只有在你積極實踐與心靈共鳴的行為時,富具意義的體驗才可以驅趕心靈的空虛,讓你享受富足人生的滋味。
生命拋來一顆檸檬,你是可以把它轉榨為檸檬汁的人。要描繪自己獨特的心靈地圖,你才可發(fā)現熱愛生命的你、有思維、有能力、有承擔,建立自我的你;有原則、有理想,追求無我的你。
我從來都不太明白,為什么大家常常說以前總比今日好。是因為往日和現實有很巨大的差異令人無奈,難以適應?還是我們能在昔日痛苦和難過的回憶中,總能找到點滴溫馨,轉化為今天新的動力?
只有怨憤而欠缺思維,只會令你更軟弱、更惶恐,使你付出更大的代價和承受更大痛苦。我要把憤怒轉為對自己更高的要求,和更專注解決問題的動力。只有能面對現實的人才可征服現實,只有更加勤奮,更具觀察力和韌力的人,才可改變困境,創(chuàng)造機會和締造希望。
我憂心,人與人之間欠缺互信:信任是凝聚理性社會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當它未能成為潤澤社會的“正能量”,當大家總覺得一切在變味,對一切存疑,認為公平正義被腐蝕時,政經生態(tài)均會走向循環(huán)的大滑坡:構建社會信任——是民族最好的無形資產。
今天,世人要求成功者交出的成績表,不但要對經濟有所掌握,還要對環(huán)境保護有所承擔,對人類生活有所貢獻,“三重底線”的概念已是最基本要求。如果你想成為明天的領袖,世人對你的氣節(jié)和能力要求,基準將更高。具有同理心的儲備,才知道自己是一個“求存者”,還是一個“求成者”。
濫竽充數已經沒有市場,沒有解決方案的雄偉愿景更是“有毒組合”,貽誤資源、時間還未最可怕,你知道我最害怕是什么?我最害怕主觀、因循的“心向”。我們對“閉塞傾向”要時刻高度戒備,功能凝固及慣性定向的惰性判斷,是走向未來的障礙和負累,錯誤的政策或計劃,只會把未來困鎖在永無盡頭而又徒勞無功的迷惘中。
在汕大學子心目中,李嘉誠是親切和藹的“誠哥”。李嘉誠情牽汕大36年,從籌建汕大以來,他就傾注了大量心血。除了通過基金會持續(xù)投入資金外,他還堅持每年親自到汕大開校董會,關心汕大的未來發(fā)展,每年出席汕大并發(fā)表主題演講已成為他和汕大學子的心照不宣的慣例。未來,李嘉誠還會說些什么呢?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