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混合喂養(yǎng)?
混合喂養(yǎng)是在確定母乳不足的情況下,以其它乳類或代乳品來補充喂養(yǎng)嬰兒。主要是母乳分泌不足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完全母乳喂養(yǎng)時可選擇這種方式?;旌衔桂B(yǎng)雖然不如母乳喂養(yǎng)好,但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母親的乳房按時受到嬰兒吸吮的刺激,從而維持乳汁的正常分泌,嬰兒每天能吃到2~3次母乳,對嬰兒的健康仍然有很多好處?;旌衔桂B(yǎng)每次補充其它乳類的數量應根據母乳缺少的程度來定?;旌衔桂B(yǎng)可在每次母乳喂養(yǎng)后補充母乳的不足部分,也可在一天中1次或數次完全用代乳品喂養(yǎng),但應注意的是母親不要因母乳不足從而放棄母乳喂養(yǎng),至少堅持母乳喂養(yǎng)嬰兒6個月后再完全使用代乳品。
混合喂養(yǎng)的兩種情況
1、補授法
每天哺喂母乳的次數照常,但每次喂完母乳后,接著補喂一定數量的牛奶或代乳品,這叫補授法,適用于6個月以前的嬰兒。其特點是,嬰兒先吸吮母乳,使母親乳房按時受到刺激,保持乳汁的分泌。
2、代授法
一次喂母乳,一次喂牛奶或代乳品,輪換間隔喂食,這種叫代授法,但總次數以不超過每天哺乳次數的一半。代授法適合于6個月以后的嬰兒。這種喂法容易使母乳減少,逐漸地用牛奶、代乳品、稀飯、爛面條代授,可培養(yǎng)孩子的咀嚼習慣,為以后斷奶做好準備。
對于嬰兒來說,原則上應用母乳喂養(yǎng)。采用混合喂養(yǎng)的只限于母乳確實不足,或媽媽有工作而中間又實在無法哺乳的時候?;旌衔桂B(yǎng)不論采取哪種方法,每天一定要讓嬰兒定時吸吮母乳,補授或代授的奶量及食物量要足,并且要注意衛(wèi)生。
混合喂養(yǎng)的原則
1、不允許母乳牛奶一頓混合喂
不要一頓既吃母乳又吃牛奶,這樣是不妥的。一頓喂母乳就全部喂母乳,即使沒吃飽,也不要馬上喂牛奶,下一次喂奶時間可以提前。如果上一頓沒有喂飽母乳,下一頓一定要喂牛奶;如果上一頓寶寶吃得很飽,到下一頓喂奶時間了,媽媽感覺到乳房很脹,擠一下奶,也比較多,這一頓仍然喂母乳。這是因為,母乳不能攢,如果奶受憋了,就會減少乳汁的分泌,母乳是吃得越空,分泌得越多。所以,不要攢母乳,有了就喂,慢慢或許就夠寶寶吃了。
2、不要放棄母乳
混合喂養(yǎng)最容易發(fā)生的情況就是放棄母乳喂養(yǎng)。母乳喂養(yǎng),不單單對母嬰身體有好處,還對心理健康有極大的益處,母乳喂養(yǎng)可以使孩子獲得極大的母愛。況且,有的產婦奶下得比較晚,但隨著產后身體的恢復,乳量可能會不斷增加,如果放棄了,就等于放棄了寶寶吃母乳的希望。不要遇到挫折就氣餒,希望媽媽自信,您能夠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可愛寶寶。
混合喂養(yǎng)的方法
一直母乳喂養(yǎng)的孩子一看到奶瓶就會哭叫,這是一個常見問題。為避免這種奶瓶抗拒現象的發(fā)生,建議新手媽媽在寶寶斷奶三周前就開始穿插規(guī)律的奶瓶喂養(yǎng)(里面最好裝上擠出的母乳),這種交叉哺乳不會對寶寶的生長造成任何干擾。許多媽媽喜歡握住奶瓶的尾部喂孩子,實際上這樣無法完全控制奶瓶。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握在奶瓶頸部,并將余下的手指輕輕抵在寶寶臉部。
如果你有一個“奶瓶恐懼綜合征”的孩子,請按照以下計劃執(zhí)行,從而在24小時內從母乳喂養(yǎng)過渡到奶瓶喂養(yǎng)。開始嘗試前最好確保寶寶已經大于4個月。
1、留出一個24小時,在這期間只給奶瓶喂養(yǎng)。選一個有人在旁邊幫忙的日子。你可能需要擠出乳汁以免乳房飽脹和疼痛,然后你可以將乳汁用奶瓶喂給孩子。
2、這一天,給奶瓶前至少兩到三個小時不給寶寶任何吃的或者喝的,直到孩子感覺饑餓并有食欲。
3、嘗試不同的奶瓶和奶嘴。柔軟的乳頭狀的奶嘴最好。使用一個可以匹配任何型號奶嘴的普通、瘦長的奶瓶。
4、如果可以,起初你最好使用擠出的乳汁,因為你的寶寶已習慣那種味道。如果母乳缺乏,可用其它配方奶。
5、用一根消毒過的針在奶嘴上戳一個較大的洞,保證流量比母乳流量大。對像一旦奶嘴放到嘴里就會哭叫的寶寶,這種措施很有效,因為可以讓她有一種奶能非常流暢地流出的感覺。
6、奶瓶里的奶要完全加溫。很多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喜歡奶瓶里的奶比平常溫度高一點,當然前提是不能燙傷寶寶。
7、將寶寶筆直地坐在你的膝蓋上,避免流速過大孩子產生窒息或恐慌。不要像母乳喂養(yǎng)時那樣讓寶寶躺在你的臂彎里,奶瓶喂養(yǎng)時這樣的姿勢讓寶寶感覺不適。
8、用周圍能發(fā)出聲響的玩具或電視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在寶寶意識到奶嘴在嘴里前,他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吸吮。
9、要耐心。如果寶寶出現窒息征象,馬上讓他挺直身體,但是奶嘴要繼續(xù)放在他的嘴里。
10、要堅持。至今為止,我們發(fā)現24小時是寶寶能堅持的最長時限,大部分寶寶很快地很自然地放棄了對母乳喂養(yǎng)的堅持。
如何判斷母乳不足
母乳是否不足,最好根據寶寶體重增長情況分析。如果一周體重增長低于200克,可能是母乳量不足了,可添加1次牛奶,一般在下午四五點鐘吃1次牛奶,加多少,可根據寶寶的需要。
以2~3個月寶寶為例。先準備150毫升,如果一次都喝了,好像還不飽,下次就沖180毫升,但最多不要超過180毫升。如果吃不了,再減下去。如果一次喝得過多,就會影響下次母乳喂養(yǎng),也會使寶寶消化不良。如果寶寶不再半夜哭了,或者不再鬧人了,體重每天增長30克以上,或一周增加200克以上了,就可以一直加下去。
如果寶寶仍然餓得哭,夜里醒來的次數增加,體重增長不理想,可以一天加2次或者3次,但不要過量,過量添加奶粉,會影響母乳攝入,請別忘了,母乳是6月以內寶寶的最佳食品。
混合喂養(yǎng)4個難題
Q:混合喂養(yǎng)的最佳方法?
A:一次只喂一種奶,吃母乳就吃母乳,吃牛奶就吃牛奶。不要先吃母乳,不夠了,再沖奶粉。這樣不利于消化,也使寶寶對乳頭發(fā)生錯覺,可能引發(fā)厭食牛奶,拒吃奶瓶。
混合喂養(yǎng)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母乳,盡量多喂母乳。母乳是越吸越多,如果媽媽認為母乳不足,就減少母乳的次數,會使母乳越來越少。母乳喂養(yǎng)次數要均勻分開,不要很長時間都不喂母乳。
夜間媽媽比較累,尤其是后半夜,起床給寶寶沖奶粉很麻煩,最好是母乳喂養(yǎng)。夜間媽媽休息,乳汁分泌量相對增多,寶寶需要量又相對減少,母乳可能會滿足寶寶的需要。但如果母乳量太少,寶寶吃不飽,就會縮短吃奶間隔,影響母子休息,這時就要以牛奶為主了。
Q:寶寶如何傳遞飽、餓的信息?
A:寶寶餓了,他就會.饑餓性哭鬧,用小嘴找奶頭。當把奶頭送到寶寶嘴邊時,會急不可待地銜住,滿意地吮吸,而且吃得非常認真,很難被周圍的動靜打擾。
寶寶飽了,他就會吃奶漫不經心,吸吮力減弱;有一點動靜就停止吸吮,甚至放下奶頭,尋找聲源;用舌頭把奶頭抵出來,再放進去,還會抵出來,再試圖把奶頭放進去,他會轉頭,不理你。
Q:寶寶對母乳不感興趣,怎么辦?
A:當添加牛奶后,有些寶寶就喜歡上了牛奶,因為,橡皮奶嘴孔大,吸吮很省力,吃得痛快。而母乳流出來比較慢,吃起來比較費力,寶寶就開始對母乳不感興趣了,而對牛奶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這時,媽媽千萬不要隨著寶寶的興趣,如果不斷增加牛奶量,母乳分泌就會減少,對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很不利。
Q:怎樣鍛煉寶寶接受橡皮奶頭?
A:當寶寶不接受橡皮奶頭時,媽媽可以試試這些辦法:
用奶瓶喂奶時,不要將奶嘴直接放入寶寶的口里,而是放在嘴邊,讓寶寶自己找尋,主動含入嘴里。
把奶嘴用溫水沖一下,使其變軟些,和媽媽乳頭的溫度相近。
給寶寶試用不同形狀、大小、材質的奶嘴,并調整奶嘴孔的大小。
試著用不同的姿勢給寶寶喂食。
喂奶前抱抱、搖搖、親親寶寶,在地上抱著寶寶走一走,使寶寶很愉悅,這時再喂奶瓶可能會更好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喂奶瓶時,用媽媽的衣服裹著寶寶,讓寶寶聞到媽媽的氣味,會極大降低對奶瓶的陌生感。
如果寶寶仍拒食奶瓶,可改用杯子、湯匙喂食。